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一位香港老人的“汶川情”
《中国财经报》2012年11月29日第6版(办公室、国库处)
与所有关心灾区的同胞一样,黄老先生在第一时间伸出了温暖的手,坚持长达四年之久
一位香港老人的“汶川情”
“四年前的今天,特大灾难突然而来,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共赴困难、共建新家园,这是我最后一点心意。”
今年4月26日,年约七旬的香港同胞黄国致老先生把注明“汶川震灾”字样的最后一笔捐款寄到了四川省财政厅,而连同这笔捐款一起寄来的还有写有上述感人文字的明信片。信封的落款表明,老先生家住九龙官塘功乐道39号凤仪大厦。
据了解,自汶川地震发生以来,黄国致老先生已经连续四年每月捐款1000元港币,截止到2012年5月,四川省财政厅共收到捐款46次,港币46000元,总额折合人民币36274.53元。
四川省财政厅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地震刚发生时,由于捐款者数量众多,来自香港的这笔普通汇款并不十分特别,但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大家就都关注起来了,尤其是他在明信片上的留言,显示出他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四川灾区恢复重建的进展。
——2008年11月1日,他在明信片中写道:四川人民是我的同胞,虽然我在香港出生和生活,可是血浓于水,身同感受,杯水车薪,也应该出力,多种疾病缠身不能亲自前来,遥祝同胞安好,麻烦你们了。
——2009年11月28日,黄老先生又写道:看TV,知道灾区同胞建了旅游小屋,实行自救,心中很是安慰。希望老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展生产,早日过上好日子。
——在地震发生两周年之前的2010年4月22日,黄老先生写道:下月是汶川地震两周年,前不久青海又大地震,希望多难兴邦吧!汶川地区,有许多孤寡老人、孩子失去亲人。我特别挂念他们,希望能提供一份力。我仍会继续支持受灾同胞。我的妻子、孩子及媳妇都支持我。
有一次,由于生病住院,他没有及时把钱汇出,后来赶紧补上,并在留言中写道:这个月又生病了,汇款又晚了几天——殷殷情意,溢于纸面,人们仿佛可以看到黄老先生行走在公寓和邮局之间的身影。
灾区人民有了新家,黄老先生心中甚感宽慰,但还是不能完全放心。2011年3月25日,他写道:据四川电视台报道,新北川县城居民房每套8万元,居民虽然有了新家,仍为贷款担心,希望(这是)小小的帮助吧!
与所有关心灾区的同胞一样,黄老先生也许并不宽裕,但仍在第一时间伸出了温暖的手,而且坚持长达四年之久,将他的心和情与震区人民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黄老先生的善举令省财政厅的同志们深受感动。四川省领导对此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常务副省长魏宏批示,这件事例十分感人,应以省重建办的名义写感谢信。按照省领导要求,四川省”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办公室代表四川灾区人民向黄老先生寄去一封感谢信,信中写到:您给灾区人民带来的不仅是雪中送炭的温暖和关爱,更是同舟共济的力量和勇气。这份深情厚意,我们永远铭记!真诚欢迎您和您的亲朋好友们方便的时候来四川灾区走走、看看,感受灾后依然美丽的新四川。
据了解,黄老先生随同爱心捐助一同寄来的40张明信片已经被“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作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纪念实物收藏,使其所承载的血肉之情和大慈大爱永久传递。
相关下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