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政策君 发表于 2021-8-25 15:05:10

賨读党史 税月同行 | 立足百年新起点,百名党员读百年(五十五)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25/147_1629875106699.gif?width=640&size=42890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25/325_1629875107030.png?width=1080&size=566851
铭记重要论述
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二
“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强调“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9月,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领导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0月,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2月,毛泽东率部打破江西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地区的进攻。至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立。在创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回首井冈山时期,从近5万名革命烈士为了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献出宝贵生命,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提出“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思想;从我们党领导人民不畏强敌、不畏艰难开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党和红军一开始就把“做群众工作”作为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形成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实践,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抉择、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成长具有关键意义,所孕育的井冈山精神,烛照着中国革命一步步迈向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必须深刻认识到,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也是共产党人立身、处世、干事的精神支柱;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革命如此,建设和改革也如此,都必须从实际出发,敢于开辟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也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现在我们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艰苦奋斗精神永远不能丢;紧紧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重要法宝,群众路线在革命战争年代是胜利之本,在和平年代同样是胜利之本。井冈山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对艰难险阻的勇于担当;都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都要保持艰苦奋斗本色,不丢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丢廉洁奉公的高尚操守,逢事想在前面、干在实处,关键时刻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都要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努力提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新的征程上,把井冈山精神继承和发扬好,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滋养自己、激励自己,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不懈奋斗,永远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来源人民日报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25/737_1629875107488.gif?width=558&size=174651
党史上的今天
2013年
8月19日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2016年
8月19日-20日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习近平讲话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10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2019年
8月19日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

——选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25/398_1629875107837.gif?width=558&size=174651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25/754_1629875108223.jpg?width=1080&size=83332

党员读党史
党史故事:刘少奇爱读书
大家好,我是国家税务总局武胜县税务局机关第五党支部党员黎刚,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刘少奇爱读书》的故事。
刘少奇从小就喜欢读书,由于他在家里排行老九,所以左邻右舍都称他“刘九书柜”。早年求学期间,曾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和莫斯科东方大学与刘少奇两度同窗的萧劲光回忆说:“到了东方大学后,少奇同志一心扑在学习和工作上,他几乎没有个人爱好,从不闲聊,也不随便上街。我们不住一起,但看到他的时候,多是在学习俄文、阅读《共产党宣言》、思考着中国革命问题。”从苏联回国后,尽管他长期斗争在白色恐怖下或是炮火连天的烽火前线,对于读书学习他一刻也不放松,他有句名言:“没有文化,就搞不好革命工作。”1939年底,正值抗日战争处于非常艰难的时期,一次新四军支队司令张爱萍去看望刘少奇,当时已是深夜一点多钟,他进屋一看,刘少奇正在微弱的烛光下专心致志地读书,顺眼望去,“书页上画了好些红的蓝的圈圈点点,有的上面还批了字”。即便是病休期间,刘少奇也不放松学习读书。有一次,刘少奇因病到杭州休假,他觉得这正是读书的好机会,于是从北京动身时,就把厚厚的几本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简编》塞进了行李包。刘少奇对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没什么兴趣,整天在屋里埋头攻读。他的“坐功”是有名的,有时坐着读书,可以一连几个小时动也不动,进入一种陶醉、忘我的境界。休假结束时,几大本的《中国通史简编》读完了。以这种“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来读书,是刘少奇终身坚持的一种生活状态。好,各位听众,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25/519_1629875108866.gif?width=558&size=174651

来源:广安税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賨读党史 税月同行 | 立足百年新起点,百名党员读百年(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