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政策君 发表于 2021-3-24 12:25:09

“税务蓝”融入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http://file.tax100.com/o/202103/24/594_1616559906040.jpg?width=741&size=15189

http://file.tax100.com/o/202103/24/600_1616559906236.png?width=614&size=376997

http://file.tax100.com/o/202103/24/745_1616559906646.gif?width=409&size=571933
3月20日,潜江市委书记吴祖云宣布“2021年潜江龙虾正式开捕!”国家税务总局潜江市税务局驻龙湾镇瞄新村工作队队长李波和农户郑老汉一起,收起19日晚在养殖基地投放的捕虾地笼,收获牛年春天第一网小龙虾。虾子个儿大、肉肥、活蹦乱跳,煞是喜人。丰收的愉悦,洋溢在郑老汉和李波的脸上。

这只是该局精准帮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潜江市税务局因村因户施策,坚持项目、产业、人才、文化多方发力,帮扶的6个村406户1417人全部脱贫出列,生动抒写出江汉平原腹地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http://file.tax100.com/o/202103/24/925_1616559907061.gif?width=409&size=571933
“靠水吃水”绘就乡村致富新图景
http://file.tax100.com/o/202103/24/288_1616559907433.png?width=624&size=359745
图为潜江市驻村第一书记尹浪(左)和贫困户张中孝一起捕虾

农历惊蛰刚过,潜江市龙湾镇郑家湖村,处处生机尽显:河渠沟塘水清岸绿,虾稻田里水满虾嬉,田埂上果树抽芽,通村公路宽阔整洁,绿化树木郁郁葱葱,一户户人家窗明几净……走在郑家湖村田间地头,潜江市税务局驻该村第一书记尹浪正盘算着乡村振兴的事儿。

“尹书记,听了培训班老师的授课,我已经想好了,今年按你的建议继续养效益高的大虾子,我准备这两天去买新虾苗去。”69岁的张中孝见到了尹浪,立即笑着迎过来拉起了家常,“多亏尹书记帮我走顺了养虾这条路,靠养虾我不仅脱了贫,每年纯收入3万多元,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张中孝的儿子幼时患病残疾,一家四口日常生活全靠14亩鱼池每年3000元左右的纯收入维持。尹浪多次上门,鼓励张中孝养虾,帮他贷款筹集启动资金、申请补贴,请技术员到田头指导,张中孝很快掌握了养虾技术。

张中孝的经历,在郑家湖村不是孤例。2016年尹浪任郑家湖村第一书记后,根据潜江市大力发展虾稻共作产业导向,与村两委会商定,按照“企业+基地+农户+订单”模式,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扶助村民脱贫致富。

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会挨家挨户上门宣讲政策,连续三年累计流转土地6000亩,先后与湖北莱克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潜江市巨金米业有限公司、湖北惠民专业合作社、潜江市鸿成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做大“靠水吃水”文章,村民“水稻、水产品、水果、水生蔬菜”均亩增收4000余元。

产业兴旺了,日子红火了,村容村貌悄然改变。郑家湖村先后完成道路硬化、河渠清淤、土地平整、电力增容、通信网络、光伏发电站、太阳能路灯等工程,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产业融合发展示范试点村。

“卫星工厂”建门口,村民再享“合家欢”
http://file.tax100.com/o/202103/24/464_1616559907755.png?width=477&size=289541
图为潜江市陈垸村卫星工厂生产车间

“何书记,多谢你们驻村工作队帮助,厂子慢慢走上正轨,接下来准备再到周边招些工人。”近日,潜江市税务局驻浩口镇陈垸村第一书记何生兵来到村卫星工厂,工厂负责人张子龙连声道谢。
经潜江市税务局牵线搭桥,潜江知名企业东颢制衣有限公司投资65万元,在陈垸村建立卫星工厂,驻村工作队积极与供电部门联系解决工厂通电问题,确保卫星工厂顺利开工。“扶贫车间”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还让村民“挣钱顾家两不误”。
开春后卫星工厂遭遇招工难,何生兵多渠道发布企业招工信息,挨家挨户上门动员,还帮公司协调员工厨房和宿舍。张子龙高兴地说:“3月1日何卫星工厂已正式开工,生产成衣都是档口货,订单早已排到年底。厂里将工人分为流水组和成件组,可根据操作熟练程度选择岗位,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潜江市税务局驻村工作队千方百计引企引资引岗,全力帮助乡村企业稳产经营,也让村民们端稳了就业“金饭碗”。
“以前过完年就得出门,这几年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工厂都建到村里了,留在村里上班,再不用东奔西跑,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真是一举多得!”陈垸村6组村民王松与妻子原在外地服装厂打工,听说村里服装厂招工,马上就报了名。已被任命为流水组组长的王松算了一笔账,他们夫妻俩每月工资加起来有一万多元。“留在家乡工作,我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温暖农村“三留守人员”
http://file.tax100.com/o/202103/24/195_1616559908084.png?width=547&size=276932
图为潜江市庄场村“享受扶贫成果 共建幸福家园”公益活动现场


多彩的家具、可爱的墙贴、温馨的氛围让人倍感温暖,按摩椅、跑步机、电视机等一应俱全……走进潜江市浩口镇庄场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一楼左右两侧占地200多平方米的妇女儿童之家、老人照料中心、阅读室特别引人注目。

“这些都是靠郑书记牵线搭桥建起来的。驻村工作队帮村里改造危房、修桥补路、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发展经济,一件件好事都做到老百姓心坎上了!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经常都喜欢到这里玩,有的天快黑了还不想走!” 提起这件事,庄场村民赞不绝口。驻村第一书记郑国华却谦虚地说:“我们只是搭了个桥,主要受益了省慈善总会幸福家园‘三留守’人员公益项目。”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希望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这正是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所需要的。

潜江市税务局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会,先后组织了“文明乡村幸福家园联欢会”“留守儿童爱祖国爱家乡快乐暑期一日游” “送春联进百姓家”“向贫困户儿童发放温暖包”“摄影家免费为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拍照”等活动。“扶贫不仅要让村民‘富了口袋’,还要实现‘暖了人心’。” 郑国华说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驻村人员确立了新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潜江市税务局驻村队员们表示,将牢记初心使命,满怀深情厚谊,推进乡村振兴,与乡亲们一起奔向新生活。

http://file.tax100.com/o/202103/24/340_1616559908432.jpg?width=990&size=4777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税务蓝”融入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