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共治”,我支持,我受益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12/553_1628708509968.gif?width=750&size=34559西宁市湟中区打造税收协作共治网络体系,16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协作工作第一责任人——
“精诚共治”,我支持,我受益
祁连山下,湟水河畔,撤县设区仅一年的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正大踏步融入主城区发展,日日焕发着新颜。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改革的东风,为年轻的湟中区带来了新的变化。近日,记者走进国家税务总局西宁市湟中区税务局,一探究竟。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12/133_1628708510113.png?width=1080&size=1272179
西宁市湟中区召开“精诚共治”税收协作工作会议。
分解表
实时显示协同工作进程
从西宁市城区出发,驱车经过高速路,目之所及尽是连绵不绝的山峰,林木苍翠,生机勃勃。甫一到目的地,身着税服的湟中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海燕就迎了出来。
在湟中区税务局办公楼里,记者看到一张密密麻麻的放大版“国家税务总局西宁市湟中区税务局‘精诚共治’税收协作任务落实分解表”。仔细观察发现,这张表格细致列出了涉及征收管理、个人所得税税收政策执行、地方税种征收、税源管理、干部教育培训等10大类12项任务。针对湟中区税务局与外部门协作中存在的“不同部门数据差异”“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同部门对政策认知有偏差”“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征缴率偏低”等问题,表格明确了解决每个问题的工作内容、拟定措施、工作进展情况、完成时限、责任部门、分管领导、责任部门领导和责任人。在工作进展情况和完成时限两栏,每项工作的责任人都分别用文件夹夹上了纸质文件,动态展示着目前各项工作的完成进度。记者看到,12项任务清单中6项显示“长期开展中”,6项显示“已完成”。
100条建议
聚焦政府部门协作堵点
湟中区税务局开展税收协作工作的出发点是疏通税务部门与外部门协作中的堵点,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2020年7月,湟中撤县设区,随后原湟中县税务局改名为西宁市湟中区税务局。与西宁市原四区相比,湟中区税务局的信息化程度、服务便利度等存在一定差距。2020年年底,李海燕从西宁市房地产交易办税服务厅调到湟中区税务局,担任这个新机构的负责人。
“刚来的时候我两眼一抹黑,为了抓紧熟悉情况,推进工作,我决定第一件事就是开会征集问题,系统内部有什么事情协调不了,对外协作遇到什么梗阻,事无巨细全都提出来。”
湟中区税务局办公室的李晓东说,当天的会议共征集了对内80多条、对外100多条工作建议,后者均聚焦部门协作的堵点问题。“拿我的工作举例,我们办公室每月要往区政府办公室呈送专报,但是常常找不到直接的对接人,这就急需建立一个和区政府办公室的联络机制。”
“很多一线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反映与政府部门协调联络时存在的困难,这让我感到开展税收协作工作的紧迫性。”李海燕说。
湟中区形成信息共享、业务联办、齐抓共管的行政机制,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李海燕回忆,她向区长汇报了税务部门希望牵头开展“精诚共治”税收协作工作的设想后,区长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了动员会,指出税收协作工作对于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有重要作用。
李海燕带领全局干部进行调研,听取各方建言献策,最终梳理出10大类12项工作内容,拟定了《西宁市湟中区关于“精诚共治”税收协作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盘棋”:
16部门共建协作共治网
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印发后,青海省税务局按照总局部署安排,成立深化税收征管改革领导小组,谋划制定贯彻落实《意见》的实施方案。
“当时我看到文件中‘精诚共治’四个字眼前一亮,非常兴奋,这不就是我们期盼的事情嘛!”李海燕说,“顶层设计让我们的思路更清晰,方向更明确。”
4月1日,湟中区政府组织全区16个职能部门、10镇8乡负责人召开了“精诚共治”税收协作工作会议,部署落实方案。4月12日,湟中区政府下发《西宁市湟中区关于“精诚共治”税收协作工作的实施方案》,在遵从税收征管改革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部门协助作用,建立以湟中区政府主办、税务部门承办、相关部门共管、社会参与的税收协作共治网络体系。成立湟中区税收协作共治领导小组,由主管财税的副区长任组长,政府办、财政局、税务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公安、发改、人社、医保、市场监管等16个部门组成,并明确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税收协作共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安排税收协作,指定专人负责与税务部门联系,推进工作。会议还要求,于每年4月初、10月初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总结前期工作并讨论制定下一阶段税收协作共治工作计划,形成“精诚共治”税收协作长效机制。
区财政局局长范增凯表示,财税部门通力合作,切实加强全区税费征收管理工作,提高征管效能,保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常建刚说:“我们将主动加强同税务部门的协同、衔接,全力支持配合税务部门开展社会保险费统一征收,为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良好基础,切实保障广大参保群众的合法权益。”
“精诚共治”
成政府部门热词
如今,“精诚共治”在湟中区政府各部门已经成了一个热词。“我们现在与外部门协调工作,由双方责任人直接协商联络,非常顺畅。”李海燕说。
湟中区税务局收入核算股仝江洲告诉记者,由于湟中区撤县设区时间较短,原先退税手续仍沿用原湟中县做法,纳税人在办理退税时,湟中国库要求纳税人提供退税申请、完税证明、纳税人申报表、纳税人银行缴款记录、依据文件、第三方部门的印证材料等一整套退税资料。湟中区“精诚共治”税收协作机制形成后,湟中区税务局主动与中国人民银行湟中支行主要负责人对接,两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方案,参考西宁原四区做法,将1万元以下的退税资料全部免掉,1万元以上的退税资料只需退税申请和完税证明,纳税人在电子税务局发起申请,各部门在系统后台进行数据核验,当天退税款就能到账了。
“退税流程简化后,纳税人满意度大大提升,我们的工作也越干越顺畅。”仝江洲介绍,“精诚共治”税收协作机制推行后,与其他部门的业务沟通上也更加便利,比如税务部门撰写税收分析报告时,需要从发改局等部门了解企业情况。“之前获取数据的难度较大,现在各部门都愿意将数据共享,大大方便了我们的工作。”
针对湟中区社保费、医保费征缴率偏低的情况,税务部门联合医保局、社保局深入部分征缴率偏低的乡镇开展工作。“缴纳社保费、医保费是惠民利民的政策,但是很多村民不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去做工作,但是我们工作人员数量有限,效果不明显。”湟中区税务局副局长张生洪介绍,“精诚共治”税收协作机制形成后,税务部门联合社保局、医保局,吸纳了乡镇政府、行政村的力量,共同开展社保费、医保费征缴工作。“乡镇政府、村干部、第一书记都参与进来了,他们更熟悉村民的实际情况,也更容易开展工作,在大家的协同努力下,今年湟中区社保、医保参保人数同比增加1.2万多人。”
采访最后,李晓东告诉记者,一直困扰着他的呈送专报问题也解决了。现在不仅区政府办公室有了专门的对接人,还能经常获得区政府领导的表扬性批示。“这对我的工作是一种巨大的鼓舞!”李晓东说。
(作者:本报记者 杨贵苗 韩世峰)
感谢您抽出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12/143_1628708511251.gif?width=16&size=1121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12/803_1628708511328.gif?width=16&size=1491·http://file.tax100.com/o/202108/12/167_1628708511428.gif?width=16&size=923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12/763_1628708511520.gif?width=16&size=1671来阅读此文
END
来源:中国税务报
核稿:薛攀
编辑:小林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12/601_1628708511624.jpg?width=1080&size=8040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