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税务系统扶贫印记——身边的扶贫人杨胜明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22/625_1626894307929.gif?width=1078&size=91721身边的扶贫人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22/826_1626894308095.gif?width=1079&size=168305
据说,人的一生平均会遇见2920万人,但只会与3000人结交。其中90%的人刚来便消失了,9%的人待一会儿也走了,只有1%的人留下了。他,就是我生命中留下的人,我身边的扶贫人。
他叫杨胜明,大家都习惯叫他老杨,小辈们尊他一声杨叔,是税务局的一名老干部,也是我要好的一位同事,土生土长的乐至人,如今五十有几了。2018年7月,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在党的号召下,他毅然放弃县城优越的办公条件,踊跃报名加入驻村帮扶工作队。当时我们颇不理解,都一把年纪的人了,还去瞎折腾什么呢。可老杨却轻轻摇了摇头,微微一笑,只说了一句话:“我是农村人,我懂农村,我爱农民。”
7月的天,甚是火辣,晒在身上感觉皮肤都要炸裂。老杨去村上报到的那一天就遇上了这样恶劣的天气,可再热的天也没有阻挡他的脚步。去村里的车到了,临行前,我嘱托他保重身体,有空回来喝茶聊天。他笑哈哈地说:“你请客哇,你请客我肯定来。”说完挥挥手便上了车,垂下的另一只手拎着一顶崭新的草帽。这一去便是三年。
老杨下乡以后,回单位的次数就很少了。单位虽然分了多个小组,定期下村对贫困户进行入户摸底排查,开展一些脱贫帮扶工作,也都是时间紧任务重,期间也曾与老杨碰过面,却难有空闲坐下来好好聊聊天。
那是一个周末,我闲来无事,给他去了一通电话:“老杨,周末了,回家没?好久没一起聚一聚,出来喝茶。”他说:“没有回家,在村委会办公室,没得空哟,干脆你下午晚点儿过来。哦,对了,过来时顺便弄两个凉菜,你那方便,村上没有,要荤的啊,咱哥俩喝一盅。”说完就挂了,不给人商量的余地。没办法,我只好照办。
我赶到村委会办公室时已临近下午七点,门是开着的,我径直走了进去,只见他埋头在写些什么。“忙些啥?有这么多事忙吗?在单位上都没见你这么认真过。”他抬头看了我一眼:“来了,坐会儿,马上就完。”我过去瞅了一眼,他正在填写表格,是帮扶工作台账,上面记录着每个贫困户的具体信息,家庭人口、姓名、收入、支出什么的,其中还包括哪些人在哪务工,预计年收入有多少,家里养了几头猪几只鸡,地里粮食收入多少等等,很是详细。我有些纳闷,打趣说:“编得够仔细嘛。”突然,他一抬头,一脸不高兴的样子。“编?你编个给我看看!说实话,除了外出务工的可能有少许出入,但都是我仔细打听、对比、核实得出来的,至于其他信息,绝对准确。我可是农村长大的,种地养猪、砌砖盖瓦我是不会,但一年地里能出些什么,市场行情怎样,还是比较清楚的。何况很多东西是实实在在看得到的,做不得假!”接着他顿了顿,又说道,“贫不贫困不是某个人或某几个人说了算,得经过‘问、查、比’,仔细调研、分析,以最终年收入是否达到脱贫标准而定,贫困户数是没有定量的,只要没达到国家标准,就都得纳入,必须做到不遗漏一户,不虚增一户。”“这么多户,这么些数据,你都记得住?”我又问道。“差不多吧。”回答得很直接。我却有些难以置信:“咋可能,一把年纪了,能记住这么多?”他脸色一沉,随手把本子扔了过来:“随便抽一户,要是答不上来,今天你买凉菜的钱,我出。”我自然是相信他的,他历来都是一个对工作极其负责的人,做事一丝不苟,只是我俩关系要好,总爱与他拌嘴,拿他寻开心。我便说道:“我才懒得管你的闲事,谈啥子工作哟,我是来喝酒的,酒呢?大老远跑过来,快把你的好酒拿出来喝。”接下来,他出去了,不一会笑咧咧地端了两小盅酒进来。“这可是好酒,托人山里带回来的药材,大补。”酒颜色很深,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药香。之后,便你一小口我一小口地喝了起来,很是尽兴。酒过三巡,话自然也就多了,大部分都是关于他驻村帮扶工作的事,偶尔也聊聊家中之事,有苦有乐,有喜有悲,但更多的是欣慰。我默默地倾听,听了很多关于他驻村工作的故事,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关于鸡汤的故事。
那天,老杨正在做入户调查,忽然听到村里一个妇人在吵嚷,言语有些不好听。仔细打听之后才知道是李大姐家丢了一只老母鸡。细问旁人得知,李大姐怀疑她家的那只老母鸡可能被邻居老陈偷走了,因为老陈的儿媳妇前段时间刚生了娃,正在“坐月子”,老陈曾想在村里买些老母鸡给儿媳补身子,但是没买到几只,恰巧李大姐家发现这几天少了一只,就怀疑到老陈身上了。老杨得知原委后,假装不知,走到李大姐家,笑咧咧道:“大姐,咋的,我一来就开骂了,是我工作没做到位哇?说来听听,要是我哪做得不好,那就该骂。”李大姐一看是老杨,脸微微一红,不好意思地说:“说笑了,你做啥子事都为我们着想,哪个会骂你哟。”接着把家里丢鸡的事说了一遍,并暗有所指。老杨一脸严肃地说:“怕不可能吧,我来村上这么久了,老陈家的为人我还是信得过的,你莫不是弄错了,是别人告诉你的还是你自己猜的?鸡丢了几天了?”李大姐不好意思地说:“猜的,什么时候不见的我也不晓得,但这几天数了几次都不对,屋前屋后也找过了,就是没有,村里好久都没丢过东西了,恰恰赶上他家儿媳妇生产就……”说到这,李大姐欲言又止,不好再说下去。老杨趁机马上说:“既然没有真凭实据,就不要胡乱猜测,这样会伤和气,说不定你家的鸡跑到后山孵崽去了,过几天给你带一窝小鸡回来叻!”“老杨,你真会开玩笑。要是真如你说的那样,我的鸡自己回来了我就宰了给你炖鸡汤喝。”老杨也是不客气:“要得,看来我是有口福了。”接下来,自然是语重心长地劝慰了一番李大姐,什么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友好、互帮互助、诚实守信等,老百姓要讲文明、讲道德、讲品行、树新风等等,说得李大姐直点头,总算暂时消气了。大概过了十来天,李大姐碰到了正在入户走访的老杨,打着哈哈笑道:“老杨,中午来我家吃饭,当家的特意吩咐的。”老杨觉得有些奇怪,便问道:“大姐家今天有啥喜事吗?我得赶个礼才对,不然咋好意思嘛。”“喜事,喜事,真让你给说中了,我家的鸡回来了,还带了一窝鸡崽,有十几只呢!之前咱不是说好了,鸡回来了要请你喝鸡汤,我得说话算话呀。不过这只老母鸡就暂时不杀了,它要带鸡崽,我另外宰只鸡炖汤,一定要来哈。”老杨突然想起了之前的玩笑话,居然让他说中了。他马上说道:“玩笑话,当不得真,鸡找到就好,鸡汤就算了,大姐的诚意我收到了,心意领了。”可李大姐不同意,说是她老公交代了,做人得讲诚信,一定要请老杨去喝鸡汤。老杨听后,没有再回绝,并不是他真想喝鸡汤,而是他看到了老百姓善良纯真、诚信守信的一面,这碗鸡汤他必须喝。同时,他也知道喝下这碗鸡汤代表着什么——言必信、行必果。驻村帮扶的初衷何在?意义何在?一碗鸡汤让他更加坚信了自己的选择,坚定了信心,看到了希望,也知道今后的路该如何走。
三年驻村帮扶工作下来,关于老杨的故事有很多,部分是老杨自己闲聊时说的,但更多的是老百姓讲给我们听的,通过这些故事,我也知道了他这三年来的辛苦付出在百姓心中的重要份量。老杨常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和其他千千万万的帮扶工作者一样,只想为百姓做点小事,做点实事,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那就不虚此行了。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还有很多人在努力着、奋斗着,驻村干部只是一群引路人,真正走下去的还是老百姓自己。再见老杨时,草帽已泛黄破旧,两鬓更多了些许白发,笑容却更加灿烂。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22/132_1626894308221.png?width=666&size=187601
文字|吴倩雯
编辑|李林蔓
审核|张琪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22/900_1626894308373.jpg?width=800&size=57432
资阳税务
微信号:zysw_wx
聚焦税费新热点
呈现纳税星服务
喜欢,就“在看”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22/899_1626894308493.png?width=167&size=1424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22/559_1626894308625.png?width=567&size=14492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