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策君 发表于 2021-7-16 14:05:23

百年党史 声入人心(第4期):不立功不下战场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16/571_1626415521355.jpg?width=1056&size=88750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党史学习入耳入心,防城港市税务局举办“诵读党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最美声音征集评选活动,引导广大税务干部职工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争做时代新人。现将征集的优秀作品在“百年党史 声入人心”专题中刊登,“声”临其境,汲取奋斗力量。
诵读篇目:《不立功不下战场》
诵读者:上思县税务局 张锡凤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16/803_1626415521767.gif?width=276&size=61143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不立功不下战场
(来源:闪亮的坐标,江苏电视台)
1953年4月,毛泽东在中南海的家中,接见了一位志愿军战士的母亲,这个母亲叫邓芳芝,他儿子的名字我们都很熟悉,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开国领袖的手和农村母亲的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他们都在朝鲜战场失去了自己的儿子。
1952年10月,惨烈的上甘岭战役爆发。黄继光所在营的6连担负了反击主峰的任务,关键时刻黄继光站了出来,和两位战友抱着弹药向零号阵地发起了冲锋,这是黄继光入伍以来的第一次冲锋。这个来自四川小个子的战士在入伍后,一直担任通讯员,没有机会上阵杀敌。在六个月前,他给母亲邓芳芝写了一封信,这也是黄继光的最后一封信,信中,他坚定的说,母亲大人,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中国,家中人的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
这是战士的宣言,这是英雄的誓词,炸毁两个火力点之后,黄继光的战友一位牺牲一位负伤,摧毁最后一个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身上,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敌人的火力依然很猛烈,黄继光的手中已经没有了武器。他依然拖着负伤的身体,向着火力点,一点一点地爬过去。他吃力地回头望去,他看到被敌人的火力压制住的战友们,他看到牺牲的同志们依然保持着冲锋的姿势,他看到东方的启明星正在升起,新的一天就要来临。黄继光摇晃着站起身,张开双臂向敌人机枪关扑去,用年轻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黄继光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952年10月20日的黎明,这一年他21岁,这是黄继光的第一次冲锋,他的第一次冲锋就跃上了人生最壮丽的高峰,为了祖国和人民,他站在了光荣战斗的最前面,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他在战斗中用生命履行了他的誓言,不立功,不下战场,不立功,不下战场。黄继光永远留在战场上,再也没有回到母亲的怀抱,再也没能亲口叫一声母亲大人。
那一年12月,远在家乡的邓芳芝得知了儿子英勇牺牲的消息,她怔怔地待了很久,没有说话,也没有流泪。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士们给邓芳芝写信,在国内的很多年轻人也给她写信,在信中大家都尊敬的称她,妈妈。
她笑着请人帮她回信,对她的新儿女说,我失掉了一个儿子,现在却有了千千万万的儿女,亲爱的儿女们,我会像爱光儿一样的爱着你们,我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可是,谁知道母亲笑容下面,她的心有多痛,天下的母亲谁不疼自己的儿女。
那一年,她在老宅的院子里种下了一棵梨树,她说人走了,总得留个念想,看见这棵梨树时就当是看见继光了。黄继光牺牲的第二年,邓芳芝将一朵大红花戴在了小儿子黄继恕的胸前,又把他送上了朝鲜战场,黄继恕从哥哥牺牲的597.9高地上用布包回来了一捧土,土里面有弹片有子弹壳,母亲张开颤抖的双手紧紧地抓着布包一边流泪,一边说“这盆土里有继光的魂啊”。
母亲最后把那盆土埋在梨树下,她坐在院子里,看着树苗一天天长大,看着梨花一年年盛开,她守在那里,就像她英雄的儿子继光从来没有离开她一样。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16/722_1626415522173.png?width=601&size=10243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16/148_1626415522490.gif?width=637&size=2984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年党史 声入人心(第4期):不立功不下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