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政策君 发表于 2021-5-20 04:15:18

【致敬】从一大会址到嘉兴南湖100公里 他用奔跑向党旗致敬

他是徐军,
国家税务总局宿迁市税务局的一名普通党员,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
他在网上“火”了!

http://file.tax100.com/o/202105/20/105_1621455315110.png?width=376&size=1209
5月4日,徐军冒着大雨从位于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一路跑到浙江嘉兴南湖,耗时11小时16分53秒奔跑了100公里,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http://file.tax100.com/o/202105/20/715_1621455315255.jpg?width=1080&size=109496
http://file.tax100.com/o/202105/20/666_1621455315777.jpg?width=800&size=64305
他是一名转业干部,也是一名马拉松爱好者,目前他已经累计跑了7800公里;他更是宿迁市税务局一名税务干部,还是市委驻宿豫区帮扶工作队队员,兼任宿豫区大兴镇高圩村“第一书记”。
脱下绿军装,投身税务蓝,但是初心永不改。徐军的行动,既是他向党致敬的特别方式,也折射出宿迁税务系统党员的风采和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
http://file.tax100.com/o/202105/20/497_1621455316283.png?width=918&size=372059

在马拉松赛场上,他从不停歇脚步,奋力冲刺夺取佳绩;在脱贫攻坚考场上,他也一直在奔跑,跑进了群众心里,也跑出了脱贫奔小康的“加速度”。
起跑,“跑”出干事创业“精气神”
2004年,徐军从部队转业回宿迁,到税务系统工作。2018年初,在脱贫攻坚战最吃劲的时候,他被选派为宿迁市委驻宿豫区帮扶工作队队员,到宿豫区大兴镇高圩村任“第一书记”。
http://file.tax100.com/o/202105/20/408_1621455316565.jpg?width=800&size=47246

“第一书记”初心和使命,就是要发展村集体经济,带着群众脱贫奔小康。徐军清楚,脱贫考场如马拉松赛场,只有热爱,才能全心付出;只有坚持,才能收获。任职的第一天,徐军就在村党支部党员大会上庄严表态:做到挂实职不忘初心、真帮扶不当外人、办实事不图虚名。
然而,千头万绪的驻村工作,一开始还是让徐军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但是很快他就找到了动力之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徐军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党支部在基层的核心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村子才有希望。2018年上半年,高圩村党支部换届,新的支部一班人,给村里带来了新气象。
“支部大会提出,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徐军作为党支部的一员,在这个新的集体里,也慢慢找到了方向,逐渐从一个“外来户”蜕变成村里脱贫致富“主心骨”。
如何充分发挥后方帮扶单位的力量,徐军首先想到党建共建。他积极与市税务局机关党支部对接联系,促成两个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取得了1+1﹥2的效果。
“每年助力‘春耕’、服务‘三夏’、慰问困难党员、开展农技培训、整治小区环境卫生,都能看到税务局党员的身影。”高圩村村委会副主任蒋启辉如数家珍。
没有产业支撑,村集体增收,村民脱贫致富都是一句空话。 徐军在村里积极开展“支部+合作社”“支部+企业”“支部+能人大户”活动,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动员村支书领头调结构,村干部领办新型经营主体,村两委班子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正是在支部和党员的带领下,村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断激发,脱贫脚步坚实铿锵。到2019年底,高圩村161户建档立卡户全部提前脱贫,成功摘掉了“穷帽子”。
加速,“跑”进农民群众心坎里
初到高圩村,很多村民不认识、不了解徐军,甚至有村民认为,徐军就是来镀镀金的,村民根本指望不上。
但是在之后的日子里,村民们惊奇地发现,“第一书记”不但能指望上,而且还很贴心。
2018年,高圩村尚有161户未脱贫的建档立卡户。了解情况,才能有的放矢,知道怎么帮扶。徐军到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逐家逐户走访建档立卡户。
“上级出台的各项扶贫惠民政策,一定要让村民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享尽享。”徐军说。
2018年,在一次入户走访中徐军了解到,村民蒋启武因患强直性脊柱炎,生活不能自理,属二级残疾,但是却没享受到任何政策,家人也是一筹莫展。了解情况后,徐军积极与镇民政办沟通,并进一步核实相关情况,为蒋启武申请了残疾人补贴。
据统计,近三年来在宿迁市税务局结对帮扶的43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中,徐军共帮助8户办理了低保、5名因残致贫农户享受了“残疾人两项补贴”,同时还为48名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子女落实了扶贫助学政策,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鼓舞了困难群众的信心,也赢得了困难群众的尊重。
“徐书记,丝瓜得病了,快来帮帮我们吧!”2018年7月初的一天凌晨,徐军被电话声叫醒。原来是因为连续暴雨天气及高温高湿天气,村民承包种植的160亩工业丝瓜发生了较重的霜霉病,大家心急如焚。
群众利益无小事。接到电话后,徐军一点困意都没有了。他赶紧对接联系市农技专家,深入田间把脉问诊,制定了科学防治方案,带领承包户每天凌晨4点就开始喷洒农药,经过十多天的续奋战,丝瓜慢慢地恢复了健康长势,承包户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民有所盼,我有所为。高圩村实施整村搬迁后,715户村民近3000人集中到东城家园小区居住。居住条件改善了,小区环境变美了,居民特别希望能够有一处健身休闲场所。为此,徐军四处奔波,协调到价值5万余元的健身器材,并且争取单位支援20万元建设资金,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广场,现在已经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徐书记来了!”“书记好!”……现在,村里的群众只要遇到徐军,都能喊出他的名字,并且还主动和他问好,因为他们打心眼里感激这位“徐书记”。从最初的“陌生人”,到现在的“贴心人”,驻村3年时间,徐军用实绩改变了村庄,也改变了群众对他的印象。
冲刺,“跑”出集体经济“大丰收”
高圩村是“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定经济薄弱村,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7.6万元,远远达不到脱贫要求。
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徐军通过分析研判发现,高圩村村集体经济可持续的产业项目较少、产业项目关联度较弱、村集体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直接经营性收入占比较低的矛盾十分突出。徐军认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到任后,他经过深入考察,为村里引来了工业丝瓜种植、白鹅养殖、养生鞋加工三个扶贫项目,并争取到120万元产业发展建设资金。
“合作社采取统分结合的方法来经营管理鹅场,每年能够出栏四批成鹅,去年,光是白鹅销售一项就为村集体增收70多万元。”高圩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负责人周明利说。
村里有了项目,群众有了收入。高圩村产业发展项目,成功吸引带动了5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据统计,徐军任高圩村第一书记以来,在他的带动下,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造血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99.41万元。
高圩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已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下一步乡村振兴工作要如何开展?徐军表示,他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宣传好落实好党的乡村振兴政策,重点带领村组织开展为民服务、民事村办等工作,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重点巩固好、发展好集体经济,将脱贫攻坚过渡期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在党的领导下,把工作抓紧抓实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果。
http://file.tax100.com/o/202105/20/773_1621455316934.jpg?width=1080&size=100588
“马拉松比赛有终点,但是乡村振兴的道路没有终点。我将不忘初心学党史,砥砺前行担使命,在乡村振兴的考场上继续‘奔跑’,用实绩和担当,向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徐军如是说。
编辑:朱晓永 孙晓东 房开久
审稿:孙晓东
审核:张诚

http://file.tax100.com/o/202105/20/195_1621455317361.gif?width=639&size=123408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致敬】从一大会址到嘉兴南湖100公里 他用奔跑向党旗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