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政策君 发表于 2021-1-22 11:25:43

中国财经报:预算亮点多改革分量重惠民求实效

《中国财经报》2014年3月8日第2版刊发
(办公室)

预算亮点多 改革分量重 惠民求实效
——来自东、中、西部的三位全国人大代表、省财政厅长评议预算报告

今年两会,除了预算报告文本,每位代表还拿到一本漫画彩图版的《政府预算解读(2014)》。这本近200页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编写的读本,有如知识普及一样,为代表们了解财政工作、审议预算报告提供了帮助。三位分别来自东、中、西部的全国人大代表、省财政厅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对这一改进赞赏有加。
当然,更令他们看重的,是报告中的“干货”。
预算报告三大亮点
“2013年工作总结客观实际,2014年中央预算安排和总体工作部署科学可行。财政预算报告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一脉相承,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对记者谈了他的总体感受。
对于预算报告首次提出的跨年度平衡机制,他表示,这是非常符合实际的务实之举,是一大亮点。
“有的项目当年不可能完成,尤其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项目,需要进行跨年度预算平衡。”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表示,预算并不需要一年一平衡,通过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实现跨年度平衡,对一些重大项目可以有更长远的考虑,更好地体现政策的前瞻性和财政可持续性。
曾志权说,预算报告按照“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这一要求,对支出预算和政策进行了重点说明,增强了政府预算和财政政策的透明度,也方便代表更好地了解财政政策和财政工作的重点。这也是预算报告的一大亮点。“同时,今年预算报告的收入预算由约束性转向预期性,由任务数变为预计数,这对促进税收依法征管、提高财政收入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他说。
四大预算完整“亮相”接受监督,同时加大预算之间的财力统筹,是预算报告的第三大亮点。报告明确了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支出范围和重点,并加强统筹协调,避免交叉重复。“这体现了依法理财,集中财力支持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回应社会各界对财政乃至政府工作的期盼。”罗建国表示。
财税改革分量重
“比预算数字分量更重的是财税改革的相关内容,显示了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框架图景。”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财政厅厅长王一宏对记者说。
预算报告是国家的“账本”,但在报告今年中央和地方的预算草案时,并没有一上来就忙着“算账”,而是用了相当大的篇幅,专门介绍了2014年财税改革工作重点和财税政策,从预算管理制度、税收制度和财政体制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对支出预算和政策进行了重点说明。
“用这么大篇幅的内容描述改革相关内容,这在以往是没有的。”有着30多年财政工作经验的王一宏,对预算报告做出专业评价。
王一宏说,“这里描绘了财税体制的整体框架,是个‘三维空间’的改革框架。”从纵向看,是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从横向看,是政府强化预算管理尤其是专项资金管理;第三维就是财税改革的厚度,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总之,报告提出构建财税体制的整体框架,是立体而非平面、单一的。
曾志权认为,报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用很大的篇幅来谈改革,确实令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报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通篇贯穿了改革的理念,把三中全会决定的有关目标任务分解转化为具体的工作安排,专门介绍了2014年财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对预算管理制度、税收制度和财政体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充分体现了分类推进改革的要求。”他说。
支出更多倾向民生并花出效益
“支出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稳增长、惠民生、调结构等重点支出得到保障。”曾志权说。
报告显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按13.95万亿安排,增长8%;支出按15.30万亿安排,增长9.5%;赤字1.35万亿,赤字率2.1%。曾志权说,“收支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务实。收支计划非常符合实际,体现了稳妥合理和积极而为的原则。”
王一宏说,“在现有财力的基础上,体现出怎么把钱花得更有效益,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让老百姓在经济发展中普遍受惠是财政的重要工作。”
报告在统筹财力的同时,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腾出资金重点用于农业、教育、社会保障、卫生、大气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支出。
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方面,报告明确提出,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编制预算时据实安排重点支出,不再采取先确定支出总额再填项目的办法。
同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严格控制新增项目和资金规模,建立健全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由2013年的220个减少到150个左右。
罗建国说,“这是一份彰显改革、理财为民、厉行节约的好报告,我们全力支持并将认真落实。”


相关下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财经报:预算亮点多改革分量重惠民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