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策君 发表于 2021-6-19 06:50:50

税务青年学党史丨魁星楼里的“掌灯人”

http://file.tax100.com/o/202106/19/469_1624056639084.gif?width=640&size=626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税务总局党委统一部署,广西税务系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史学习教育。税务青年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勇当先锋队,擦亮了青春底色。聚焦税务青年党员干部这个亮丽群体,用短视频方式记录、展现他们坚定信念、青春激昂的风采。今天发布税务青年学党史之《魁星楼里的“掌灯人”》。
http://file.tax100.com/o/202106/19/140_1624056642181.mp4
视频制作:广西税务

http://file.tax100.com/o/202106/19/718_1624056639238.jpg?width=1080&size=439544
广西东兰县武篆镇府旁,耸立着一座六角红塔魁星楼,为一座砖瓦结构的“金”字塔,至今已近百年。
魁星楼是一座革命的红楼,1930年3月,红七军主力聚集东凤根据地,中共红七军前委设在此楼。红七军前委书记、政委邓小平和军长张云逸就在魁星楼里办公和住宿,领导右江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这期间,邓小平、张云逸等在魁星楼组织起草了《土地法暂行条例》《共耕条例》等两个重要文件。此外,《苏维埃的组织和任务》《土地革命的政策和口号》《党的问题》等文献也是邓小平在魁星楼上彻夜挑灯编写的。
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陈洪涛等同志还常在楼上召开重要会议,运筹革命大事。魁星楼在右江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魁星楼,唯独广西东兰县武篆镇的这座与众不同。因为它和井冈山八角楼、延安宝塔一样,在中共党史、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0年4月初的一天,天飘着毛毛细雨,邓小平头戴竹笠帽,手拄拐杖,脚穿草鞋,在一个红军战士的护送下来到东兰武篆,第一次见到了韦拔群,两人亲切握手,当晚彻夜长谈。魁星楼前的这次握手,被著名雕塑大师曹崇恩教授用一尊铜像永远记录了下来。

http://file.tax100.com/o/202106/19/724_1624056640158.jpg?width=1080&size=141968
第二天,拔哥在魁星楼二楼增加了一张竹床和一张旧的八仙桌,供邓小平使用。从此,魁星楼里的灯光,经常亮至深夜。

http://file.tax100.com/o/202106/19/628_1624056640705.jpg?width=1080&size=81411
邓小平来到东兰后,根据党的指示和右江实际情况,把土地革命确立为发展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任务。白天邓小平和韦拔群等人从魁星楼出发,走村串户,深入开展土地革命调查工作,晚上回到魁星楼,又共同探讨土地革命深入开展的思路。
http://file.tax100.com/o/202106/19/152_1624056641118.jpg?width=1080&size=110952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他创新性地提出“共耕”和“分耕”相结合的土地革命模式,为了加强党对土地革命的领导,邓小平还在这里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他还在魁星楼里的灯光下起草了《共耕条例》和《土地法暂行条例》等指导性文件,之后掀起了右江土地革命的高潮,右江农民纷纷投入到党领导的革命大潮中。仅仅在后来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右江革命根据地就发展到了13个县100多万人口,成为当时全国瞩目的红色根据地之一。
http://file.tax100.com/o/202106/19/600_1624056641400.jpg?width=1080&size=78667
魁星楼,见证了一代伟人邓小平披荆斩棘、运筹帷幄和开创未来的伟大实践,它是一座永恒的丰碑。如果说,是魁星楼不眠的灯火,照亮了整个右江地区革命和前进的方向,那么先后四次来到东兰的邓小平,就是那名副其实的“掌灯人”。
http://file.tax100.com/o/202106/19/911_1624056641726.jpg?width=1080&size=11350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税务青年学党史丨魁星楼里的“掌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