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税务“双一讲学”党史学习教育第五十五课(五十五)丨井冈山革命斗争史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15/119_1626361843574.png?width=1080&size=64379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进一步推动吉安市税务系统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平常、坚持经常,吉安市税务局近日启动“每人一课讲党史 每天一刻学党史”(简称“双一讲学”)主题活动。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双一讲学”党史学习教育第五十五课,由吉安市税务局所得税科一级行政执法员江蓉讲述《井冈山革命斗争史》,传承红色基因,感受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艰苦创业、生死与共、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背景】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目标是攻打长沙城。但是因为兵力悬殊,起义部队仅五天就全线受挫。9月19日晚,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保存实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坚持武装斗争,发展革命力量,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
秋收起义萍乡陈列馆
【经过】在19日的前委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工农革命军开始转移,但在转移途中不幸在芦溪遭敌袭击,部队损失不小。芦溪战斗后,工农革命军中一部分同志产生了悲观情绪,伤员日益增加,还出现了打骂体罚士兵等军阀作风,部队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9月29日,毛泽东在永新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创造性的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从政治上、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使部队中有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促进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是把工农革命军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三湾改编纪念碑
三湾改编后,工农革命军继续转移,于10月3日到达宁冈的古城,在古城的文昌宫召开前委会议,会议决定对袁文才和王佐两支地方武装实行团结改造的方针,工农革命军也在袁文才的支持下在茅坪象山庵设立了留守处,解决了部队的辎重问题;在茅坪的攀龙书院设立了医院,安置了伤员。接着部队继续南下,10月24日,毛泽东来到井冈山上的大井,受到王佐的欢迎。27日,到达井冈山的中心茨坪,将红旗插上了井冈山。
1927年10月至1928年2月,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创时期。在这期间,工农革命军开展武装斗争,恢复和建立了各级党组织;建立了茶陵、遂川、宁冈三个县的红色政权,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期间,毛泽东在荆竹山雷打石上向部队宣布“三项纪律”,在遂川县李家坪宣布了“六大注意”,到了1947年正式发展成为人民解放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928年5月至8月,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两次“会剿”,在第二次反“会剿”时,红四军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不幸被叛徒开枪杀害。
1928年8月底,湘赣敌军相约会攻井冈山。守山军民得知敌军进犯的消息后昼夜不停地做战前准备。8月30日,战斗打响。红四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击溃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辉煌胜利。毛泽东在回师途中得知这一喜讯,挥笔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的光辉诗篇。
毛泽东在领导井冈山军民建设根据地的同时,还致力于理论上的创造。1928年冬天,毛泽东分别在茅坪和茨坪两地奋笔疾书,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何能够存在?》两篇光辉著作,集中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28年12月10日,红四军红五军在宁冈新城胜利会师。
1929年1月,敌人纠集了六个旅十八个团分五路向井冈山进犯,第三次“会剿”形成。在反“会剿”的过程中,朱德的妻子伍若兰被捕后遇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失守,敌人对井冈山实行了惨无人道的烧杀政策,提出了“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的口号,见人就杀,见房子就烧。
第三次反“会剿”失利后,期间经历了红军重返井冈山,进军赣南闽西等事件,到1930年2月,井冈山的斗争告一段落。在这期间,湘赣边界恢复发展了党的组织,开展了武装斗争,实行了土地革命,建立了红色政权,使“工农武装割据”的旗帜在中国的土地上高高飘扬,使井冈山的斗争成为中国革命的光辉榜样。
通过学习今天的“双一讲学”党史学习教育第五十五课,我们感受到在井冈山这块鲜血染红的土地上留下的是一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感悟到一个人将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空将会多么的广阔,生命将是何等的荣光!井冈山精神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和民族之魂,具有跨时代的稳定性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继承和弘扬好井冈山精神,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