賨读党史 税月同行 | 立足百年新起点,百名党员读百年(五十)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14/734_1628885108914.gif?width=640&size=42890http://file.tax100.com/o/202108/14/234_1628885109046.png?width=1080&size=566851
铭记重要论述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七一”重要讲话作为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为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立足中国国情,总结中国经验,反映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不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自觉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作为自己的灵魂和旗帜。一百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是一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而探索出来的正确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是一条不同于西方却推动世界上最大规模人口迈入现代化的惊世新路,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沿着这条正确道路不断前进,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实践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进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肥沃土壤,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资源。只有不断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具有民族文化的血脉,才能彰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滋养和精神支柱。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深入发掘和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马克思主义更深层次地融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更加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具有更加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更加鲜活的民族表达方式,从而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发展、时代要求相结合,把握时代特征,引领时代潮流,解答时代课题,赋予马克思主义时代气息,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把握时代特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时代在不断变化中显示出新的时代特征,形成了不同的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科学判断时代发展的趋势、回答时代形成的问题、应对时代提出的挑战,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回答时代变化的各种难题,以更好认识和把握时代变化发展的规律。
引领时代潮流,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一是要“跟着时代走”,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二是要“领着时代走”,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行动指南和思想基础,就在于它符合历史进步的潮流,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方向。
解答时代课题,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加深了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取得了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的伟大成就。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准确把握了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的时代主题,勇于肩负起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回答、解决不同时代提出的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关乎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这一科学论断表明,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在于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使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在科学回答时代课题中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崭新篇章。
——作者:史为磊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14/428_1628885109303.gif?width=558&size=174651
党史上的今天
1945年
8月13日 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致电蒋介石,坚决拒绝其11日下达的三道“命令”:一是要解放区人民军队“就原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敌伪“擅自行动”;二是要他的嫡系部队“加紧作战”,“勿稍松懈”;三是要日、伪军“切实负责维持地方治安”。15日,朱德总司令命令在南京的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及其所属一切部队,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听候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抗日纵队的命令,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投降(被国民党军队包围的日军除外)。
1977年
8月13日至9月25日 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改变“文化大革命”期间高校招生不考试的做法,采取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这一决定,成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受到广大群众欢迎。1977年,全国约有570万青年参加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各大专院校从中择优录取了27.3万名学生。
2008年
8月13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纲要》提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
——选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14/503_1628885109422.gif?width=558&size=174651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14/913_1628885109544.jpg?width=1080&size=71884
党员读党史
党史故事:一面镜子寄托的家国情怀
大家好,我是国家税务总局武胜县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研斌,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一面镜子寄托的家国情怀》的故事。
在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的一个展柜中,陈列着一面锈迹斑斑的老式花镜,普通的花镜后面是一段生死相守的凄美故事。
花镜的主人叫池煜华,他的丈夫叫李才莲。新婚三天后,李才莲就被组织安排任中共赣南行委青年干事,小夫妻俩从此聚少离多。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临行前,已经担任少共江西省委书记的李才莲用身上仅有的钱买下这面镜子,送给妻子作为临别纪念,并深情地告诉她:“等着我,我一定会回来。”这句话给了池煜华巨大的精神动力。自此一别,音讯杳无。池煜华把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寄托在了花镜之中,对镜梳妆,仿佛爱人就站在自己身后;夜深人静之时,她把情感挥洒在日记里,与爱人在笔尖对话。1949年,兴国解放,丈夫终未出现。池煜华坚信丈夫离别时的那句话,仍然苦苦等待,每天起床先到门口张望一下,站几分钟,然后慢慢转身,洗脸,摸索出丈夫留给自己的镜子细细梳头,直到青丝梳成白发……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民政部门终于查实,李才莲已经于1935年牺牲在瑞金。尽管如此,池煜华仍然忘不了丈夫的那句话,天天翘首期盼,直到生命尽头。2005年,在苦苦等待了70多年后,池煜华去世,享年95岁。一诺千金,成就一首爱情的千古绝唱。好,各位听众,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14/986_1628885109935.gif?width=558&size=174651
来源:广安税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