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让农民工真正“扎根”城镇
《中国财经报》2013年1月10日第1版刊发(综合处、社保处、教科文处)
让农民工真正“扎根”城镇
——四川财政为进城农民工大力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纪实
作为我国劳务输出的大省,2012年四川在省内城镇就业的农民工达到了1291.87万人,首次超过省外就业的1117.27万人。
近年来,四川省财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农民工进城提供越来越好的基本公共服务,对这一趋势转变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的技能培训让我有了稳定工作”
“真是没有想到,参加了物业管理技能培训,我很快就找到了稳定的工作!”虽然已经过去快半年了,35岁的四川金堂县郊区农民邓洪,说起参加培训后马上就业这档事,语气里仍然充满感激之情。
去年6月,由于征地拆迁,原来有3亩多地的邓洪,成了失地农民。正当她一筹莫展、为今后的生计发愁时,她居住的三江小区(失地农民安置小区)所在的县人社局社区服务站找到了她,动员她参加技能培训。正为工作犯难的邓洪不假思索就报名参加了物业管理培训,她于2012年7月份上了半个月的培训课,结业后拿到了初级物业管理资格证书。
金堂县人社局劳动就业局局长张宗能告诉记者,邓洪参加的这种初级培训是免费的,培训费由财政补贴每人640元。
培训结束、拿到证书后,经过县人社局社区服务站的介绍,邓洪不久就到三江小区物业管理公司担任了物业管理员,负责收取水电费等工作。
参加工作后,扣除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邓洪每月能拿1000多元,公司还每月为她缴纳500多元的各种社会保险费用。
在此之前,邓洪也到成都等地打过工,做过餐馆服务员等工作,但都不签劳动合同,收入少且不稳定,还没有社保。
“现在,工作稳定了,合同和公司一年一签,收入也会逐年提高。”邓洪高兴地说,工作地点就在社区,很方便照顾家庭。邓洪和父母住在一起,有一个正上小学的孩子。
“我跟我周围的朋友和熟人都推荐,想工作就赶快报名参加政府提供的免费劳动技能培训。”邓洪还计划着,工作一定时间后,再参加中高级劳动技能培训。
“这样能提高收入,工作也会更加稳定。”邓洪对此看得很清楚,说话中多次提到“稳定、提高收入”这两个字眼。
“近几年,省财政每年都投入劳务品牌高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5000万元,重点打造像‘川妹子、川电工、川厨师、川保安’这样具有四川特色的劳务品牌。每年我们农劳办都会在如何花好财政这笔钱、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花费很大心思,效果也很好。”四川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曹庆说。
近几年来,省农劳办和财政厅、人社厅联合发文,将财政补贴资金和培训指标下达各市州,同时提出了对象要达标、台账要细致、效果要显著等9项要求。
“不符合这9项要求的,坚决不拨付财政补助资金。”曹庆还说,为了保证财政资金真正花出效益,他们针对2012年的劳务品牌高技能培训提出了“培训合格率不低于90%或技能鉴定合格率不低于75%”的硬指标。
真抓实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省农劳办提供的数字表明:四川省2012年招标确定的8家省本级劳务品牌高技能承训机构培训合格率为99.8%,技能鉴定合格率为97%,共有621名学员顺利拿到高技能等级证书。在谈到下一步的打算时,曹庆透露,将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更加注重实效,向中高级技能培训发展,从而实现劳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让农民进城钱赚,不仅站住脚,而且有发展。
为城镇化打“基础”
农民工进城后,社会保险成为他们留下来的重要保障。曹庆表示,当前,四川规模以上企业农民工参保率能达到80%—87%。在保障性住房、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方面,四川省都有相关的普惠政策,统一纳入城镇的相关政策体系。
农民工进城,具有基本的居住条件是基础。四川省财政厅提供的数字表明,从2010年6月起,把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的政策在全国开始实施,四川省对此积极贯彻落实。省财政不断健全财政投入机制,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支持公租房建设。
2012年四川省争取中央公租房补助资金38亿元,省级财政一般预算安排8.5亿元。省财政积极督促各地按规定落实土地出让收益、公积金增值收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同时要求地方债券资金安排重点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倾斜。
四川还通过土地政策、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和鼓励企业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通过向市场租赁闲置房和在商品房开发项目中配建一定比例的公租房,加大房源筹集力度;积极争取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2012年新增贷款额度23.7亿元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规范保障性住房政府融资平台,扩大信贷融资规模;采取BT融资模式,引进企业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今年四川省新开工建设公租房超过12万套。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也关系到农民工能否真正在城镇“扎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四川省财政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
在学前教育方面,2011年秋季学期,四川省出台文件规定,各地要积极发展城市普惠性幼儿园,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园问题。2012年,中央和四川省级财政投入城市学前教育发展奖补资金6300万元,用于支持各地发展城市普惠性幼儿园。
在义务教育方面,自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四川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实施了城市义务教育免学杂费政策,将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作为落实该政策的重点工作之一,予以充分保障。2008年以后,中央、省级和四川省各地财政部门共同投入免学杂费专项资金,按照小学生均340元、初中生均440元的标准对近3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免除了学杂费,同时中央对四川省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地区,按照工作量和成效给予了奖励补助,2012年四川省财政从相关资金中对如成都市这类接收农民工子女数量较多的中心城区给予了重点补助。
2013年,为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四川省级财政设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引导、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在职业教育方面,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四川省率先以省为单位全面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包括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在内的近100万名中职在校学生享受了免学费政策。
相关下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