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政策君 发表于 2021-8-4 19:50:12

賨读党史 税月同行 | 立足百年新起点,百名党员读百年(四十)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04/462_1628077809539.gif?width=640&size=42890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04/458_1628077809897.png?width=1080&size=566851
铭记重要论述
闪耀真理光芒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回望光辉历史、擘画光明未来,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从政治意义上看,“七一”重要讲话是百年大党在重大历史时刻和关键历史节点的政治宣言,是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迈进新征程的政治动员。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始终保持着以历史昭示未来的高度自觉,在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中掌握历史主动。特别是在重大历史关头,从历史实践中汲取丰厚营养、明确发展方向,并以此凝聚党和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是党带领人民不断前行的宝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站在政治和全局的战略高度,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总揽,系统总结了党带领人民在百年奋斗中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和“四个庄严宣告”的历史意义,庄严宣告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明确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向全体党员发出了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伟大号召。可以说,讲话是对百年大党带领人民增强奋进志气、骨气、底气的莫大激励,是对党和人民把握历史经验、顺应历史大势的科学引领,是对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立场态度的有力回答,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和国家发展方向、发展战略的郑重宣示。
从理论意义上看,“七一”重要讲话贯穿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是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是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南为遵循的事业。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个“行”,就在于我们党既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始终注重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和实践力量。
深入学习“七一”重要讲话,就会深深感到,讲话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遵循,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洞察历史发展、回答时代之问,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和重要论断。讲话还提出中国共产党“从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等许多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要论断。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芒、价值光辉和道义力量,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从实践意义上看,“七一”重要讲话贯穿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战略思考和战略部署,是党和人民在新征程上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行动指南。这一重要讲话在阐明百年奋斗主题、回顾党的伟大成就、揭示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础上,从“看清楚我们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出发,围绕“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鲜明提出“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这“九个必须”,涵盖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各个方面,既是对百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揭示和对时代大势的科学把握,更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新征程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集政治保证、方向道路、立场原则、实践遵循于一体,富有极强的战略指导性。深刻回答了在新征程上如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正确前进方向、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在新征程上如何坚守正确的目标追求、如何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如何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在新征程上如何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如何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在新的征程上如何强化国家发展战略保障,如何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在新征程上如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如何推进人类进步的重大问题。讲话还就如何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作了深刻阐述。
“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贯通历史、现实、未来,贯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开启新的征程、争取更大光荣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党带领人民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提供了根本保证。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04/697_1628077810290.gif?width=558&size=174651
党史上的今天
1935年
8月3日 红军总部制定进军甘肃南部的夏(河)洮(河)战役计划,并把红一、红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右路军和左路军。右路军包括在毛儿盖地区的红一方面军的第一、第三军,红四方面军的第四、第三十军,军委纵队的大部分及新成立的红军大学,由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率领集结北上,经草地到班佑。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随右路军行动。左路军包括在卓克基及其以南地区红四方面军的第九、第三十一、第三十三军,红一方面军的第五、第三十二军及军委纵队的小部分,由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率领集结北上,经草地到阿坝,再到班佑与右路军会合。

2015年
8月3日 中共中央颁发《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建立专职巡视机构,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进行巡视监督,实现巡视全覆盖、全国一盘棋。2017年7月1日,中共中央颁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选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04/756_1628077810600.gif?width=558&size=174651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04/134_1628077810889.png?width=1080&size=821500

党员读党史
江竹筠:坚贞不屈的巾帼英雄
大家好,我是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华蓥市税务局机关第一支部党员王冬梅,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江竹筠:坚贞不屈的巾帼英雄》故事。
1920年,江竹筠出生于大山铺镇江家湾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还是一名中学生的江竹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3年,党组织安排她为当时中共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当助手,做通信联络工作。1945年,江竹筠与彭咏梧正式结婚,后留在重庆协助彭咏梧工作,负责处理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江姐”。
1947年,江竹筠受中共重庆市委的指派,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她还负责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这一年,川东党组织开始把工作重点转向农村武装斗争,彭咏梧奉上级指示赴川东领导武装斗争,江竹筠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
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江竹筠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竹筠不幸在重庆万县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破获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竹筠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用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解放前夕,江竹筠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年仅29岁。新中国成立后,江竹筠的事迹被后来脱险的狱友写进了小说,又被陆续搬上舞台、银幕和荧屏。
好,各位听众,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http://file.tax100.com/o/202108/04/781_1628077811851.gif?width=558&size=174651

来源:广安税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賨读党史 税月同行 | 立足百年新起点,百名党员读百年(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