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西村,我的第二故乡
http://file.tax100.com/o/202102/19/700_1613700014041.gif?width=680&size=281192http://file.tax100.com/o/202102/19/644_1613700014156.jpg?width=400&size=12774
我叫邹文敏 今年26岁 大王镇港西村扶贫工作队队员
http://file.tax100.com/o/202102/19/750_1613700014217.jpg?width=400&size=28413
蓝莓基地
http://file.tax100.com/o/202102/19/275_1613700014305.jpg?width=400&size=21484
港西村
http://file.tax100.com/o/202102/19/324_1613700014541.jpg?width=400&size=22829
红十五军组建地旧址
http://file.tax100.com/o/202102/19/341_1613700014766.jpg?width=400&size=26134
李清塔
http://file.tax100.com/o/202102/19/593_1613700014834.jpg?width=400&size=31283
李红山在建设厂房
【我的家乡】
今年4月,我被抽调到开发区·铁山区大王镇港西村参与扶贫工作。
我的家乡原本不在港西村,但如今,这里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
近一年来,除了日常的扶贫工作,我也在其他驻村工作队队员的引导下,尝试去深入体会农村生活。
我最初的时候认为,我所从事的将是一项伟大工作的收尾,我将踏在脱贫攻坚原有的成果上,奋力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一伟大胜利攀越;现在想想,可能事情不仅仅是这样,我还将见证乡村振兴这一更伟大事业的兴起。
我相信,乡村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扶贫工作队点评】
港西村位于大王镇李清水库下游,父子山脉笔架山下,为父子山李清国家登山步道西边起点之一。村中有古民居近40间,“李氏宗祠”是红十五军组建地旧址,山清水秀,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去年,港西村入选湖北省第一批23个全国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港西村的红色美丽乡村建设将迎来春天。
未来,我们将加大村现有资源(红十五军组建旧址、父子山国家登山步道、水果采摘等)宣传力度,深度挖掘村里红色资源,把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项目做实、做好,做成精品、做出特色,带动村产业发展,村民受惠,把资源转化为村民致富的拳头产业。
从城市工作到农村扶贫,26岁的铁山税务局职工邹文敏经历了不一样的2020年。那是他此前从未去过的他乡;如今,这里却成为了他工作经历中最重要的一站——开发区·铁山区大王镇港西村。
“和港西村共成长,我相信,乡村的好日子,还在后头。”邹文敏说。
初到港西村,伴随虫鸣而眠
我叫邹文敏,从小在黄石城区长大,今年26岁,2018年考入铁山区税务局。
2020年4月,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我们也回到了工作岗位。就在那时,单位通知我,要我加入黄石市开发区·铁山区大王镇港西村扶贫工作队,驻村开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
刚开始,我很彷徨。毛主席曾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可我担心自己能否适应农村的工作和生活?
但同时,我又对即将开始的新征程充满憧憬并且信心满怀。我踏着前辈们铺好的扶贫道路,亲历这一伟大事业完美收官,见证乡村振兴,必然能够感受更多。
来到港西村,眼前的现实让我内心产生了落差。
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办公室和宿舍都是由废弃的“希望小学”教室改造而成,宿舍只有一扇窗户一个门,不太透气,时常会有大胡蜂、各色昆虫前来拜访。
随着天气渐热,我们晚上洗澡和上厕所都要打着手电,穿过长长的走廊,到另一边解决;虫鸣伴随我们入睡。说实话,那一瞬间,我很怀念城市便利的外卖和快递,怀念与年轻同事间的交流和娱乐。
更具挑战的是与港西村村民交流。
港西村背靠父子山,毗邻大冶湖。我记得,刚到村里工作时,我和扶贫工作队的另一名队员——来自黄石五中的袁绍斌老师一起,踩着村间小路,一遍又一遍地走访贫困户,问寒问暖,宣传扶贫政策,倾听他们的心声。
可村民一开口,我就懵了,因为听不懂他们的方言。
袁老师教导我:“不着急,听不懂他们的话,你就请他们慢点再说一遍……”
不记得多少个日夜过后,我才开始慢慢熟悉港西村的生活。
我看见他们的眼里有未来
去年5月,我们这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又迎来了新战友——新任工作队队长李伍连,扶贫工作也翻开了新的篇章。
我们每天记录工作痕迹,整理归类三年扶贫成果,帮着村里扶贫产业海林合作社销售蓝莓,帮助贫困户销售滞销的鸡蛋、菜子油等农产品……
事情虽然繁琐复杂,可我看见贫困户收获后的笑脸,内心也感到富足,出发前“我能做些什么”的疑惑也慢慢解开。
我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也体验到了奉献的成就感。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在港西村呆了几个月。这期间,我们还在住所附近的花坛里种过菜,在院场里养过鸡,对港西村有了更多的了解。
港西村共有4个自然湾6个村民小组,424户2027人;其中,贫困户53户,166人,现已全部脱贫。几年来,村庄从过去没有一寸水泥路,到如今道路宽阔通畅、四通八达;扶贫工作队的前辈们还新建活动广场,修缮村委会,建成国家级健身步道港西村段及港西村停车场……村庄面貌早已今非昔比。
给我留下更深印象的,还有港西村的人。
比如说,28岁的李红山。李红山家原本是村里出名的贫困户,他的父亲长期患有疾病,不能干体力活,家里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
2009年起,李红山初中毕业后便开始四处打工,学手艺。2014年后,他拿出打工存下的积蓄,跑到山东买回20头牛犊,开始在村里养牛。李红山也特别能吃苦,养牛的时候,他啥事儿都自己干,自己盖草料棚、青储池,种草料……每天天没亮,他就会将牛赶上山,然后下地干活;天黑了再去将牛儿赶回来。
他只比我大两岁,我们常常交流。有一天,他指着屋前的一处空房子说:“我计划办个电子元器件加工厂,让空闲的乡里乡亲也来工作赚钱,脱贫致富……”
我的鼻子顿时一酸,李红山言语中的未来,不仅包含了自己的家人,还有港西村其他贫困户,着实让人感动。
我在想,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正需要更多的“传、帮、带”,实现共同富裕,让经济发展红利惠及更多人,这也是我们的使命!
这里还孕育着更多的希望
港西村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村庄坐落在笔架山下,原本在村口附近还有一处洼地,一积水就像一个大砚池。
港西村的祖辈认为,笔架山空有笔架、砚池,却无“笔”,恐难出栋梁之才,便在洼地前面修建了形如矗立笔杆的“李清塔”。这其实也是港西人崇尚读书的愿望。
扶贫也要扶智。港西村还有一个贫困户,叫饶旺梅。
十年前,饶旺梅的丈夫不幸去世,她带着3个女儿生活。二女儿初中毕业后,饶旺梅原本计划让孩子外出打工挣钱。上任扶贫工作队队长黄凯是黄石五中副校长,他得知情况后,接连走访饶旺梅家,劝说她让孩子继续读书,并主动联系黄石五中,协调办理孩子的入学手续。
黄凯还将自己的饭卡留给饶旺梅的女儿……
去年,饶旺梅的二女儿考上了湖北工程学院;如今,她的三女儿也进入黄石五中读书,饶旺梅打心里感谢扶贫工作队。
“孩子读了大学,以后的路也会越走越宽。”饶旺梅说。
更多的希望也在港西村孕育。
去年,港西村入选湖北省第一批23个全国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港西村的红色美丽乡村建设将迎来春天。
我刚到港西村的时候认为,我所从事的将是一项伟大工作的收尾,我将踏在脱贫攻坚原有的成果上,奋力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攀越。现在想想,事情不仅仅是这样,我还将见证乡村振兴这一更伟大事业的兴起。
港西村也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我相信,乡村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http://file.tax100.com/o/202102/19/605_1613700014943.png?width=640&size=494
来源:东楚晚报
http://file.tax100.com/o/202102/19/843_1613700015018.jpg?width=1080&size=4690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