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文来源:中国税务报2021年12月06日版次:08
据新华社报道,自今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以来,各地相继启动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改工作,密集出台鼓励生育措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28日,已有20多个省份完成修法或启动修法,其中延长产假、增设育儿假、发补贴成为高频词。
多地延长产假60天,有的地方生二孩三孩有补贴根据国务院制定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产假为98天。相较于“全面二孩”时期,此轮多地修改的条例绝大部分都进一步延长了产假,多为增加60天。
浙江还对产假期限分类作出规定,明确女方生育一孩延长产假60天,生育二孩、三孩延长产假90天。值得注意的是,陕西省计生条例修订草案提出,女职工生育三孩的再给予半年奖励假。
育儿假也是一个新亮点。新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国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父母育儿假。多个省份据此新设育儿假,假期天数集中在每年5~15天。
上海、浙江、黑龙江等地规定,子女3周岁前夫妻双方每年均可休育儿假,安徽放宽到6周岁前。重庆还设置了两种育儿假模式,夫妻双方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
除完善休假制度外,一些省份还在修法中规定设置育儿补贴。
黑龙江规定,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对依法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应当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并适当向边境地区、革命老区倾斜,具体办法由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制定,省级财政可以给予适当补助。北京规定,建立与子女数量相关的家庭养育补贴制度;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可以纳入优先分配范围,并在户型选择等方面予以适当照顾。
休假、补贴怎样真正落地?
多地家庭普遍对生育配套措施表示欢迎,认为有助于减轻育儿负担。江西南昌的殷女士是一名全职妈妈,近日她刚刚在网上申请办理了三孩生育证。“很方便!头一天在公众号上申请,第二天就拿到了。”殷女士说,丈夫的护理假也从10天延长到了30天,这样能在她月子期间多一些陪伴。
与此同时,很多人对政策能否真正落地表示关切。
不少地方出台的措施中都对延长产假、育儿假期作出规定,有的还明确休假期间工资、奖金、福利与在岗职工同等待遇。“政策有了,但企业在用人时对育龄女性会更严苛,这意味着女性在职场的困难更大了。”一位女士坦言。
“现在婚假、产假、护理假都在延长,加上新增的育儿假,一个育龄员工如果多次生育,其休假时间将持续数十个月。”四川一家小型民营企业的负责人说,这对企业是一个考验。
黑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曲文勇说,政策切实落地,要考虑企业付出的成本。各地不仅要监督休假制度执行,更重要的是构建一套合理的休假成本分担机制,让用人单位愿意支持休,婴幼儿父母敢于休。
期待教育、医疗、税收等配套政策持续发力除了对假期、补贴等政府硬核政策的期待,多位受访家长还表示,期待破解“敢生不敢养”的难题——目前出台的政策更多集中在生育领域,在养育方面尚较为笼统。
据有关调研,新生代父母对婴幼儿托育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托育机构数量偏少、价格较高,普惠型托育机构匮乏,不少家庭陷入“想送托但送不起、不敢送”的困境。
重庆市民小张是一名1岁男孩的家长,夫妻二人都是全职工作,双方父母年事已高,帮带孩子很吃力,急需托育服务。周边社区有一家条件不错,但每月收费5000多元,“我们两口子月收入也就1万余元,还要还房贷,这个价位承受不了。”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认为,激发生养意愿是一个需要全社会理解并参与的系统工程,要啃下教育、住房、医疗等“硬骨头”,切实减轻生育多孩家庭负担。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超等专家建议,应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大力执行学位随机分配原则,推动各片区间教育资源更均匀分布;还可探索实行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经济补贴政策,建立从怀孕保健到孕期分娩再到18岁或学历教育结束的全面鼓励生育体系。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费用有望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来源:中国财税浪子
第一、2021年7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 六、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十九)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结合下一步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研究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地方政府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当地住房保障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根据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地方政府可以研究制定根据养育未成年子女负担情况实施差异化租赁和购买房屋的优惠政策。
第二、2021年8月25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会议通过《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纲要中包括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第三、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 二、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六)妇女与家庭建设。 2.制定出台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家庭政策。完善人口生育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推动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研究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住房等方面支持政策,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完善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等政策,形成支持完善家庭基本功能、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家庭政策体系,增强家庭发展能力。完善产假制度,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建立促进家庭发展的政策评估机制。
第四、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 二、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五)儿童与家庭。 8.完善支持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及实施。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增加优质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落实产假制度和生育津贴,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加强住房等支持政策,减轻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将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支持与保障作为家庭支持政策的优先领域。加快完善家政服务标准,提高家庭服务智慧化和数字化水平。鼓励用人单位创办母婴室和托育托管服务设施,实施弹性工时、居家办公等灵活的家庭友好措施。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