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非常满意”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28/628_1627415709297.jpg?width=828&size=197221刊于《天门日报》7月27日专刊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天门市税务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等各项工作,持续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切实为市场主体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提升纳税人获得感和满意度。
聚焦纳税指标优化,在强化科技创新中促进减负增效
办税时间更短。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推出全程电子退库系统、“一表集成”系统等,打破人工操作传统模式,大幅压减办税缴费时间。比如继续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网上办理事项由218项增加到228项,覆盖了纳税人办税缴费事项的90%以上,让市场主体“多走网路、少跑马路”。今年上半年,我市“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比例达到88.4%,办税等候时长缩减至3.12分钟,每笔业务办理时长平均缩减到4.5分钟,均居全省前列。
办税次数更少。通过整合资源、集成系统、拓展渠道等方式,最大限度将各类涉税事项化零为整,实现从多事多办向多事一办转变,个人涉税费事项从“网上办”向“掌上办”转变。比如将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10个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合并为1张,实现“简并申报表,一表报多税”,填报数据项减少204项。上线运行“楚税通”APP,支持申报缴税、发票代开、证明开具、咨询辅导等136项常用办税缴费业务功能,实现涉税事项可约、可办、可查、可问、可视。
办税流程更优。通过优化流程设计、完善业务制度、前移办税缴费事项等措施,推动业务流程“化繁为简”,进一步减少资料报送、简化办理流程,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办结”,持续提升办税缴费便利度。比如从5月1日起,将普惠性税收减免退税等“一费三税”退税事项由纳税人依申请发起改为由税务机关主动发起,实行“无申请退税(费)”,全过程网上办理,纳税人“一键确认”,即可“坐享”退税。上半年共有214户纳税人通过“无申请退税(费)”办理退税(费)77万元。
聚焦市场主体活力,在优化数据运用中拓展服务维度
把准涉税需求。充分运用大数据,对纳税人缴费人涉税需求、办税频次等开展分析,建立常态化、个性化服务机制,辅导纳税人缴费人及时享受优惠,招募税务体验师,详细评估税费服务产品,增强服务体验。比如通过比对税收数据和申报数据,扫描识别优惠政策“应享未享”情形,向纳税人及时推送办理提示。
解决企业难题。通过税收数据比对分析,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发展壮大。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税收数据搭桥,帮助154户次困难企业解决原材料供应不畅、上下游产销脱节等痛点堵点问题。加强税务部门与金融机构的信用评价数据对接,深化“银税互动”,进一步拓展贷款全程线上办理,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今年上半年共为128户纳税人提供纳税信用贷款2.76亿元。
档案高效利用。天门市率先在全省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上线征管资料电子化系统,覆盖自主办理事项、税务管理基础事项、纳税信用与风险监控事项、法律追责与救济事项共147类,利用系统对征管资料实现定位查找,使档案查询更加快速、便捷、高效,对于纳税人必需提供的纸质征管资料,只需要纳税人提供一次,实现了一次采集、按权限多次复用和永久保存的便捷化,有效减轻了纳税人的涉税成本和办税负担,为150余户次纳税人提供了便捷的查询需求。
聚焦一流营商环境,在深化“放管服”中实现持续提升
深化简政放权。坚持高效办成一件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实现开办事项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领取”、材料“一次提交”、全流程“即时办结”。完善企业退出机制,优化企业注销“一网通”平台功能,简化程序、精简材料,降低企业退出成本。拓宽涉税事项前移范围,让更多涉税业务前台即来即办、快办即走。精简享受优惠政策办理流程和手续,推动更多税收优惠由事前备案转为事后备查。
推行柔性执法。一方面推行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对于首次发生清单中所列事项且危害后果轻微,在税务机关发现前主动改正或者在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的期限内改正的,不予行政处罚;另一方面是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有效运用说服教育、提示提醒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通过柔性执法,24家房地产企业通过自查主动解决业主购房发票问题,13户业主顺利办理了不动产权证书。
完善精细服务。联合18个部门发布了《天门市关于推进纳税缴费便利化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的实施方案》,包括5个方面14项40条具体措施,聚焦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高频办税缴费事项,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通过加强跨部门协作,靠前服务,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