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沾泥土 心中有真情——走近援疆援青税务人
http://file.tax100.com/o/202102/07/991_1612669249569.gif?width=639&size=160805http://file.tax100.com/o/202102/07/552_1612669249654.png?width=900&size=139724
近期,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青海省委先后对援疆援青的扶贫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国家税务总局机关干部弓弢、金维生、崔恩彬、李坤、王明科5名同志受到表彰奖励。数年来,他们扎根基层,把新疆、青海当作第二故乡,服务边疆经济,开展驻村帮扶,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奋斗,为国家扶贫政策落实落地、边疆地区稳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下面,让我们走近他们、认识他们。
http://file.tax100.com/o/202102/07/956_1612669249744.png?width=750&size=8876
弓弢:扎根大库土村的第一书记
他是村民心目中的扶贫扶智“引路人”,让黄土山坳里的“老山村”华丽蜕变为“高原美丽乡村”,让村民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安居乐业的小康路。他就是国家税务总局督察内审司干部、驻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核桃庄乡大库土村第一书记弓弢。
http://file.tax100.com/o/202102/07/473_1612669250016.png?width=1080&size=1008206
弓弢(左)协助曾经的贫困户申请到东西部协作拉面店奖补项目支持。
大库土村地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税务总局连续多年选派干部挂职担任该村第一书记。经过不懈努力,该村实现整村易地搬迁和整体脱贫。目前,大库土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300元增长到1万多元。
“2018年刚进驻这个干旱山梁上的村子时,村民的艰苦生活,孩子们充满期待的眼神,深深刺痛了我的心。”弓弢决心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大库土村有近1500亩土地,多年来,村里种植玉米、洋芋和小麦,但寒冷干旱的气候下粮食产量不稳定。弓弢到任后,大力推广双垄覆膜技术,保水保墒提高产量,充分利用国家的粮改饲政策,开展玉米秸秆青贮,村里的大部分农户种植兼搞养殖,农畜联动实现了循环发展。
不仅如此,弓弢驻村后还带领村民们发展起“拉面经济”。通过组织村民开展餐饮职业技能培训,亲帮亲、邻帮邻等形式,大库土村的拉面馆在全国各地发展到近30家,村民人均每月新增收入超过2000元。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中国税务杂志社等单位支持下,弓弢在青海建立“税务公益助学空间站”,争取税务系统及爱心企业支持,为当地学校捐赠办学设备和图书文具,累计金额近20万元。2021年1月,弓弢推动当地同税务总局稽查局开展支部共建,向孩子们发放奖(助)学金。临近牛年春节,弓弢还通过中国儿童基金会为孩子们申请到大量口罩等防疫物资。最让弓弢高兴的是驻村3年来,村里有7名孩子考上了大学。
“几度春秋高原行,一生一世青海情”是弓弢发自内心的表达。最近,大库土村正在进行“村两委”换届选举,村民们热情高涨选举着自己的“当家人”。“扶上马送一程,脱贫摘帽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产业是关键,我将继续扎根在大库土村为村民们谋幸福。”弓弢说。
2019年9月,弓弢被授予“青海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11月,他被授予“中央和国家机关脱贫攻坚优秀个人”称号。
李坤:“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管理司干部李坤特别喜欢艾青的这句诗。2017年7月,他肩负着党中央的重托,带着对援疆事业的忠诚,从北京来到祖国西北边陲伊犁,援疆担任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财政局副局长,开始了为期3年的援疆之路。
作为一名有着22年军龄的军转税务干部,初到伊犁的李坤以军人的坚毅品格克服了环境迥异、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等诸多困难,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http://file.tax100.com/o/202102/07/395_1612669250798.png?width=1080&size=960306
李坤(右一)到农户家走访慰问。
“援疆历程或许没有轰轰烈烈,但决不能碌碌无为。”他暗下决心。
3年来,身为分管教育、科学、文化、社保等民生领域资金保障工作的副局长,李坤始终把责任摆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忠实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他多次深入州直部门、县市、企事业单位和田间地头收集素材、核实数据、分析研判,撰写了多篇财政研究课题报告,积极为全州财政经济运行决策出谋划策。
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伊犁州职业教育生均教育经费由1000元提升至2000元,促进州直职业教育瓶颈的突破,社保基金和医保基金的收缴、拨付、核算、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工作之余,李坤进农家、坐板炕、到地头,把用心援疆、真情援疆做到了当地群众的心坎里。“他是一位热心肠的干部。”当地老百姓这样评价李坤。
他帮助霍城县萨尔布拉克镇恰特尔塔勒村贫困户艾力木汗·马力克发展养牛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路;他主动借钱帮助伊宁市天山街农贸市场干果店老板走出销售困境;他鼓励从卫校毕业待业两年的马雪,不要放弃成为一名护士的梦想……
3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霍城县、特克斯县以及伊宁市喀尔墩乡伊勒力干也尔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与当地42名群众和困难群体结对认亲。每一次进村入户,他都与亲戚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坐上炕头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共算“经济账”,共谋脱贫致富新路子。
3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记录着李坤对伊犁的赤诚和真情。李坤说:“伊犁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与这里的人们情谊永远不会断。”
2020年9月,李坤被授予“第九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优秀干部人才”称号并记二等功。
金维生:三年援疆路 一生兵团情
“我们援疆人就是大漠沙丘里的一粒沙,在新疆广袤大地上聚沙成塔。”这是国家税务总局集中采购中心干部金维生对3年援疆岁月的深情表达。
2017年8月,金维生从税务总局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援疆担任财务局(改革后为财政局)副局长,先后分管综合处(政策法规研究处)、税政处、行政政法处、预算编审中心、票据中心、信息中心等工作。3年中,他克己奉公、勇于创新,争当财税改革排头兵,谱写财税管理新篇章,展示了税务援疆干部的敢担当、勇担当的精神风貌。
http://file.tax100.com/o/202102/07/216_1612669251727.png?width=1080&size=1520236
金维生(右三)与结亲户在一起。
初到兵团时,正值兵团财务向财政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财税管理这篇文章,金维生面临着解决税收从哪里来、如何调动师市培植税源积极性等问题。
为此,他推动建立兵团财政局税政处,组织带领兵团14个师市、149个团场财政部门开展税源普查,全面摸清了税源底数,开发出兵团税源信息库及展示管理平台,利用师市税收考核机制,提高了师市培植财源税源工作积极性,兵团财政局成为全国财政系统首个共享辖区税收数据的省级财政单位。
“援疆干部是我的第一身份,推动兵团财税改革是我的第一事业。”金维生说。
援疆期间,金维生在南疆国家级贫困地区和田皮山农场结下了一户少数民族亲戚。3年中,他十几次去探望这户少数民族亲戚,每次都要奔波3000多公里,给他们送去生活用品和营养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并研究靠劳动发家致富的办法。如今,顺利脱贫的少数民族亲戚提起金维生赞不绝口:“能过上好日子,多亏了党派来的好干部。”
“舍小家为大家”是同事们对于金维生的一致评价。援疆3年,他从未休过探亲假,缺失了孩子初中阶段的成长期,未能陪护在年迈父母的身旁。
他说:“援疆是一项光荣的使命。只有祖国边疆稳定了,才有包括自己家庭在内的千家万户的安定和幸福。”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金维生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新时代援疆干部的初心使命,展现了新时代援疆干部的新担当、新作为、新形象。
2020年9月,金维生被授予“第九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优秀干部人才”称号并记二等功。
崔恩彬:走好消费扶贫路
“到扶贫一线去,为早日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奉献一份光和热!”经主动申请,2018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财务管理司干部崔恩彬踏上了到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扶贫助困的追梦征程。
http://file.tax100.com/o/202102/07/115_1612669251965.jpg?width=567&size=143691
崔恩彬(右)担任“平安好物推荐官”助农带货。
出发前,崔恩彬下定决心:必须干点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的实事。
挂职担任海东市平安区副区长后,为了摸清区情、精准帮扶,崔恩彬下乡进村、问需问计、查阅资料,探索平安区的致富路子。了解到平安区号称“高原硒都”,当地群众却苦于信息不畅,农产品销路受阻,他下决心要当好“推销员”,将当地富硒产品推向全国,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把富硒土豆、富硒牛羊肉销到国家各部委和税务机关去,既为平安百姓谋实惠,又为机关干部送健康。”崔恩彬向平安区委书记靳力汇报了他的想法并得到大力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崔恩彬通过写信、上门介绍的方式,向国家部委和各地税务机关推销平安的富硒特色农产品,最终促成平安区同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及23个税务机关签下110余万元的订单。
然而,崔恩彬意识到,仅靠自己推销是不够的,要将平安区的电商发展起来,必须建立起长久销售渠道。
2020年,他果断抓住政府采购支持脱贫攻坚的机遇,依托“扶贫832平台”向全国税务系统推介平安区农产品;组织平安电商入驻专营税务系统扶贫产品的京东商城“穗来邦”旗舰店;与阿里集团合作成立青海第一家“淘宝直播村播学院”,培养本地直播带货人才;联系京东集团召开“高原硒都”区域品牌产品发布会等。这些举措打响了平安富硒产品的品牌,打开了产品的销路。
截至2020年底,平安富硒产品在“扶贫832平台”和“穗来邦”旗舰店的累计销售额达到2704万元。喜人的销售成绩,让平安区的群众喜上眉梢。
“千好万好不如党的政策好,给钱给物比不上政府搭建一个好平台。”回首近3年的扶贫工作,崔恩彬深深体会到扶贫挂职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沉下心、接地气,真干苦干实干,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必将越走越宽。
2020年9月,崔恩彬被授予“2019年度青海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王明科:书写“最长情”的告白
2020年4月的一天,当得知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正式摘掉了贫困“帽子”的好消息时,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干部、挂职担任民和县政府副县长的王明科激动不已。自2018年援青以来,王明科苦干实干、无私奉献,用心用情用力书写着脱贫致富“最长情”的告白。
http://file.tax100.com/o/202102/07/735_1612669252336.png?width=1080&size=727051
王明科(左)到农户家看望慰问。
民和县作为多民族聚居的国定贫困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挂职期间,王明科下乡调研跑遍了全县22个乡镇,倾心用力扶真贫、真扶贫。
“扶贫工作要做好,就要实施‘志智双扶’,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王明科认为当地年轻干部和教师队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协调资金并组织民和县、乡、村干部和来自医疗、教育、扶贫等战线的60人,在上海市税务干部学校脱产培训;协助当地培训了70名优秀选调生和1300多名教师;积极利用帮扶资金为当地学校配备高端教具;为李二堡中心学校等配套管网,实施路面硬化;为偏远学校安装路灯,解决孩子们晚间放学安全问题;协调阿里巴巴松果公益与民和县教育局签约,进一步提升当地教育水平……
“希望当地的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一点儿。”王明科说。
除了关注当地教育事业,王明科每天都在思考着如何把项目“引进来”,让民和乡亲们的产品“走出去”。他通过领导同事、同学朋友、亲戚老乡,多渠道联系引进投资和项目10余个,由点带面,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
他积极推动引进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计划一期投资5000万元;蔬菜加工扶贫项目预计每年可消化当地马铃薯3万~5万吨;民和县的优质产品参与了阿里脱贫大会的主播带货;建立京东民和县扶贫馆;将产品推介到京东“穗来邦”旗舰店和“扶贫832平台”税务扶贫专区……“他帮我们当地的电商企业对接各销售平台,联系全国各地订购产品,截至目前,累计对接销售额达2500余万元,成果显著。”民和县电商服务中心主任甘万旺说。
2020年9月,王明科被授予“青海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http://file.tax100.com/o/202102/07/591_1612669252868.gif?width=240&size=101021
推荐阅读
? 继续执行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
?新疆税务局致2020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人的一封信
? 《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有两个新变化!
编辑设计:新疆税务
来源:中国税务报
http://file.tax100.com/o/202102/07/779_1612669252957.gif?width=639&size=263934
http://file.tax100.com/o/202102/07/944_1612669253083.gif?width=639&size=3496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