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政策君 发表于 2021-1-22 11:10:03

中国财经报:做抗震救灾的坚强后盾

《中国财经报》2013年4月27日第1版刊发
(办公室)

芦山地震发生后,四川省财政开启快速通道,创新保障模式——
做抗震救灾的坚强后盾

旧伤刚愈,再添新创。在经历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的打击后,4月20日清晨8: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宝兴、天全等县再次成为芦山7.0级强烈地震的重灾区。截至4月25日12时,地震已造成全省19个市(州)、119个县、246万多人受灾,全省已有196人遇难、21人失踪、13484人受伤,城乡居民住房以及公路、桥梁、电力、通信、水库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灾情就是命令。
芦山地震发生时,成都震感明显,之后余震仍不断发生。在通讯联络受阻、没有接到任何领导指示的情况下,出于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省财政厅机关干部纷纷自发向位于南新街的省财政厅机关汇聚。20日8点20分,省财政厅厅长、党组书记王一宏在一张便笺纸上写下七条要求,代表厅党组向省财政厅各位干部职工发出了抗震救灾的第一道指令:1.尽快启动应急预案;2.关键岗位人员到位;3.厅领导轮流值班;4.其他人员不得自行前往灾区;5.保持厅内正常秩序和安全;6.如有重要信息及时报省指挥中心;7.接到指挥中心指示,即刻办理。
随后,王一宏又匆匆赶往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并在接受省领导指示后,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于9点钟左右启程奔赴本次地震震中——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并于当天下午2点钟左右到达。“财政厅长向您报到,请书记指示。”省委书记王东明随即明确指示,财政部门要全力保障抗震救灾资金需要。“财政部门一定不辱使命,请书记放心!”回答坚定有力。
在厅机关,受王一宏厅长委托,张其昌副厅长和陈炜副厅长在办公楼前的空地上主持召开会议,传达了“七条要求”,全厅上下立即进入应急状态。随着应急预案的启动,省财政厅“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抗震救灾领导小组迅速成立,厅办公室随即制定下发紧急通知,建立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对政务值班人员擅离职守造成工作贻误的,按照有关纪律严肃处理。厅领导带头、有关处室一把手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全部就位、随时待命,确保机关上下指挥有力,协调有序,信息畅通。
随着抗震救灾资金拨付“快速通道”的迅速开通,4月20日上午10点40分,向雅安市专项调拨了第一笔抗震救灾应急资金1000万元。省财政厅接收捐赠资金账户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开后,社会各界爱心捐款源源不断地在此汇集。为确保抗震救灾资金通道畅通无阻,四川财政信息中心对全省金财骨干网络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因灾临时中断的网络。同时,国库处与工行、农行、建行、中行等4家银行协商建立了备用资金拨付通道,做好了应对突发情况的充分准备。
灾难突如其来,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财政保障工作?
震后第三天,四川省财政厅迅速研究发布了《关于加强“4.20”芦山特大地震抢险救灾资金管理的紧急通知》,明确救灾资金保障模式、应急阶段保障重点、救灾资金监管等,确保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为确保应急抢险急需,四川各级财政开通救灾资金拨付“快速通道”,按照“调度应急、核实清算”的原则,通过资金调度和指标预拨的方式保障救灾资金需要,待灾情基本稳定、基础信息核实认定后作出预算分配,确保不因财政资金支付问题影响抗震救灾。
为解决资金多头下达、使用管理分散的问题,四川省财政按照中央财政要求,创新了“4.20”地震救灾资金保障模式,采取综合补助方式下达资金。对市(州)的专调资金主要用于应急抢险阶段各项应急支出的综合补助,由市(州)统筹安排,在综合补助范围内,各部门不单独分口下达应急救灾资金预算。对省级相关部门参与救灾发生的支出,既要切实保障,又要严格把关。资金拨付程序为:部门提出申请,财政厅会商后提出建议意见报省指挥部批准后拨付。根据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决定,四川财政已于4月23日下达中央和省级应急救灾综合补助资金15亿元,有力支持了应急抢险各项工作。与此同时,加强捐赠资金统筹管理,除各级慈善总会、红十字会和其他社会组织接受的捐赠资金外,各级各部门接收的捐赠资金一律按照规定缴入财政指定账户,由政府根据灾情统筹安排。
为确保救灾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四川省财政明确了对应急救灾资金分配使用的重点、程序、范围和标准。突出应急阶段保障重点,应急救灾资金重点用于抢险救灾、群众安置、生活救济、伤员救治、卫生防疫、地灾监测、遇难人员家属抚慰,以及公路、通讯、电力、水利、农业、教育、卫生等损毁设施修复支出。严格规范程序,省级部门超出年初预算安排的抗震救灾资金需求,由财政厅提出安排意见报批;需调整年初预算用于抗震救灾,由省级部门提出调整意见,经财政厅审核后报批。严格救灾资金使用范围,要求省级部门和市县财政认真执行救灾资金管理制度规定,严格使用范围,严肃财经纪律,确保救灾资金专款专用,坚决防止挤占挪用和个人侵占;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的政策规定兑现落实,不得擅自扩大(缩小)政策范围、提高(降低)政策标准,确保政策统一、操作规范。同时,认真落实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各项规定,大力压缩行政成本支出,集中财力保障救灾需要。


相关下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财经报:做抗震救灾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