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下“硬骨头”,做好“加试题”…… 税务驻村帮扶不含糊
http://file.tax100.com/o/202103/19/711_1616101206661.gif?width=640&size=633416春天的周家山村喜庆祥和,年味还余留在家家户户,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陇南市武都区周家山村摘掉千百年“贫困帽”的祥和年,也是全国脱贫攻坚宣告取得全面胜利的第一个春节。
http://file.tax100.com/o/202103/19/213_1616101206783.png?width=548&size=354466
周家山村三个社航拍图
这样的春节,在4年之前是很难想象的,“过年如过关”“兜里没有半毛钱”,“年关”一词形容的就是当时周家山村村民过年实情。但如今不一样了,“钱袋子鼓起来”“门路子多起来”“小车子开起来”“亲戚们走起来”……脱贫攻坚全面实施以来,在武都区税务局驻周家山村帮扶队的带领下,春节“年味”里尽是喜悦。
1600多个日日夜夜,放弃周末和节假日,一心扑在脱贫攻坚一线……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武都区税务局驻外纳镇周家山帮扶工作队践行着“扶贫路上绝不落一户一人”的铮铮誓言,共投入帮扶资金34.2万元,协调资金280万元,实现了住房安全、通村路硬化、饮用水入户、用电稳定……推动全村80户325人全部脱贫,贫困人口年均纯收入达1.2万元。
脱贫攻坚没有退路
只有义无反顾
http://file.tax100.com/o/202103/19/678_1616101206934.png?width=553&size=384611
帮扶队员入户摸实情
“选派一支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驻村帮扶队,是加强脱贫攻坚一线工作力量的重中之重。”在武都区税务局联系帮扶周家山村对接会议上,武都区税务局局长肖庆宏说。
2016年6月,一支强有力的驻村帮扶队组建,选派干部们第一时间背起行囊,下沉到武都区外纳镇周家山村,以“甩开膀子”的干劲和“久久为功”的韧劲踏上了攻坚之路。
千百年来,周家山村大山环绕,贫困程度深,基础差,底子薄,2013年全村贫困发生率高达25.94%。
“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下村要步行十几公里的山路,人居环境差,群众生活十分艰苦……”这是帮扶队队长龙海云第一天驻村时的感受。
http://file.tax100.com/o/202103/19/541_1616101207044.png?width=553&size=286192
帮扶队员看望周家山村老党员
在单位是税务干将的他们,作为扶贫“新手”,此刻却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担子。
想起驻村前,县局肖庆宏局长专门找他们谈话:“驻村帮扶队要及时掌握贫困群众的第一手信息,当好脱贫政策的执行点和脱贫攻坚的支点。更要发挥好联通上下的中坚力量作用,撬动脱贫攻坚政策的落地生根。”这成为他们开展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先从放低姿态,与群众拉近距离开始。为了尽早熟悉村情村户,驻村干部们决定用“脚板”去“丈量”村情村况。很快他们就进入了“角色”,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及时掌握村情户情,宣传各项政策。同时,对特困救助户、贫困户实行定期走访,掌握群众思想动态、矛盾纠纷隐患、生产生活困难,第一时间为群众排忧解难。
驻村帮扶期间,他们协调区税务局筹资45000元,为五保户周社有、贫困户周贵来和周小云解决了住房问题;实施危房改造34户,完成改厕192户,完成庭院硬化48户,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拆除危旧房屋46户、202间,维修旧房11户、52间,维修“黑房子”12户、47间。
脱贫攻坚没有退路,只有义无反顾。驻村帮扶队用心、用力、用情帮扶每一个贫困户,也让村民们树立了脱贫攻坚的信心。
基础设施先行
群众不愁脱贫
路,是山里人的命。若不置身于大山中,很难理解这片土地上人们对外界的渴望。
吃水难、千亩土地荒废、群众生活不便…… 长久以来,因交通不便引起的各种问题束缚着周家山村的脱贫致富,也成了扶贫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
http://file.tax100.com/o/202103/19/372_1616101207168.png?width=553&size=409835
帮扶队员和农户一起下地干活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口口相传的话让帮扶队挂在嘴边,记在心上。说干就干,他们和镇驻村干部联合邀请水利交通方面的专家,多次爬上6公里高的山顶,查找水源,规划管道铺设,研究荒地开垦可行性,勘察产业路修建路线。
知易行难。路线设计做好了,资金却成了“拦路虎”。
“脱贫攻坚等不起,慢不得!”为了筹集到足够的资金,驻村帮扶队向区税务局争取专项经费25000元,又拿出两年的第一书记经费11000元,并带头和村委班子一起,动员村上外出务工人员和能人大户捐款33000元。
2019年,在各方帮助下,69000元资金落实到位,帮扶队动员群众义务投工投劳,按期完成了人畜安全饮水蓄水池建设,道路顺利完工,实现了农用车辆安全通行,荒废土地合理开发利用。
http://file.tax100.com/o/202103/19/545_1616101207273.png?width=553&size=497468
帮扶队员帮农户修剪油橄榄树
不仅如此,面对疫情、暴洪灾害“加试题”,帮扶队不顾危险,迎难而上,经受了种种考验,多举措帮助村民渡过难关。特别是在武都“8·17”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他们第一时间向单位申请2万元应急物资,带领村民开展自救,抢通村公路,疏导8户29人搬出危险地带,并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灾情,争取滑坡治理和易地搬迁项目,实现村民住房安全、出行安全。
如今,走在周家山村,一条条硬化道路直通群众家门口,文化广场里充满村民的欢声笑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得益于帮扶队的真帮实扶,也推动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致富路上越来越有奔头
扶贫要扶到点子上、扶到根上,根本之策是发展产业。
驻村帮扶队通过走访调研,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立足周家山村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帮助村“两委”和贫困户拓宽思路,寻找特色“致富经”。
——争取专项资金16000元,引进无刺花椒、白芪、优质油橄榄种苗,免费发放给农户种植,带领村民发展油橄榄、中药材、花椒三大特色产业。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邀请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辅导花椒种植和开展病虫害防治,提升了产业发展和经济效益。
——以劳务输出为抓手,在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技能培训、提升保障服务方面加大帮扶力度。
……
这些实实在在的帮扶,在周家山村发展产业“铺富路”、帮困济贫“惠民生”、转移就业“挪穷窝”上起到了显著的成效。
“感谢国家好政策,感谢武都区税务局的大力帮扶,现在村民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周家山村村支书田海强说。
截至目前,全村花椒、油橄榄和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销售额达237.6万元,户均增收12000元;全村共培训劳务人员1123人次,劳务输出492人,人均增收1650元。
http://file.tax100.com/o/202103/19/665_1616101207417.gif?width=47&size=61227
来源:甘肃税务
作者:陇南市武都区税务局 曾文娟
http://file.tax100.com/o/202103/19/392_1616101207495.gif?width=500&size=289791
●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
● 专家解读|非货币性资产投资中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十大差异
● 视频辅导|纳税人收到一张“电子专票”,但是打不开也看不到发票信息,怎么办?
http://file.tax100.com/o/202103/19/301_1616101207582.jpg?width=640&size=30288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http://file.tax100.com/o/202103/19/609_1616101207661.gif?width=70&size=335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