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对党说】不朽·不忘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01/931_1625070610106.png?width=723&size=178946不朽·不忘
“我不怕死,我怕我爱的人不知我为何而死。”
——题记
周末的时候重温了一遍电影《风声》,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但每到故事结尾听到顾晓梦那段清冷的台词响起时,眼泪还是止不住的在眼眶里打转。
回望党的历史,每每令我热泪盈眶的故事总是在于生死二字。今天,我们生在和平年代,每日清晨暖黄色的太阳,楼下早餐店热腾腾的早点,车水马龙的街道,品目琳琅的商场......一切美好的景象都让我感叹时间流逝得太快,必须敬畏生命、珍惜时光,可革命先烈的境遇却是与我丝毫不一样的,身处在昏暗贫瘠的旧中国土地上,他们对待生命是如此淡然。蓝蒂裕留下《示儿》遗诗后从容不迫走向刑场,面对死亡他对襁褓中的孩子说:“满街狼犬,遍地荆棘,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美丽的园林”。王若飞身陷囹圄,时刻做好牺牲的准备,写下诀别信《告别李培之》,面对死亡他对久别的妻子说:“我们在红旗下聚齐,又在红旗下分手。战士们虽然在红旗下倒下,但革命的红旗永远不倒,它随着战士的血迹飘扬四方!”胡秉铎被捕入狱后,何应钦软硬兼施诱其投降,而他忠于革命,不为利诱,面对死亡他对年迈的父亲说:“儿已失去自由,望家中不必挂念,干革命总是要有死难的,为布尔什维克而死,虽死犹生。”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样的故事有太多太多,在山河破碎的时代里,无数共产人离妻别子,毅然投身到革命洪流之中,每当读起这些故事时,我才对前人造出的词有一些理解和认识,视死如归、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肝脑涂地......是啊,和党的事业相比起来、和革命成果相比起来,死有什么可怕?死有什么可怕!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解构、调侃英雄的思潮,雷锋、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的故事被“虚假”“意外”“夸张”这样的形容词包裹,或许是因为这样的故事我们已经听得太多,或许是因为苦难的岁月已经离我们太远,或许是因为人性中最大的弱点就是遗忘,在和平时代里,仿佛人们已经无法理解,更无法相信,信仰有着可以让人舍生忘死的强大力量。
我的外公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在晚年时患上了阿尔茨海默,他有时清醒、有时糊涂,甚至都不认得我和我的母亲了,但在生命尽头的前几天,他对我们说,记得帮他把党费给交了,听到这句话时,我心头一紧,我想,这大概就是信仰的力量了吧。因此,如今读起党史来,想起外公的话,仍然令我为之动容,我始终坚信,我们现在不理解的、做不到的,不代表前人做不到,那些用信仰创造神迹的英雄们,不该被调侃,更不该被矮化。
时间是残忍的,也是公允的,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过,肉身会死,灵魂不灭,暑来寒往,百年瞬息,时至今日,信仰的力量依旧拖负着无数共产党人笃定前行,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在抗击疫情的“硝烟”里,在烽火孤城的边境上,仍有着许多“战士军前半死生”的故事正在上演,他们书写历史、铸就历史、成为历史,却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但他们绝不该被我们遗忘!
前段时间单位组织干部到烈士墓祭奠先烈,温和的夕阳洒下来,望着眼前的一桩桩墓碑,我想对党说,每当我身着干净舒适的衣物时,每当我享用可口的饭菜时,每当我在安稳的环境中工作时,我将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是为我而死。
英雄不朽,永志不忘!
作者:杨富贤(黄果树区税务局)
编辑:纳服税宣中心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01/413_1625070610275.gif?width=900&size=4964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