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区块链+银税互动”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的研究
http://file.tax100.com/o/202105/19/379_1621423290504.gif?width=900&size=5236954http://file.tax100.com/o/202105/19/596_1621423290990.gif?width=134&size=25356
作者:
安 然(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第六稽查局)
杨雷鸣(国家税务总局驻重庆特派员办事处)
http://file.tax100.com/o/202105/19/407_1621423291055.gif?width=134&size=25356
http://file.tax100.com/o/202105/19/973_1621423291196.gif?width=140&size=18521
2019年4月,《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生产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问题,提出通过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分类监管考核机制等措施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因小微企业在吸纳就业、改善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保小微企业生存是“六稳”“六保”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提升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也更加迫切。银税互动是指税务部门、银保监部门和商业银行三方合作,通过将纳税信息应用于信用评价,帮助商业银行准确评估风险以及小微企业有效获得融资的金融服务创新;区块链是利用加密链式区块验证与存储数据、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生成和更新数据、自动化脚本代码编程操作数据,进而在网络中建立和传递信用的技术集成创新。本文在分析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现状、总结银税互动实践成效和问题、研究区块链技术特点和适用性的基础上,从业务与技术融合的视角,提出了“区块链+银税互动”的思路和方案,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安全可控、多方共赢、便捷创新的银税互动系统,以促进银税互动业务长远健康发展,进而为切实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一、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一)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支持不足
我国小微企业长期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融资地位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匹配。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我国小微企业法人约2 800万户,个体工商户超过6 500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中小微企业贡献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60%以上的GDP以及50%以上的税收。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截至2019年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59万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3.11万亿元的比例仅为7.6%;截至2020年2月,我国银行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覆盖率仅20%左右。此外,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利率往往在基准利率之上,并存在收取中间服务费用抬高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等问题。大多数小微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少数能够获得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也面临着高利率、高中间费用等问题,我国小微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仍然存在不足。
(二)经营风险大、信息不对称造成小微企业的逆向选择难题
1.收入规模小、经营风险大导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风险成本升高。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多数行业微型企业划分标准为年收入100万元以下,小型企业划分标准为年收入500万元以下。另外,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业务范围狭窄、利润来源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遭遇环境变化时容易陷入经营危机导致生存风险。从平均寿命看,日本中小企业为12年,美国中小企业为8年左右,我国中小企业仅为3年左右。因小微企业的生存风险较高,加之难以提供符合标准的抵押财产,银行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面临更高的风险成本。截至2019年5月末,全国金融机构单户授信1 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是5.9%,比大型企业高4.5个百分点,比中型企业高3.3个百分点。
2.管理不规范,财务不透明,信息不对称严重。我国小微企业多采用家族式、个人式的经营管理方式,决策及管理具有较高的主观性、经验式色彩。同时,小微企业治理结构大多滞后,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制度,甚至不存在有效的财会内控监督,导致小微企业对外提供的经营和财务信息验证难、可信度低,形成严重的信息壁垒。故而小微企业与银行之间出现了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难以有效传递自身真实状况,银行难以及时全面地掌握和证实企业内部管理、生产经营和财务成效等信息。
3.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逆向选择”造成囚徒困境。对小微企业而言,在银行无法对其信贷进行事前准确评估、事中严格监管、事后对弄虚作假行为严厉惩罚的情况下,提供低成本高收益的虚假信息比提供高成本低收益的真实信息更有利,使用虚假信息获取银行授信成为“理性选择”。对商业银行而言,向小微企业授信面临经营风险大、缺乏有效担保、难以进行贷后跟踪监管、无法实施信贷违约惩戒等难题,为了防控发放贷款的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对小微企业采取惜贷、高息的行为成为银行的“理性选择”。至此,双方陷入囚徒困境下的负和博弈,经营良好、诚实守信的小微企业无法取得银行贷款,银行则失去了优质客户。可以看出,小微企业融资的痛点在于信息不对称,企业真实信用难以被有效证实和传递。
(三)中央高度重视,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1.货币政策不断加力。央行定向降准增加中长期流动性、增加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argeted 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TMLF)等多种措施不断加力,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更强的流动性保障。
2.差异化监管政策不断细化。银保监会针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两增两控”考核目标,指导大中型银行建立“五个专门”的事业部专营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适用优惠的风险权重和资本监管要求,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明确监管容忍度,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
3.财税政策不断丰富。财税部门出台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贷款与担保损失所得税前扣除政策、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政策等,帮助金融机构降低服务成本。
二、银税互动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的成效和不足
(一)银税互动的原理
银税互动是税务部门、银保监部门和银行联合向小微企业开展的一项创新融资支持活动。具体做法是税务机关在依法合规和企业授权的条件下,将小微企业的部分纳税信息提交给银行。银行利用这些信息优化信贷模型,对小微企业进行高效准确的信用和风险评价,进而为小微企业提供利率优惠的信用贷款。
在市场交易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如果信息占优的一方利用信息差异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就会发生道德风险。银税互动的原理是通过激励相容的制度设计,有效降低道德风险:在纳税过程中,纳税人作为理性经济人,倾向于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偷逃税款,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在贷款交易过程中,小微企业则倾向于利用信息优势取得更多贷款。但是发生两种道德风险需要对外提供的信息是相反的:纳税过程中小微企业要隐瞒自己的经营成果,而贷款交易过程中小微企业则需向银行美化自己的财务状况。银税互动通过关联两个交易行为,降低了企业信息作假的冲动,解决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非常适合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二)银税互动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的成效
1.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银税互动授信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其中不少是首次取得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较好地满足了小微企业的临时性资金需求。同时,银税互动业务主要发放信用贷款,满足了抵押物不足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2.提升了银行办理小微企业贷款的效率。银行以纳税信息为参考,可以更加快捷准确地了解企业状况,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和信用评估的难题。同时,也大大缩短了银行贷款的审批时间。据统计,银税互动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比传统贷款模式审批时间平均缩短7~15 个工作日(吴明理 等,2017),效率明显提高。
3.增进银企互信,形成良性循环。以税务信息为基础,可以准确评判小微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成效,有助于银行与小微企业增进互信。银行在此基础上提供的金融服务,可以更精准地帮助有潜力的小微企业走出困境、实现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
4.推动信用体系建设。诚信纳税记录对小微企业获得贷款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不仅可以提高小微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纳税的自觉性,对促进信用社会体系建设更具推动作用。
可以看出,银税互动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小微企业信贷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了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降低了融资成本,并且帮助银行发掘了优质客户,实现了小微企业与银行的双赢。此外,银税互动不仅可以促进小微企业自发提高纳税遵从度,有利于降低税收征管难度、提升营商和法治环境,更实现了直达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有利于提升宏观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产生了较大的综合效用。
(三)银税互动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不足
随着银税互动业务的快速增长,信息安全风险大、互利共享不充分、创新增效受制约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损害了银税互动的基础和效果,阻碍了银税互动的长远健康发展。
1.信息安全不可控,风险较大。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银保监会的要求,银税互动采取税务部门和银行“省对省”数据直连模式,省级税务局同时与全省众多银行开展数据传递。不同银行在数据安全责任制落实、数据安全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难以实现统一管控。银税互动数据安全的整体保障水平由体系中的“短板”决定,只要有一家银行的数据安全管理出现问题,整个银税互动信息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2.信息共享不对等,互利不充分。在目前的银税互动中,税务机关向银行共享涉税数据,帮助银行提升了小微企业信用评估的精准性和效率。但是,银行没有向税务机关反馈贷款审批发放、收回逾期等信息,更不会向税务机关共享其掌握的其他客户信息,税务机关利用银行信息加强税收管理的诉求没有得到支持。在银税互动中,企业获得了信用增强和融资便利,银行获得了信用评估能力的提升,税务机关仅是单纯的贡献者,互利共赢不充分容易造成协调配合乏力,不利于这一机制的长远发展。
3.创新探索受制约,效用发挥不充分。银税互动中共享数据的内容和范围由税务部门统一确定,内容固定、范围狭窄。银行无法根据自身经营特色获取个性化数据,开展涉税信息应用创新探索受到极大的制约,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遭遇瓶颈。此外,小微企业不能自主扩大数据的开放内容,无法充分发挥涉税数据增强小微企业信用的效用。
三、“区块链+银税互动”的理论基础、系统方案及融资效果分析
(一)“区块链+银税互动”的融合基础
区块链是大数据、云计算、密码学等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在银税互动中,区块链技术可以充分应用于税务部门、银行、小微企业的信息交互全过程,可以有效解决当前业务模式和系统架构下信息安全不可控、信息共享不充分、创新探索受制约的问题。
1.不可删除和加密存储保障银税互动数据安全。区块链架构中包括两个核心组件:一是区块;二是链。区块只允许添加,不允许删除,数据修改和增加都必须放到新的区块中,保证了信息的不可篡改和可靠溯源。同时,区块链通过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保护信息,只有在数据拥有者授权的情况下才能访问,保证了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在银税互动中,依托区块链数据结构和访问控制机制,围绕纳税人涉税信息应用,“贷款申请—访问授权—银行评估—贷款授信—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各环节操作将产生永久、透明、可信的记录,纳税人涉税信息以及税务机关、银行、企业三方在银税互动业务中的操作都将永久存储。
2.区块链成员权利对等实现税银信息互利共享。通过区块链系统可以建立税务机关和银行之间可信的、可互相监督的数据通道,双方都是区块链系统中权利对等的成员。税务机关在根据企业授权上链纳税人涉税信息并向指定银行开放的同时,可以要求银行把利用相关信息进行信用评估、贷款授信、贷款发放、贷款收回和贷后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上链,还可以要求企业授权税务机关访问提交给银行的贷款办理相关信息,从而建立真正的双向共享、互利共赢机制。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税务机关不再是单纯的贡献者,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银税互动过程数据,还可以获得企业用于信贷办理的相关信息,为加强税收征管和优化纳税服务拓宽了数据来源,有效实现了税务机关和银行的对等共享、互利共赢。
3.定向开放和智能合约推动银税互动效用提升。一方面,基于区块链私钥签名防抵赖、公钥加密防泄漏、不可删除顺序列表记过程的加密和溯源体系,涉税信息上链后,企业可以设定信息的开放对象,只有获得授权的银行才可以访问,并且信息访问和使用过程都被实时记录,从而实现信息定向开放和使用追踪。另一方面,区块链支持智能合约,各参与方就合约内容、触发条件、违约责任和核查数据源达成一致后,以特定程序语言部署到区块链上,当数据满足设定的条件时,智能合约就能够自动验证并执行。在区块链支持下,银税互动中不同银行可以基于自身的业务特色、算法经验,使用个性化的涉税数据建设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并以智能合约的形式部署,获得企业数据访问授权后,程序模型自动运行生成信用评价结果,大大提升了银行进行创新探索的便捷性和效率,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中银行调查成本高、难度大、成本收益率低的问题。
(二)“区块链+银税互动”的系统方案
1.“区块链+银税互动”的技术模式选择。区块链有私有链、公有链和联盟链三种模式:公有链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私有链对单独的个人或实体开放;联盟链则由预选节点控制、对特定的组织团体开放。联盟链兼顾了公有链的去中心化、私有链的高效,同时有利于监管。对于“区块链+银税互动”而言,考虑到税务机关、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固有差异,综合运行效率、系统安全和业务支持能力等因素,联盟链是最佳技术模式选择。首先,联盟链通过线下认证,将广泛记账收敛为少数节点记账,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进行数据传递,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其次,联盟链节点经许可才能参与记账,数据仅在相关的用户之间传递,确保了数据安全可控。最后,联盟链由相关方主要机构共同管理,每个机构负责运行一个或多个节点,完成参与成员的管理、授权、认证、监控等,对银税互动的业务需求支持良好。
2.“区块链+银税互动”系统的逻辑架构。由基于联盟链的“区块链+银税互动”系统的逻辑架构图(图1,略)可见: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作为监管节点,批准省级税务局和银行节点的加入,并对系统运行总体合规情况进行管理、监控;省级税务局作为管理节点和记账节点,负责批准纳税人节点加入并管理涉税信息账本;银行作为记账节点,负责管理贷款审批发放和贷后信息账本;小微企业纳税人作为普通节点,由管理节点批准后加入银税互动区块链。涉税信息由省级税务局统一上链,存储于省级税务局节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信贷审批结果及后续管理信息、企业信贷相关资料由银行统一上链,存储于银行节点,确保信息互利共享;纳税主体通过税银认证后上链,可授权银行使用自身纳税数据、授权税务机关使用自身信贷数据,确保数据使用安全合规。
(1)建立网络。首先,国家税务总局和银保监会作为监管机构初始入链,负责区块链网络的运行管理。其次,省级税务局、银行分别提交上链申请,监管机构审核通过后将其作为管理和记账节点上链。最后,有贷款需求的纳税主体通过税银认证后上链,从而形成包括监管机构、省级税务局、银行、纳税主体的区块链网络。
(2)建立通道。在区块链网络中,建立涉税数据上链、信贷相关信息上链、涉税和信贷信息同步、数据访问授权等数据传递和交易通道。通道实现了数据隔离和保密,通道中的交易通过智能合约得以实现。
(3)部署合约。智能合约是一种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和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它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可追踪且不可撤销。通过在区块链网络中部署智能合约,纳税主体可自由设置上链数据的范围和上链数据查询权限,银行可以个性化设定信用评价的涉税信息需求,企业可以向多家银行公开自身税务信息,银行也可以主动进行个性化营销,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信贷业务效率以及企业贷款成功率。
3.“区块链+银税互动”下小微企业贷款的工作流程。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小微企业发起银税贷款申请。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在电子银行(即手机银行或网上银行)中提出“银税贷款”申请,如果企业已经上链其纳税相关信息,则直接授权银行使用相关信息。银行基于税务数据、银行内部数据自动返回贷款审批结果,并将审批结果上链。否则,提示企业登录电子税务局完成纳税数据上链及授权。
(2)小微企业纳税数据上链和授权设置。小微企业通过税银认证后成为纳税主体节点的用户,并授权税务机关代为完成自身纳税数据上链,在智能合约上约定上链数据的范围及查询权限,包括税务数据和信贷结果数据。小微企业可选择向多家银行开放可公开数据,各银行都可根据公开信息展开竞争,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加优惠的贷款。与此同时,小微企业可以授权税务机关查看信贷结果。
(3)银行开展信用评价和贷款审批。银行根据小微企业在区块链网络中广播的数据授权,解密读取小微企业纳税数据,并结合其他信息开展信用评价,完成贷款审批。当小微企业向多家银行授权访问数据时,不同银行可以结合自身业务优势,提供不同的贷款优惠方案,供小微企业纳税人选择。
(4)结果和贷后信息上链。银行将贷款审批结果及发放情况、后续账户资金情况等信息上链。根据纳税人授权,税务机关可以在链上实时查看、统计银税互动的开展情况和效果。
整个过程视为一次交易,监管节点将交易的时间、请求方、响应方、加密数据存储在监管节点的外挂数据库中,同时将请求的时间、请求方、响应方、加密数据的哈希值、企业授权文件的哈希值等信息写入区块并提交给区块链网络。
(三)“区块链+银税互动”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的效果分析
从国家税务总局和银保监会的监管视角看,从税务部门固定数据标准、无法满足不同银行个性化需求,转变为客户自主选择数据共享范围,银行对数据灵活应用,大大提升了银税互动的效果和效用。数据由小微企业主动发起上链,数据的公开范围由企业自主决定,税务机关在数据上链过程中实现校验监管,客户授权银行获取数据,确保了数据共享、安全、合规。同时,银税互动业务开展全过程的信息都纳入区块链系统,为开展全链条监管和灵活统计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税务机关视角看,“区块链+银税互动”提高了纳税信用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丰富了税收征管服务大数据的融资信用维度,真正实现了信息的互利共享,提高了纳税主体的纳税意识、信用意识,降低了税务机关和银行“省对省”数据直连的工作量。
从银行的视角看,“区块链+银税互动”保障了数据的真实、合规、有效、可追溯及合法交互,使银行在银税互动中的职责更加明确。有利于银行准确判断企业诚信状况,改进服务方式,主动营销,精准发展优质客户。此外,更丰富安全的授权数据,不仅能够提升银行对客户进行画像和风险管控的精准性,更有利于各银行根据自身优势和重点方向开展业务创新。
从小微企业的视角看,“区块链+银税互动”提升了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通过多家银行合理竞争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此外,纳税数据的安全共享,可以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
四、更好发展“区块链+银税互动”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的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夯实“区块链+银税互动”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的法制基础
当前,法律法规的更新速度滞后于技术和业务创新的要求。相关法律法规对纳税人涉税信息和银行客户信息保护的规定比较明确,对信息共享使用的规定则比较模糊。“区块链+银税互动”利用企业授权和区块链加密保护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矛盾,但随着业务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拓展,法律法规缺失的矛盾越发突出,迫切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服务“六稳”“六保”大局的高度出发,明确支持通过银税信息共享帮助小微企业进行融资,为“区块链+银税互动”夯实法制基础。
(二)优化扶持惩戒政策,降低小微企业银税互动贷款的风险
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叠加抵押物缺乏,客观上存在较高的融资风险,银税互动贷款作为面向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采用有效措施降低风险是业务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应优化扶持政策,探索将小微企业贷款贴息、支小再贷款利率优惠等财政投入,转化为设立银税合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通过使用基金为银税贷款购买保险、寻求担保、补偿损失等多种方式,加大对银行小微企业银税贷款的风险补偿。另一方面,应完善失信惩戒政策,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征信等手段,形成“守约者一路绿灯,违约者处处受限”的强大约束力,降低小微企业银税贷款违约的道德风险。
(三)拓展创新思路,发挥“区块链+银税互动”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的更大效用
一方面,创新贷前分析,优化纳税信用评价指标,提高税务机关与金融机构信用评级的契合度,基于涉税数据和金融数据的融合挖掘,为小微企业纳税人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创新贷中管控和贷后监管,通过“区块链+银税互动”建立银行、税务、市场监管等政府部门的信息反馈和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发现小微企业经营困难,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建立帮助小微企业发展和维护金融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
(本文为节选,原文刊发于《税务研究》2021年第5期。)
http://file.tax100.com/o/202105/19/138_1621423291314.gif?width=55&size=52930
-END-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 深入推进税制改革
●开局之年的税制改革与税收政策
●新发展阶段的税制建设该往什么方向走
●“十四五”时期提高税收制度适配性的几点思考
●在供需利润观基础上重构数字经济时代的国际税收秩序
●数字人民币对税收正义的影响研判及因应对策——以涉税信息利用为切入点
●“数字经济与税收治理”征文启事
http://file.tax100.com/o/202105/19/415_1621423291457.jpg?width=1000&size=89621
http://file.tax100.com/o/202105/19/744_1621423291557.gif?width=54&size=24959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投稿~
http://file.tax100.com/o/202105/19/409_1621423291783.gif?width=450&size=25437
点分享
http://file.tax100.com/o/202105/19/374_1621423291900.gif?width=393&size=24069
点收藏
http://file.tax100.com/o/202105/19/155_1621423292100.gif?width=304&size=21311
点点赞
http://file.tax100.com/o/202105/19/633_1621423292200.gif?width=393&size=23283
点在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