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入党故事】张承茂 :三份入党申请书
我的祖辈在新疆木垒耕种土地、放牧牛羊已有200多年历史。不论朝代如何变迁、世事如何更迭,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始终流淌着对故土的朴素情感。所以,当1970年2月6日的清晨,昌吉州木垒县新户乡新沟村的一间土坯房里,我呱呱坠地的时候,屋内,我的父亲——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喜滋滋地迎接他的第三个儿子,屋外是漫天飞舞的雪花,冬麦在积雪下等待春天。
我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最初的革命传统教育源自影视片, 一部《闪闪的红星》我不知看了多少遍。当然,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想看一部电影并不是那么简单,电影放映队是县上的,一部电影乡、村逐一放映,孩子们总能打听到哪里放映电影,成群结队跑去看。
记忆的胶片在我10岁的冬季定格。戈壁积雪有几十公分厚,为追逐这部《闪闪的红星》,我和小伙伴徒步去离家十五六里的村子。回家已是深夜,天上下着雪,夜很黑,风很冷,雪掩埋了路,我心里想着机智勇敢、大胆果断、嫉恶如仇的偶像潘冬子,大声唱着“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黑夜中,仿佛有一颗闪闪红星引领我前进的路,我感受到一股力量在内心流淌、奔涌、升腾。当时,懵懂的我自然不知道股力量源自我将用一生去追求的信仰。
如果电影《闪闪的红星》在我心中种下一颗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种子,那么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则是浇灌这颗种子的第一股清泉。
1983年,我13岁了,读初中二年级,学校组织合唱比赛,试音的时候,老师惊奇地发现,我音域宽,嗓子特别亮,选我做了男声领唱。合唱的歌曲是《四渡赤水出奇兵》。
“调虎离山袭金沙呀,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为了当好领唱,我经常一个人跑到广阔的大戈壁练声,每每唱到动人之处都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地就像电影里的红军战士那样,双目炯炯望向前方,仿佛在随时监视前途中的不测风云……
大合唱,我们班夺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老师同学们都说:嘿,张承茂不仅嗓子亮,眼睛里还闪着光,活脱脱的小红军。”
1985年,我唱着《四渡赤水出奇兵》踏进奇台师范学校的大门。学习期间,我写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1987年深秋。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学校迅速掀起宣传学习十三大精神的热潮,那是我第一次系统学习党的会议精神,以往懵懂的对国家对党的情愫,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理论学习,心里的感觉是明白了,敞亮了。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国家十年改革开放力度与成就,经济建设的发展引导青年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作为班长,17岁的我带头写下了一份入党申请书,我心里唱着《四渡赤水出奇兵》,笔下写道:“人不能没有信仰,不能没有追求,不能没有归宿。中国共产党是我的信仰,我的追求,我的归宿……”
1988年,18岁的我普师毕业,服从分配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木垒县雀仁乡八村小学,十间大风吹过就可能掀翻屋顶的土坯房,门窗常年失修,课桌椅有的表面坑洼,有的只有三条腿。房顶上摇摇欲坠的风力发电机令教室的灯光昏黄,屋前的压水井提供了全校师生生活用水。全校师生包括6名老师,75名学生,哈萨克族学生占比60%,其他学生有汉族、维族、回族、蒙古族,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
这个家庭的家长,袁新民校长是一名老布尔什维克,我和另外两名同学去学校报道之前,他是学校唯一的正式老师,用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带领五名民办老师支撑起一所学校,给当地农牧民的孩子一所受教育场所和一个安放心灵的地方。
我到学校没几天,袁新民校长就对我刮目相看。事情是这样的,学校来了三位新老师,都是单身汉,首先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袁新民校长带着我和一位何老师去木垒县城买餐桌等厨房用品。去的时候,我们坐班车,上车前何老师在路边买了一些海棠果吃,半路就上吐下泻,情况很严重。袁新民校长决定在途经的乡镇下车,他知道那里有一个乡卫生所。
突如其来的急病把何老师击倒了,站都站不住,更别说走了,我就背着他,边问边找乡卫生所。何老师是一个大高个,还胖,有75公斤。我因为年轻,有一把力气,背着何老师,嘿哧嘿哧,一口气走了两三公里,在八月的黄土路,好好体会了一把挥汗如雨的感觉。
袁校长多次让我休息,换他背一会,我都没答应。
好容易找到了村卫生所,是一位哈萨克医生,判定何老师是急性肠胃炎,却没有药治疗。好心的医生借给我们一台手扶拖拉机,让我们开车去乡医院。袁新民校长犯了难,他说:“我们都是老师,不会开拖拉机呀。”
他没想到,我扶着何老师上了车,很自然地坐到驾驶位置,突突突开动拖拉机,袁校长特别惊喜,跳上拖拉机,拍拍我的肩膀说:“你小子,行呀。”
乡医院,我守着何老师打针输液,几乎一夜没睡。第二天凌晨,何老师病情基本稳定,我就和袁校长建议:“不如,我们开着拖拉机去县城,买完桌子再还拖拉机。”袁校长认为可行,那阵子没有物流这一说,我们的原计划是坐班车去县城,买完东西,再雇车拉回学校,有了一台拖拉机,可以省下一笔雇车钱。
天刚蒙蒙亮,拖拉机行进在坑坑洼洼的乡村路上,因为二十多个小时没合眼,我打了一个小盹,也就几秒钟。我猛打方向盘,哐当一声,拖拉机侧翻,袁校长、何老师被惯性甩出车厢,很幸运地摔在路边的软土上。
我赶紧跳下车,发现他俩人问题不大,放下心来。我说:“袁校长,我睡一会。”说着话,就坐在路边睡着了。后来,袁校长见人就说:“张承茂,那小子是人才,处乱不惊,能干大事。”
许多年之后,著名作家刘醒龙作品《天行者》获得茅盾文学奖,我读过之后,感觉我们那所乡村小学也能写一部好小说。学校对老师的要求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文理艺均衡提高,拳打脚踢样样都行。在学校工作期间,我当班主任,教四五年级学生的语文、数学、自然、体育、还有音乐课。我到了之后,教室里传出的不仅是朗朗读书声,还有振奋人心的歌声:《闪闪红星》《四渡赤水出奇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等。
在袁校长鼓励下,我报名新疆大学政治理论专业自学考试,系统地阅读了毛泽东选集(1-4卷),这部创作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取得胜利起了伟大的作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科学著作,对于我,一颗滚烫的心,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青年乡村老师来说,是思想上的武装,理论上的突破,更是一场革命教育的洗礼。
一天夜里,我读着读着,就感觉心潮澎湃,仿佛被一种力量推动着,提笔写下人生中的第二份入党申请书。当我把入党申请书交到袁校长手中时,这位老布尔什维克紧紧握住我的手说:“我们党很需要你这样的有志青年,敢于为党奉献,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小伙子,要加油,做一名对党对社会有用的人。”
递交入党申请书没多久,组织上考虑我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调我去乡团委工作。
1990年2月,我担当起木垒县雀仁乡团支部的组建工作。我顶着料峭的春寒,独自骑自行车跑遍全乡17个生产队,寻找到了20岁至28岁之间,有初高中文化的青年农牧民,把“团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纽带。”等宣传给青年农牧民,号召年轻人向团组织靠拢。
这项工作很有一些难度。其一是路途遥远,新疆特有的绿洲农业生态结构,注定生产队之间相距较远,有时候,为跑一个生产队,要带着馕和水骑车一整天。另有五个哈萨克牧业队在大山深处,我骑着马进去;其二是语言不通。经常是,长途跋涉,好不容易到了生产队, 发现一个说国语的年轻人都找不到。那阵子,我发现自己很有语言天赋,没办法呀,只能自学语言,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我到现在还会说一些。
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交了很多各民族的青年朋友,仅用一个半月的时间,雀仁乡团支部顺利组建。1990年五四青年节,木垒县雀仁乡组织举行了一次入团仪式,全乡有五十多名民族青年在团旗下宣誓加入共青团组织。之后,我们多次邀请全乡中小学青年老师,县农机站、县水管站等部门青年干部,一起联建活动。
1990年8月,一场声势浩大的雀仁乡青年团员运动会之后,我接到乡党委的一份人事安排。做乡党委秘书期间,我遇到了政治生命中的又一个领路人。
乡党委副书记李永忠是一个老革命,哈萨克语说得和汉语一样好。我跟老革命走村串户,体察民情,开展工作。
交通工具自然还是自行车。骑自行车最怕天下雨,那时候,连接村庄、生产队的道路大多是黄土路,自行车走在雨后的泥泞中,沾满泥巴,人不得不扛着自行车走。我们自潮说:“黄土路,自行车,晴天人骑车,雨天车骑人。”
乡村道路还充满了荆棘,碎石子、骆驼刺、硬木棍,时常会扎破车胎。我随身背的黄书包,常年放着胶水、胶皮、剪刀、还有锉刀。我的补胎技术就是那会学会、练熟的。快的时候,扒胎、补胎,不到五分钟。
我跟着李永忠书记学习补自行车轮胎,学习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学习在艰苦的环境中苦中作乐。我们去村里工作,经常吃农民家的饭,李书记总是坚持给钱,那时候,一个拌面2元钱,一个炒面1.5元钱。有一次,在农民家吃饭时,发生了一件紧急的事情,我们放下碗筷就走了。第二天,李书记派我专门去给农民送钱,往返十几公里路,我心里很不愿意,脸上也表现出来了。李书记看出了我的不情愿,问我:“你会不会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说:“会唱。” 李书记说:“那我们一起唱吧。”
“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我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骑车十几公里去农民送五元钱的饭钱,心甘情愿地。
我的记忆特别深刻。那是九月,我在路上看到了苞谷熟了,葵花熟了,一派丰收的景象,心情特别舒畅,而且十分激动。回程的路上, 我停下自行车,坐在一片秋天的葵花地,打开笔记本,写下我的第三封入党申请书。
第二天,我又把这份入党申请书工整誊写在稿纸上,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
1990年12月27日,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98周年的第二天,20岁的我站在党旗下郑重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今年,举国上下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作为党龄31年的老党员,国家税务总局克拉玛依税务局带头人,我想对党说句心里话:“改变的是数字、时间,不变的是对党的初心、忠诚。国家税务总局克拉玛依税务局全体干部职工,必将继续发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文:张承茂)
http://file.tax100.com/o/202106/18/864_1623994505282.gif?width=300&size=498225
推荐阅读
? 6月纳税申报延期至18日!注意申报方式有大变化
? 财产和行为税合并申报对于各个税种的完税证明开具是否有影响?
? 快讯!税务总局发文优化整合出口退税信息系统 更好服务纳税人
来源:克拉玛依税务
http://file.tax100.com/o/202106/18/242_1623994505488.png?width=900&size=170103
喜欢本文点个赞吧
http://file.tax100.com/o/202106/18/357_1623994505767.gif?width=58&size=5640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