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政策君 发表于 2021-6-18 04:00:17

吉安税务“双一讲学”党史学习教育第三十九课(三十九)丨全民族抗战困难时期的生产自救

http://file.tax100.com/o/202106/18/573_1623960013876.png?width=1080&size=64379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进一步推动吉安市税务系统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平常、坚持经常,吉安市税务局近日启动“每人一课讲党史每天一刻学党史”(简称“双一讲学”)主题活动。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双一讲学”党史学习教育第三十九课,由吉安市税务局财务管理科副科长肖烈智讲述“全民族抗战困难时期的生产自救”,从初到陕北红军经费状况、抗战初期我党我军的经费来源、皖南事变后自力更生和抗战时期生产自救的历史意义等四个方面梳理全民族抗战困难时期我党我军如何开展生产自救,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的艰难岁月中,怀揣坚定信仰,迎来光明时刻的精神力量。
【初到陕北红军经费状况】虽说当时红军的目标是北上抗日,可初到陕北连生存下去都困难。据陕北红军的后人回忆,长征过来的红军,男女分不清,个个都头发老长;枪支棍子分不清,都是当拐杖杵着走过来的;每个人的衣着分不清,没有军装,都是衣服破烂,有的人干脆是兽皮裹在身上。毛泽东、周恩来让当时的红军采办处主任杨至成盘点了中央红军的家底,7000多人的中央红军只有1000多块大洋,最后还是靠徐海东送来的5000块钱解了燃眉之急。
【抗战初期我党我军经费来源】国民党政府的拨款:根据国共谈判达成的协议,陕北主力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后,全军编制为三个师4.5万人,国民党政府据此拨发经费。国内外捐款:国内各阶层及一些海外华人华侨纷纷解囊捐助八路军和新四军。共产国际的援助: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共成立之后,共产国际一直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地方根据地对党中央的经费支持以及发行公债:发行公债是抗日根据地的一项财政收入,不过数量不是很多。如1937年夏,陕甘宁边区发行过200万元法币的公债。其他:主要是税收收入(缴公粮)、缴获和没收款。


抗日救国公债
【皖南事变后自力更生】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的政治、经济、军事封锁。为了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尽量减轻根据地群众负担,各根据地普遍开展了军队屯田、大生产运动和精兵简政。生产自救活动开展3年后,边区财政开支的64%实现自给,359旅经费实现了全部自给,其他部队的经费自给率也逐年增加。到1943 年,边区的军队凡有地的,做到每个战士平均种地18亩,吃的菜、肉、油,穿的棉衣、毛衣、鞋袜,住的窑洞、房屋,开会的大小礼堂,日用的桌椅板凳、纸张笔墨,烧的柴火、木炭、石炭,差不多一切都可以自己造,自己办。

开展生产自救
【历史意义】一是坚定了革命信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艰难岁月中,就是因为他们怀揣着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虔诚的信仰,才能在物资匮乏、条件艰苦的环境下甘之若饴、坦然接受、充满生机、迎来中国历史的光明时刻。二是铸造了延安精神。延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总后方,“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三是培养了优良传统。延安时期的生产自救,一方面解决了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中共所属抗日部队的经费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中共领导的根据地培养了一种自我造血的功能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四是积累了管理经验。陕甘宁边区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大生产运动,到1944年就实现了丰衣足食,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自力更生、独立发展的道路。从某种意义上说,抗战时期也是中共经济管理史上的一个转折期。
通过学习今天的“双一讲学”党史学习教育第三十九课,我们了解到在艰苦卓绝、全民奋起的抗战光辉历程中,从依赖外援到生产自救,中共在领导全民族抗战的过程中,自身也走过了一条发展到壮大的路。结合税务工作,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政治信仰,从严治党,廉洁从税,做好本职工作,为税务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吉安税务“双一讲学”党史学习教育第三十九课(三十九)丨全民族抗战困难时期的生产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