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阔斧优化营商环境 “标杆城市”擘画开局蓝图——访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财政局局长吴素芳
http://file.tax100.com/o/202103/11/405_1615451446850.jpg?width=1080&size=87514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近日,北京市财政局拿出了一张靓丽的成绩单:在国家组织的营商环境评价中,北京市“政府采购”指标连续两年被列为标杆。在财政部近3年组织的政府采购透明度评估中,北京市一直名列全国各省级财政厅(局)“前三甲”。
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北京缘何能取得佳绩?“十四五”期间,此项工作如何迈向纵深?带着这些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财政局局长吴素芳。
回望过去 改革有实招
“北京政府采购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吴素芳开门见山地回答了记者。
据介绍,北京市财政局围绕政府采购领域优化营商环境进行了落地有声的改革,以世行营商环境评价为指引,对标对表新加坡、韩国等国际政府采购营商环境较为先进地区的各项指标情况,结合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主动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该局以企业反映需求和问题为导向,以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全周期为切入点,从交易的透明度、便利性、参与成本和权益保障等多角度推进政府采购改革及政策落地。吴素芳对记者介绍说,这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
——三位一体,为全流程电子化“搭台”。打造“北京市政府采购网”“北京政府采购管理服务平台”“北京市政府采购电子交易体系”三大业务处理和信息公开平台,构建一个以全覆盖、全流程、全上网、全透明为主要特征的政府采购管理综合系统,实现“网下无交易,网上全公开”,大大提升了北京市政府采购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
——建章立制,为改革落地“铺路”。印发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文件,明确优化采购办事程序、简化采购办事执行、规范保证金收取退还、及时支付采购资金、完善对供应商的利益损害补偿机制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供应商权益保障机制,降低供应商的参与成本。同时,在北京市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中,也提出了全方位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的改革举措。
——专项清理,为优化营商环境“清障”。制定政府采购负面清单,结合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列明42类禁止或者限制行为,为相关参与主体划定红线。全面清理政府采购领域妨碍公平竞争的“十个方面问题”,共清理入围方式设置的备选库、名录库、资格库50个,涉及没有法律依据的审批、备案、监管、处罚、收费等相关文件2个,大大净化了首都政府采购市场环境,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开局起步 打造“升级版”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北京市财政局在这方面还会拿出哪些举措?“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出系列改革措施,即打造‘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4.0版本’。主要从优化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加大企业权益保护力度三个维度入手,全方位优化我市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对于记者的追问,吴素芳细致地介绍了下一步的改革方向。
在优化交易环节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整合交易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平台,实现政府采购业务“全市一张网交易”,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最多跑一次”。二是要进一步推进系统衔接。推进政府采购与预算系统、国库支付系统数据共享,实现政府采购从预算、计划、交易到合同签订、资金支付、履约验收“一网通办”。推动政府采购与市场监管、税务、社保、信用系统的互联互通,方便企业查询“黑名单”信息。
在降低交易成本方面,北京已实现集中采购供应商入围结果“全市共享”。对于协议定点供应商,打破行政级次限制,企业只需要参与一次招标,结果“全市共享”。在此基础上,下一步将改变目前“两年一个周期”招标的做法,实现不定期多次备案,增加企业参与机会。而对于限额以下的项目要实现网上直采,建立以“区块链”为核心技术的政府采购交易系统,对企业实行“承诺+信用”备案准入机制,实现限额以下项目网上直采,进一步降低企业参与成本,实现充分竞争。
“此外,未来还要加大对供应商权益的保护力度,如,缩短资金支付周期、提高预付款比例、建立政务诚信机制,在采购合同中约定采购人延期返还履约保证金、延期支付款项及其他违约情形的赔偿性条款等。”吴素芳表示。
蓝图在握,开启征程。对于“十四五”时期北京市的政府采购工作,北京财政有着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吴素芳说:“新时期,新征程。我们将按照《全面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方案》要求,从完善政策功能、推进集采管理改革、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力促代理机构转型、加强政府采购监管五个方面落实改革工作,不打折扣、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记者:杨文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