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政策君 发表于 2021-1-22 11:22:23

中国财经报:政府花小钱,农民办大事

《中国财经报》2013年11月30日第三版刊发
(基财处)

政府花小钱,农民办大事
——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建设试点纪实?四川篇
“10万元怎么办,群众说了算。”在四川省川南地区部分农村,这个惠民条幅悬挂在公共街道两侧,成为当地农民群众家喻户晓的口头禅。
2012年,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将四川省确定为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省份。按照试点方案,四川省在宜宾、泸州、自贡等地选择10个县(市、区)的2500个行政村开展试点工作,每个试点村安排财政补助资金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2万元)。2013年,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四川省将试点规模扩大至8600个行政村,每个试点村安排财政补助资金5万元(含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一些试点村运用10万元财政奖补资金,加上村级自筹资金,全面开展了农村公共服务工作,实现了“小改革、大机制,小资金、大舞台”的目标,为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机制体制探索出新的路径。
农家书屋为农民“充电”集体山林有了安全保障
宜宾市南溪区裴石乡塔农社区综合服务楼是2007年建成启用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以来,由于社区缺乏运行维护资金,一些公共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从今年起,在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建设补助资金到位的情况下,该综合服务楼全面对群众开放,成为社区居民满意的公共服务平台。
在该综合服务楼二楼,一个面积约2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里,几位农民正在聚精会神地翻阅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书屋管理员邓婷芳对记者介绍说,农家书屋建成之后,因为管护资金缺乏,图书有限,不能正常开放。今年以来,在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建设资金的支持下,加上社会有关方面提供的捐赠,书屋里的各类图书达到了2000册以上。每到周末或节假日,社区群众纷纷来到书屋,或就地看书学习,或通过借阅方式将图书带回家中学习,大大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宜宾市南溪区大观镇朝阳村是一个拥有550户、1978人口的山村。今年以来,村里利用国家财政下达的补助资金和社会各界的捐助,共计15.7万元,实施了12个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基本满足了群众的基本需求。
村委会主任罗小平对记者介绍说,村里有1000多亩的集体山林,2012年曾先后发生过两次火灾,有近200亩的林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2013年初,经过民主商议,村里决定将山林管护工作纳入村级公共服务范围。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村集体从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资金中拿出3万元。在全体村民中公开招募护林防火安全员。护林防火安全制度建立后,村集体的山林不仅没有发生一起火灾事故,而且杜绝了随意砍伐、盗窃林木资源的事情。
水库引来“幸福泉”果树挂上“金果子”
在宜宾市宜宾县喜捷镇宰龙村,有一个2公里长的引水渠。这条引水渠建于2003年,与上游的黄沟水库相连,涓涓清泉滋润着全村的600亩农田。2011年以来,由于发生山体滑坡事故,引水渠部分渠段扭曲变形。水库里的水无法引到该村的农田里,村民十分着急。
宰龙村党支部书记曾立伦介绍,2012年至2013年,国家财政为村里安排的10万元公共服务试点补助资金。村集体从中拿出4万元,购置了水泥、砂石等材料。村民们依靠投工投劳,对其中200多米的损毁渠段进行了修复,村里的稻田及时得到浇灌,长势良好,平均亩产量达1500斤以上,实现了增产增收的梦想。
记者与宰龙村干部群众座谈时,该村村民、宜宾县惠农园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敖代芳讲述了一个故事。她说,村里的农民家家户户种植梨子橙。但该果树的挂果率低,果肉少,口感涩,每斤梨子橙的批发价只有几角钱。如果实施嫁接技术,将梨子橙改良成无核血橙,每亩林果的产量可以增加40%以上,每斤批发价也飙升至3元左右。村里的一些农户改造之后,尝到了“金果子”的甜头。2013年,为了更大规模地开展果树改良,增加农民收入,村里拿出5.4万元公共服务资金,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请来农业技术人员对全村的梨子橙进行了技术改良。与此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定期请来农业技术专家,组织农民开展果树栽培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培训。如今,该村已举办了3期培训班,参加技术培训的农民达到240人(次),为农民依靠科技种田种果提供了技术保障。
红事白事文明办公共服务全覆盖
自贡市荣县双石镇长冲村有25个村民小组,1087户农民,总人数3660人。长期以来,村里遇到红事白事,当事人家都要操办宴席,几年来先后几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由此产生了邻里矛盾。
该村列入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建设试点之后,按照村民意愿,村“两委”将红事白事的监管、服务纳入村级公共服务范畴,聘请50岁的残疾农民张俊担任食品安全监管员。今年该村已累计办理26起宴席,没有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在荣县高山镇营盘村,农电安全问题成为村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今年,村里将该项工作纳入公共服务范畴,聘请持有电工证的64岁农民钟永良担任农电安全监管员。村民家里一旦出现跳闸、漏电或开关破损、灯泡更换等事宜,钟永良接到电话后确保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荣县财政局纪检组长吴付华对记者说,在国家财政政策的扶持下,全县各试点村初步建立了12大公共服务机制。这些机制包括:道路、渠道防护,垃圾清运,治安、保卫、食品安全、道路安全协管,政策宣传等,有力促进了农村各项文明建设。
管护用好财政补助资金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形成
四川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川省财政厅综改办制定并印发了《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工作手册》。财政按农村人口、幅员面积、地理区位、村集体收入和工作绩效等因素配置财政资金。
在试点工作中,各地积极建立村级民主决策议事机制,资金使用坚持“村民议、村民定”原则,建立乡镇政府指导,“村两委”组织、引导、协调、服务,村民自我管理,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农村社会管理机制,把村务管理权交给村民。项目实施以来,各试点地区实现了“六个转变”:一是促进项目决策由政府替民做主向群众民主议定转变。二是促进项目来源由自上而下安排向自下而上建议转变。三是促进资金分配由项目引导向因素测算转变。四是促进项目实施由政府负责向群众自建转变。五是促进监督方式由政府部门监督为主向群众组织监督为主转变。六是促进工作结果由政府评价向政府与群众共同评价转变。通过项目实施,各地搭建了七大公共服务平台,即:村民民主参与村务管理的议事平台,基层干部为民办实事的服务平台,“小事不出村”的保障平台,已建项目绩效提升的支撑平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利用平台,公共财政普惠广大农民的操作平台,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平台。
这位负责人表示,2014年,在争取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财政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力争通过3年努力,让全省50%以上的行政村农民在农村公共服务实践中感受“公共服务阳光”。


相关下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财经报:政府花小钱,农民办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