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双重角色责任重大——访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财政厅厅长
《中国财经报》2014年3月8日第5版刊发(办公室)
双重角色 责任重大
——访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财政厅厅长王一宏
3月5日中午12点,从人民大会堂听完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回到宾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财政厅厅长王一宏在宾馆大堂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一个财政厅长的“代表生活”
“和过去相比,人大代表的工作更主动、更超前、更具体。”履职人大代表一年的王一宏,用三个“更”说明了自己一年来工作的感受和变化。他说,代表和公务员这双重角色让他感到责任更重大、要求更高。
2013年5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王一宏通过与基层干部和群众座谈、走访农户等方式,重点了解了四川省的农业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情况和群众诉求。“这很接地气。”他说。
他还回忆起在广元市苍溪县永宁镇兰池村时的情况:“对于公共事务,老百姓讨论起来很起劲,情绪热烈。”他也看到,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特别是道路维修,没有长效机制。经过调研,省财政厅出台了有关意见,努力解决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缺乏资金保障等问题,探索建立农村社会管理的新机制。
今年,在中央财政的帮助下,四川省财政在1万个村开展试点,平均给每个试点村安排5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村内道路管护、渠系维修、垃圾收集清运、纠纷调解、治安巡逻、文体娱乐、应急抢险救助等村级公益事业。2014年准备安排7亿元,实现农村全覆盖,并视财力情况逐步提高补助标准。
把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交给老百姓,政府给予适当的财力支持,钱虽然不一定多,但作用很大。因此,多听群众意见,多看效果,对政策不断调整,就会把财政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这正是作为一名代表和一名财政工作管理者、领导者的共通之处。扎扎实实的实践活动,使王一宏很有感触。
站在更高的视野
作为一名代表,王一宏还有一个突出的感受是,通过和来自不同行业的代表讨论交流,对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对于国家的宏观政策方向,有了新的认识视角。
“以前主要是看账目平衡,看供需账。现在带着财政问题看改革,视野更宽阔,看问题更具有科学性、前瞻性。”他说。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作为一个在财政领域耕耘多年的工作者,他对这样的词句有了特别的认知。“全面,就是强调整体性、协调性。不像过去理解的就是单一性、具体性。”
王一宏说,不同的历史阶段对改革有不同的要求,改革走到今天,必须强调政策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各项改革关系要理清。“有的改革超前,有的改革滞后,就会造成经济发展不协调。”他举例说,就财政改革而言,有的收入超前,但在支出方面却落后,就很不协调。“深化”,说明改革不能停止,是个动态的过程,也不能一蹴而就。
对于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王一宏也有自己的理解。
“这是对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个整体的框架,是个‘三维空间’的改革框架。”王一宏说。从纵向看,是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最终明晰支出责任。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履行不同的职责,理清事权关系。从横向看,本级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前进行预算,管理上更高效。“纵向解决钱由哪里出,出多少的问题,横向解决钱怎样花会更有效,强化预算管理,尤其是专项资金管理,绩效管理就是一个突破口。”他说。
王一宏说,第三维就是财税改革的厚度,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办好自己该办的事,不擅长的事情就放权给市场。”他说,财政部党组提出构建整体财税体制的框架,就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单一的、个别的。
“有了整体把握,到2020年,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目标指日可待。”王一宏说。
同时,作为人大代表,王一宏在从事财政工作中也更为重视代表的建言。四川省人大代表、广元市人大常委翟峰对此感触颇深。2013年,翟峰提出的有关全省财政工作方面的议案和建议大约30多件,对于其中的书面建议,省财政厅不仅件件答复好,许多意见还得到采纳。
王一宏说,“代表委员的建议谏言,植根于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来自于代表委员的实践和思考,对我们的工作既是监督,更是积极有力的助推和指导。”
走在坚实的路上
作为一个财政领域的领导者和改革者,王一宏一直一步一个脚印地靠近自己的目标。
2013年,四川省财政厅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深化管理改革,经受住了严重自然灾害、经济增幅回落、收支矛盾突出的严峻考验,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提供了财力保障。据统计,2013年,四川全省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2781.1亿元,为预算的103.5%,同口径增长14.5%。
在保障民生方面,四川省“十项民生工程”和新增八项民生事项财政投入1491亿元,较上年增加340亿元,增长29.5%。
王一宏说,今后几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每年都将有一定幅度的提高,目标是要实现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维持在2/3以上,来保证大多数财力用在与民生直接相关或密切相关的领域。
按照部署,2014年将是四川财税全面深化的改革年,“8+2”改革将使四川成为全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先行者。
改革先行先试,共有8个方面:一是完善税收分享体制。理顺企业所得税分享体制。打破现行按隶属关系划分企业所得税收入的办法,将目前分别归属省和市县的企业所得税收入改革为省与市县按比例进行分享。
二是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调整省级转移支付结构。将部分具有特定政策目标、适合市县统筹管理、适用因素测算分配的专项资金纳入定向财力转移支付,允许市县在规定范围内因地制宜确定项目,赋予市县项目决策权和管理权。同时,完善资金跟踪问效机制。
三是实施专项资金管理改革。整合部门预算资金,严格落实零基预算要求,根据部门履职需要,按照支出定额和政策要求合理编制部门预算,逐项细化项目绩效目标,核定部门项目预算规模。
四是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扩大绩效评价范围,实现省级专项预算项目全覆盖,加大绩效管理成果应用力度。强化支出执行结果通报考核,严格实施中期评估。加大结余结转清核力度,严格控制结转规模。加大财政决算审查力度,确保财政收支数据真实准确。
此外,还要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控制、深入推进财政信息公开、清理规范财税优惠政策和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王一宏说,“改革任重道远,四川力争未来几年基本建成利益分配科学、资源配置合理、管理规范高效的现代公共财政体制,确保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相关下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