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税史】逢君欲说当年事
http://file.tax100.com/o/202105/19/442_1621439407450.gif?width=640&size=6261“税”月荏苒,沧海桑田。在让人目不暇接的变化中,税收是一部所有国人的时光胶卷——它带来改变也记录改变,促进发展也见证发展。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做到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税史相贯通,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巴中税务”特推出“口述税史”栏目,记录税收的发展变化,你会发现身边的每一个变化、每一个惊喜,都与“我”有关,与税有关。
http://file.tax100.com/o/202105/19/830_1621439407553.png?width=82&size=1339
逢君欲说当年事
说在前面
首先说说农业税。农业税始于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汉代叫“租赋”,国民政府时期叫“田赋”。新中国成立后,就统称为农业税。在很长时间里是财政收入的主体。
四川的农业税是按照土地的常年产量计税,按照中等稻谷价格计算。农民把谷子卖给粮站,粮站收购后直接和农税征管单位结算。所以,农业税也是地处乡镇的税务部门主要工作。
从1958年6月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6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直到2006年1月1日起。国家废止《农业税条例》。从此延续了2600年历史的、牵动着国家兴衰的、被人民称为“皇粮国税”的古老税种终于谢幕。
四川的农业税改革2003年走出第一步,将税率7%降低了3%。2005年1月1日取消了农业税,比全国提前一年。
其次说说我自己。2000年前后,我在恩阳税务所任支部书记,征收农业税是我主要工作之一。
2005年调离恩阳,在城区管理个体税收,没做出啥不得了的业绩,但征管秩序,用现在的话来说,杠杠的。省局《税收与财富》2007年第8期上登载过我的工作情况介绍。我觉得要收好税,就要对税收工作充满感情,还要把这情感,用在纳税人身上,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父老弟兄。这是在农税工作中把经验磨练出来的,或者,在基层工作中把办法摸索出来的。
2009年底我退休了,一晃十多年,当年的农税征收的哪些事,哪些人、都还历历在目,现回忆起来,更觉得多几分亲切。
我的哑巴大哥
雷家湾村的乡亲里,哑巴给我的印象是最深的,我第一次到雷家湾村是八十年代土地承包到户之初,农民缴粮纳税的积极性确实很高,一收割完毕,社长大喇叭里一喊,立即就交公粮,村民把金灿灿的稻谷装在麻袋里,往粮站送,那时有句话:“完成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
我问村支书,公粮要交到哪里?
他说,就只到乡上,最早以前还要背到恩阳河,那就费力了。
那不要忙几天?
就一天,那时是集体生产,全队的老老少少都得去,路太远,一人只背6、70斤。只有哑巴娃劲大,要背100多。
正说着哑巴娃来了。
哑巴娃也不小了,四十来岁的精壮汉子,赤膊,短裤,发黑的毛巾搭在颈项上,山区人的背架子上,栓着一大一小两麻袋谷子,两条细细的背系深深的勒进肩部的肉里。
村支书说,这哑巴是个独个子人,村里把他作为五保户,不负担农业税,这都是帮乡亲们背的谷子,有力气的很。
我用大拇指做了一个顶呱呱的手势,他高兴得不得了,用打杵子歇好,也向着我伸出大拇指,叽哩哇啦的又比又划,弄不懂他在表达什么,大家都哈哈的笑了。
后来有了机耕道,往往是几家合租一辆手扶式拖拉机,拖着那装满了稻谷、层层堆积的麻袋去交公粮。费力的往车上装麻袋的,总离不开哑巴娃。他见到我还忘不了伸出大拇指。
再后来,税务、乡镇干部,带上大秤,开着车,下村里收公粮。
粮站职工负责过秤、开票,我们负责把装满稻谷的麻袋装到车上去。一人站在一边,两只手分别抓住麻袋的两只角,口里喊着“1、2、3”,把这装满谷子的麻袋抛上车厢,再爬上车去,把麻袋码好,周而复始,很累很累的。那时,村民们交完谷子就转身去忙自己的事,只哑巴娃来了就不走,一个人提起麻袋就扔上车,我们只管堆码,直到工作结束。临走时,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向他伸出大拇指,用今天的话来说,都给他一个大大的“赞”。
从我挂包雷家湾村到取消农业税这多年里,哑巴娃一直是这样帮我们,他什么都不图,什么也不要,当年的我们,出了内心的感激,也给不了他什么。他的叽里呱啦我们也听不懂。只有他朴实憨厚的样子,一直留在我心里。
打石匠老雷
当时的税务干部的工作是要挂包联系乡镇的,甚至还要挂包到村社。这个规定最大好处是税务干部有了与乡亲们打交道的途径,
村社干部带着我们家家户户上门。我们在做工作时,也就有机会与乡亲们坐在一起谈谈心,听听他们的心里话。互相也就了解了,就与多数乡亲熟悉起来。一句话,因为农业税的关系,税务干部就得与挂包村社的农民打交道,你认识我,我认识你,也就成了熟人和朋友了。
在土地下户后的交农业税和集体生产时有不同的,集体的时候,只等村里的大喇叭一响,通知在几天的时间内全村要交完公粮,农民就赶紧利用阳光灿烂的日子,进行最后的晾晒,再用背架子、大背篼、拖拉机,把粮食运到粮站。
在土地到户以后,缴纳农业税就没那么齐整,那些落后了的农户,就要我们去做思想工作了。
雷家湾村的雷石匠家就不愿意交农业税。
他只有110元的农业税,他会打石头,有副业收入,这点税款对他家不是问题,但他不肯交。大概是常在外面跑,听到些这样那样落后的话。对于这样的主儿,我是很重视的,不把问题处理好,就又会有更多的村民效仿他们,负面效应是要扩散的。
石匠家在哪里我也知道,自己就去了。
他提出的理由是:供电所年初就停了他家的电,家里上有老年人,晚上不方便;下有娃儿不能做家庭作业。还有,农忙假过了大娃儿就要交学费了,300多元,村文书的儿子都交了,文书是村干部,在学校有亲戚 听说交不到200元。他没亲戚,想少也少不了,不公平。
第一次到到他家,我没法说啥,就了解到这些情况。
很快我就去了二次。首先就说电,供电所说了,是你自家院坝边上的两棵柏树长高了,树梢都碰到电线了,要砍!不然会出事故。
“那是柏树是给爹做老木的”
“老人家高寿?”我问。
“91啦”
“这不胡闹吗?”我说“柏树还没小碗粗,做墙做底做盖都莫法,还要长多少年?”
又说娃娃读书。
“你去学校问过没有?”
“没去,没时间。反正年年叫300多嘛,少得了吗?”他说。
“你是个懒人,又不学习,学校我也去了,今年小学‘一费制’,娃娃读书都只收180,村文书就是交的这数。再等一年把时间,就九年制义务教育啦,基本就不花钱啦”
我连说带笑的训他,他觉得很没面子。就把话题转移了,聊收成聊家庭聊娃娃,他谈啥我也就谈啥,他觉得和我谈得拢,说话随和,还留我吃饭,炖的腊猪脚,喝的老白干。酒喝下肚,话也就多了。他说我这人没架子;他说我看得起他;他说皇粮国税是少不了的,是自家砍脑壳的婆娘不想交税。
他老婆端菜上来正好听见,在他背后站着气得直是翻白眼。
第二天他就请哑巴娃把谷子背到粮站去。院坝边的树也砍了,电也通了,我和他也成了朋友。
税务干部与多数村民的关系,并不像有的人说的那样不好,而是恰恰相反。为了工作顺利,我们当时非常注重帮助村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征纳双方自然建立了一种良好的关系。
小五子家的狗
每当农税征收季节,也是我们与村民交流沟通最多的时候,不想交税的农户,其实也不都是真的说得出几个大大小小的问题让你解决。有的人,直接就是为了一句话、或一件与完税完全不相干的小事。
村支书老雷叫我陪他一起去湾里小五子家看看,村里农业税都快结束了,就他家还没响动,还点着名要我去,他有话,要当着我的面说出。
我想不到这户人家会有啥问题,这年农业税降低税率,从7%降到4%。他家就几十元的税款了。小五子我早就认识,30来岁的年轻汉子,是个老实人。老婆也是个爽快人,就是一张嘴不饶人,厉害了点。
那天小五子正好在院坝里翻晒谷子,
我问:农业税完没?
“这两个太阳一晒,该也差不多了”他拈了一颗谷子用牙齿咬咬。没晒干的谷子粮站是不收的。装好谷子的蛇皮口袋堆码在堂屋门口。
“那还不赶紧背去?”村支书说。小五子不开腔,抬头看屋里。我知道,他要等老婆发话,他家是阴盛阳衰。
小五子老婆一步从堂屋里窜出来,接过话头:“背啥子哟,就是不背!”。她转过身看到我,笑了:“你来啦,就是请你们上面的干部来给评评理,二婶家的墙倒了,把我家的狗子压死了,村上不解决。”说话像打机关枪似的,噼里啪啦。
“咋没解决?不是把她家狗子给你牵来了吗?一命换一命啦”村支书说。
“你说换就换啦、坎上坎下的,一松绳子就跑回去啰!你看,那不是?”说完还撇了撇嘴。
我顺着方向看,一条大黑狗卧在那里,正看着我们,舌头伸得老长,好像很吃惊。
这么大的狗子是养不家的,何况又是坎上坎下的人家。我埋怨村支书:“这事,看你办的,你这不如不解决。”
女人听了这话,笑了,又撇了撇嘴。
“你再撇嘴,看我不拿大耳巴子扇你!”也许是受了我埋怨,村支书有些发火。这一下子也把小五子老婆给镇住了。
他们之间是亲戚,说话也很随便。雷支书不但是村上的支部书记,同时还兼任着小五子的七爷爷;小五子老婆的二姑夫这些“家族职务”。
这一湾的人都姓“雷”,都是本家,论字辈,那小五子的爸,该把村支书叫七叔,村支书的老婆又是小五子老婆娘家的八姑,这亲戚关系绕来绕去的,不过各喊各的,也没事。乡村,本身就是熟人世界,亲戚的圈子。
“那你总要给我解决,你看我家小五子老实,你就不管我们”这次她不敢撇嘴了,她怕挨二姑夫的大耳巴子。
“我家的狗子也下崽了,满月逮两只走。”村支书这话是对那小五子老婆说,也是说给我听的。
这办法还靠谱。“现在解决好啰,该去交谷子啰!”我说。
“那不是!早就都走到对河了。”女人扬扬下巴,小五子、还有一个帮手,不知啥时候出门了,行走在对面坡路上,被沉重的背篼压得躬着腰。
我和村支书一根田埂走出头,这女人还在院坝边上喊:“二姑夫!等两天我就来逮狗儿哟!”
这位雷书记没搭理她,回过头来看看我,我看看他,大家心头都雪亮,其实他们本意不是为一条狗索赔,更不是不想给国家纳税,只不过是心里有怨气,而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把心里的话说出,至于你是干什么的,完全不管,反正你是上级派来的干部。只要耐心他们倾诉,发泄完怨气,心态就平和了,也就愿意交税了。
(作者:左孝林 巴州区税务局退休干部 )
http://file.tax100.com/o/202105/19/235_1621439407648.jpg?width=328&size=2365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