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税务“双一讲学”党史学习教育第二十二课(二十二)丨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
http://file.tax100.com/o/202105/25/606_1621922127401.png?width=1080&size=64379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进一步推动吉安市税务系统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平常、坚持经常,吉安市税务局近日启动“每人一课讲党史每天一刻学党史”(简称“双一讲学”)主题活动。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双一讲学”党史学习教育第二十二课,由吉安市税务局人事科科长郭宏萍讲授《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围绕历史背景和起因、作战过程以及重大历史意义等方面,回顾上世纪60年代初出兵缅甸的战事。
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战场一
【历史背景和起因】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初期,中国面临严峻的政治、军事斗争形势。美军在东南亚地区的战争逐步升级,苏联和印度均在与我边境冲突后保持了对中国的军事压力,盘踞台湾的国民党军队也乘机对东南沿海地区进行武装窜扰活动,中国“三北”地区、南部边境和西南方向安全形势极度恶劣,加之国内遭受三年严重自然灾害等一些不稳定因素,国家安全环境恶化,边界矛盾形势严峻。国民党军残部在中缅边界地区的袭扰破坏,在缅甸政府的请求下,中缅两军利用联合勘界的机会携手围剿残敌。
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战场二
【作战过程】1960年11月初,同缅军代表举行专门小组会议并联合签署了勘界警卫问题协议。协议规定:对盘踞在第四勘察队工作地段,对勘察、竖桩工作有威胁的国民党残军,由中缅双方部队共同负责加以捕歼清除。作战过程经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红线内作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越过红线为缅甸国防军解围两个阶段。
1960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与缅甸总理奈温在中缅边界问题协定及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互致祝贺
【重大历史意义】1960--1961年的中缅联合军事行动,是一场中缅联合打击盘踞在两国边境地区的国民党军残部的特殊战争,是新中国支援友好邻邦缅甸的正义战争,是中国军队所经历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山地丛林突击战,在我军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次跨国界军事行动保障了中缅联合勘界顺利进行,为稳定和平安宁的中缅边境扫清了障碍,破解了当时的政治外交难题,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中缅边境勘界任务完成后,近百年未能解决的中缅边界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通过学习今天的“双一讲学”党史学习教育第二十二课,回顾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我们认识到,此次作战极大地改善了我国的周边环境,促进了我国同周边国家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和平交流,也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建设。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党的使命,传承党的精神,披荆斩棘,奋勇向前。我们应当在党史学习中强化信仰之力,在精神的传承中扎根、筑魂、强基,心怀“国之大者”,在感悟真理中强化信仰,在实践锻炼中苦练手脚,在精神塑造中提升境界,汲取党史智慧,在为民造福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