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吉安税务“双一讲学”党史学习教育第四十一课(四十一)丨青春
http://file.tax100.com/o/202106/21/211_1624253443563.png?width=1080&size=64379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进一步推动吉安市税务系统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平常、坚持经常,吉安市税务局近日启动“每人一课讲党史 每天一刻学党史”(简称“双一讲学”)主题活动。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双一讲学”党史学习教育第四十一课,由吉安市税务局组织人事科副科长王才新讲授《青春》,围绕“青春”这一主题,讲述革命斗争年代,一大批义无反顾投身革命甚至献出生命的年轻人的闪光故事,感悟理想和信仰的力量。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军部旧址
【红二十五军】长征时我们党有一支著名的娃娃军、儿童军,是长征四支部队之一,即红二十五军,他们是4支长征队伍中率先到达陕北的先锋;他们是长征中平均年龄最年轻的“娃娃军”;他们是长征中唯一一支到陕北后增员的红军;红二十五军由此成为最早到达陕北的长征队伍,被毛泽东后来称赞是“乃偶然作成中央红军之向导”。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向川陕边转移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将留在苏区的部队重建红二十五军。1934年11月16日,重建于大别山区红安县的红二十五军根据中共中央指令从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撤离根据地,历时10个月,辗转9000里,多次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9月率先到达陕北,成为长征中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2900多人的部队几乎没有年龄超过18岁的战斗员,都是14-18岁,指挥员也都是年轻人。出征时,军长程子华29岁,军政委吴焕先27岁,副军长徐海东33岁。
1934年11月,长征出发10天的红二十五军在河南南阳方城县独树镇遭遇敌人埋伏,打出长征路上的第一场血战。这是我们党长征中八大著名战斗之一。
当时,红二十五军准备穿过独树镇进入伏牛山区,国民党部队抢先2小时抢占了有利地形并部署了重兵埋伏在这儿堵截红军,由于当天雨雪交加,能见度很低,二十五军的先遣部队没有看到埋伏的敌人,待我们的大部队一接近敌人的埋伏点时,突然遭到猛烈的炮火袭击,大部队完全暴露在敌人的射程下,由于天气寒冷,红军衣服单薄,手冻僵了,枪栓拉不开,敌人趁机扑上来,处境非常危险,在这关键时候,“共产党员跟我来!”,红二十五军政治委员吴焕先手持大刀,一马当先,率领部队同国民党军队殊死血战。此一役,红二十五军数百名战士牺牲,这一声呐喊,至今仍振聋发聩。
长征一路高歌猛进,而吴焕先却在一次抢占制高点的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他从事革命工作后,家里遭受了国民党地方武装的残酷血洗,家无片瓦,他母亲和妻子出去讨饭,把讨饭要来得粮食全部捐献给红军,他母亲和妻子先后活活病死、饿死。
突围后,徐海东为了部队尽快上路,用棍子将一个个酣睡在老乡家的战士敲醒。老乡哭着求他,不要再让这些满身是血的孩子上战场了,可醒来的战士早已在一旁默默收好了行装,继续踏上征程。
难以想象,这群被称为“娃娃军”的年轻战士,是凭借着怎样的精神走上了长征路,又是怎样在一次次战斗中抛洒热血、磨炼成钢。
这些“儿童军”们,许多人的个子比他们背的长枪高不了多少,却要背着长枪和行装夜行百多里;他们在遭遇强敌时,勇敢地挺起刺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他们甚至以步兵冲锋要全歼敌人骑兵团!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罗山县何家冲
【青春故事】儿童军的故事可不是孤例,我们平时看电视,看到李大钊留着大胡子,看起来50、60岁的样子,其实,他牺牲的时候还不到38岁。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一群年轻人浴血奋斗,毛泽东34岁上井冈山,周恩来29岁主持南昌暴动,博古24岁出任中共中央临时总负责人。
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如我们都以为24岁当军团长的林彪是红军中最年轻的军团长,其实,有个叫寻淮洲的人1933年担任红七军团军团长的时候才21岁,他是湖南的青年学生,后来参加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他没上过军校,但他悟性很高,天分很高,进步非常快,19岁就当了师长,20岁就当军长,1933年因为战功卓著还获得过中央军委的特别嘉奖,获得二等红星奖章,这样的指挥员是极其罕见的,粟裕就是他带出来的,比粟裕还年轻5岁,他打了很多胜仗,缴获了6000多支枪,和几十门大炮。可惜了,24岁不到就牺牲了。
如1930年5月,红军著名将领张子清溘然长逝,年仅28岁。古希腊悲剧中,有一个“阿喀琉斯之踵”的故事:无敌的英雄阿喀琉斯,浑身唯一一处“死穴”是他的脚跟,结果被帕里斯一箭射中此处而死去。张子清的致命伤,也在脚跟。1928年在战斗中张子清左脚踝骨中弹负伤。10天后,朱毛会师。因为缺医少药,张子清脚踝骨中的子弹一直未能取出,伤口感染,他坚持在担架上指挥战斗,但因为伤势太重,这位参加过秋收起义、辅佐毛泽东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年轻将领,长眠在这片大山之中。张子清是湖南桃江人,名门之后,他的父亲张建良先后参加了同盟会和湖南新军,当上了江道区少将司令。张子清文武双全,他本来可以凭借父亲故旧的关系,到美国留学,却走上了井冈山。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初期,张子清率部作战大小上百次,多次挽救红军于危难之中,堪称毛泽东的“左丞右相”。张子清在红军中的地位如何?毛泽东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下辖两个团)师长时,张子清任参谋长兼一团团长;朱毛会师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宣告成立,下辖三个师,张子清任11师师长兼31团团长,此时,林彪还是一个营长。
【卢德铭】卢德铭,四川自贡人,由孙中山亲自推荐入黄埔二期,北伐时任叶挺独立团营长,后又升任团参谋长。秋收起义时,他是总指挥。在起义部队遭到挫折时,他坚持支持毛泽东改变攻打长沙、转向山岭中进行武装割据的主张,支持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在江西萍乡芦溪县,为掩护部队前进,卢德铭被敌军一颗子弹击中右胸后牺牲,年仅22岁。毛泽东痛惜不已,叹道:“还我卢德铭!给我3个师也不换。”
卢德铭
【王尔琢】王尔琢,湖南石门人,黄埔军校一期生,1927年,他参加北伐,时任团长,蒋介石派人游说他:只要加入国民党,就擢升军长。他拒绝了,参加南昌起义,上了井冈山,屡立奇功。1928年8月25日,王尔琢追赶被叛徒袁崇全裹挟的两个连,将他们劝回了红军队伍,但自己却遭袁崇全开枪射击,英勇牺牲,年仅25岁,时任红四军参谋长。
王尔琢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党员人数400多万,牺牲的党员烈士也近400万。毛泽东曾说过,一回到井冈山,脑子里就看到了他们一张张年轻的面孔,都是活生生的。他们都是有坚定信仰有牺牲精神的好同志,牺牲时都只有二十多岁呀!他说,井冈山斗争说到底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是一场枪杆子青年运动。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总结的好: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为什们这些孩子和年轻人能做到抛家舍业、不惜命,不畏死,坚持革命走到底,我想正如康生代表中央在博古、叶挺等人飞机失事后的公祭大会上所说的“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从最年轻的时候就勇敢的投入中国人民民族斗争和民主斗争的行列,你们为了人民的自由,自愿选择了极端自我牺牲的道路,我们永远记得你们为什么牺牲”。
通过学习今天的“双一讲学”党史学习教育第四十一课,我们认识到这样一群10多岁的孩子,这样一群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的青春之花还没盛开就凋谢了,就像夜空中绽放的礼花一样,短暂而绚烂。他们为民族为国家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使我们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同时也使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自己的工作,珍惜自己的岗位,珍惜自己的组织,珍惜自己的领导和同事”。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先辈榜样力量,牢守职业道德,踏实干事创业,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为税收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