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都在提的数字化转型,仅1%企业达成这种内部共识
药企都在提的数字化转型,仅1%企业达成这种内部共识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VD-5szCg7qNY8t2r9LRDYQ
经过疫情催化,2021年,数字化转型必定是药企一大关键词。药企利用数字化所达到的目的,主要有: 1、借助数字化转型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益; 2、增收,获得更大增长; 3、在掌握更多数据基础上,创新商业、经营和盈利模式,改变之前单一盈利模式,赋予更多想象空间。
很明显,在谈到数字化转型的时候,数字化不是答案,转型才是。因此: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战略,是长期宏观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属于单一某个部门,这将是一场从上到下的变革。
公司高层
1、创建适合转型的企业文化
据以往案例,基层销售人员对营销数字化的认知,与决策者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差异。 这就是数字化转型未在公司内部做到深入人心的体现。要想数字化转型成功,前提一定是塑造适合的企业文化。 推动企业文化的变革,通常取决于企业的最高管理层。所以,这需要企业高层首先认识到数字化转型之必要,明确转型最终目标,考虑到现状与长期目标间的差距,并确定实施路径。
2、打破 “部门墙”
为什么药企内部需要打通“部门墙”?
一是对外,可拓宽外部接触界面,加速企业对外界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响应,获取更多外部信息和数据。
二是对内,可加强信息在组织内部的传递速度与信息对称性,提升产品与服务能力,给客户更多自内而外的反馈。
其中的关键还在于打通管理者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
所以,这需要领导者对内部人员、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反馈保持开放态度,在实施中不断进行复盘,每月或每周校正方向,帮助数字化转型步入正轨。
合规部门:注重合规前置
合规前置,是全面梳理药企业务逻辑并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前提。不考虑持续迭代的合规化环境和长远落地情景,数字化转型方案终成空中楼阁。
医药行业的特殊性,表现在政策环境变化过中所面临的高风险性与不确定性,随着最严监管时代来临,带金销售逐渐式微,持续合规终成为各大药企必须跨过去的门槛。
而当下,众多药企在合规问题利益平衡面前,往往缺乏顶层设计,若自身业务无法梳理清楚,在数字化落地过程中,便需要更大成本做系统理解,造成水土不服或走弯路。
为此,数字化转型之合规环节应该如何做?
1、需重新审视竞争环境,加深对合规的顶层设计,辩证看待业务合规与数字化赋能两者间的关系并加以利用。 2、需正确认识数字化在“提供全程证据链和附件”上的作用。数字营销的推广行为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都会产生营销证据链,其留下的各类数据记录和全程推广证据的营销方式,恰恰符合“真实业务对应实际成本”的学术合规要求。
市场与销售部门:建立数据运营体系
一旦进行数字化转型,数据就将发挥重大作用,这需要市场与销售部门,具备更强的运营能力。也就是说,将业务能力数据化和数据能力业务化是这两个部门的重点。
数字化营销系统,真正的数据留存不再是简单的信息采集,而是基于历史数据进行持续学习,形成有价值的规则,并持续改造运营和业务运作。 因此,数据化决策将突破传统营销决策的局限,弱化决策者的经验权重,提升量化权重,总体提升决策效率和准确性,形成“大数据、高智能、小经验”的理想局面。
分享三步战略:第一步,将企业数据和第三方数据做好连接;第二步,依托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细分;第三步,将处理后的数据用于指导营销决策。
△ 未来数字化技术演进路线
财务部门:关心成本更应关心ROI
最近看到一个观点说:合规和数字化都有成本,用一个成本去掩盖另一个成本,存在逻辑问题。
在数字化转型中,我们肯定需要考量到成本问题,但用数字化提升合规运营水平,是否存在成本问题?
这就像,我们从小灵通到今日的智能手机,当然智能手机成本更高,但能因成本较高就一直用小灵通吗?
数字营销从业绩增加、营销效果、客户满意度等方面提升公司整体影响力,此时投入产出比才是最终需要衡量的元素,而非刻意单独考虑成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各部门行动力。
如何提升整体ROI,这需要不断将业务与数字化手段磨合,发挥数字化转型在优化资源配置、便捷沟通、反馈数据与行为数据等方面的作用,打造运营闭环,实现营销效果的螺旋式提升。
情报君总结时刻
从根本而言,药企自身数字化转型难度较其他行业更大,与业务融合有难度,合规也是一座必须跨过的大山。
但一个药企实现数字化营销转型的根本在于,通过自身内生式的数据来推动业务整合与增长,改变传统简单粗暴的带金销售模式,以数据驱动药企运营,从而实现更好的销售通路与组织效能。
这一切充满挑战,需要各类尝试和磨合,但当一家企业能完成从内部文化、业务梳理、创新融合的数字化转型,便也意味着另一种升华。
有专家提出,未来企业与患者的关系将从交易转向共生;企业运营对象将从渠道患者转向私域平台;企业核心能力将从营销能力转向运营能力……
关于这一切,药企,最好提前最好准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