賨读党史 税月同行 | 立足百年新起点,百名党员读百年(五十六)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25/777_1629875112047.gif?width=640&size=42890http://file.tax100.com/o/202108/25/597_1629875112338.png?width=1080&size=566851
铭记重要论述
苏区精神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三
老区、苏区的红土地孕育了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谱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建设和红色政权建设的新篇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是我们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在极为艰难的革命环境、非常险恶的斗争形势中锤炼锻造的苏区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
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已经成为我们党的历史和近代中国革命斗争历史非常重要的一页,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广大党员、干部应该不断从中得到教益,受到启迪,获得力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方志敏牺牲前留下的铮铮誓言,彰显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伟力。“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至今传唱的兴国山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和艰苦奋斗精神。背着金条乞讨数年,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党组织继续干革命,不动用分毫党的经费,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的故事,展现了为政清廉、取信于民的高尚情操……许许多多这样的共产党人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艰苦、不怕坐牢,慷慨赴死、从容就义,真正做到了为主义和信仰而奋斗、而献身。实践证明,由坚定的政治信仰产生的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
我们正在从事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到现在,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回顾走过的历程,波澜壮阔、非同寻常;展望未来的征途,前景光明、任重道远。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要牢记初心使命,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增进群众感情,践行群众路线,锤炼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品格,当好人民勤务员,为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要坚定信念,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要求真务实,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要一心为民,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清正廉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要艰苦奋斗,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要争创一流,争做楷模,创造第一等工作;要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持之以恒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信仰力量、查找党性差距、校准前进方向,我们就一定能带领亿万人民乘势而上、接续奋斗,风雨无阻、勇毅前行,在新征程上书写新的更大奇迹、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来源人民日报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25/828_1629875112712.gif?width=558&size=174651
党史上的今天
1923年
8月20日至25日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大会拥护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所确定的同国民党合作的方针,决定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同共产党员一样,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在加入后,仍保持团的独立性,同共产党的言论行动保持一致。
1940年
8月20日-翌年1月下旬 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军的进攻(百团大战)。先后有105个团约20余万人参加。到1940年12月初,敌后军民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万余人。
1999年
8月2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决定》指出: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23日至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技术创新大会。
——选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25/514_1629875113001.gif?width=558&size=174651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25/194_1629875113240.jpg?width=1080&size=82486
党员读党史
党史故事:毛委员送棉衣
大家好,我是国家税务总局武胜县税务局机关第二党支部党员李安礼,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毛委员送棉衣》的故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 1928年 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中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着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到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这件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好,各位听众,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25/659_1629875113843.gif?width=558&size=174651
来源:广安税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