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对口援建铺就蝶变腾飞之路
《中国财经报》2011年5月12日第2版刊发什邡:对口援建铺就蝶变腾飞之路
穿越灾难,铸就辉煌。对口援建不是简单的资金横向转移,而是具有更深远而丰富的内涵。在重塑什邡的道路上,北京、什邡两地财政人一起奋勇拼搏,风雨兼程,共同见证了四季轮回,共同经历浴火重生。
孕育
物质援建绘就新风貌、凝聚新动力
从加速城镇化、城市化的空间发展支撑体系入手,出资26.8亿元建设了41个基础设施项目。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入手,出资3.2亿元高标准建设京什产业园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了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引导支撑体系入手,帮扶13个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从惠及民生的社会保障支撑体系入手,出资22.4亿元建设了15项城乡住房项目。从提供人才保障的文化教育支撑体系入手,出资7.2亿元建设了24所学校,建筑面积21.8万平方米,可容纳在校生22450人。从“输血”到“造血”,从发展到民生,点点滴滴都是两地财政人倾心的描绘。
红白镇、渔江村、什邡市人民医院、什邡市职业中专……经过两年艰苦援建,北京财政累计投入资金70亿元,涉及民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等108个大项162个子项的援建项目全部如期完成。
蝶变
无形援建优化新机制、催生新理念
面对波澜壮阔的重建工作,北京与什邡两地财政建立起高效运转的指挥系统,搭建起无缝对接的援建平台,创新推出“联建共建”、“联手推进”的工作方式,每周召开一次对口援建联席会、科学援建座谈会,及时研究、解决援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只有通过科学管理和规范操作,才能管好、用好每一分钱。”在四川省财政厅、北京市财政局下派挂职干部的影响带动下,什邡市财政局结合重建阶段新形势新要求,迅速调整思路,健全制度,规范资金管理与使用。建立了“项目—预算—资金—核算”一体化的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模式;构建了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并重的重建资金支付格局;实现了资金完整、单位完整、账户完整、岗位完整的财政管理“大集中”模式;建立健全了重建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管理体系,等等。3年来,整个灾后重建的942个项目,297亿元的总投资,没有因为资金拨付影响工程进度,每一分钱都在阳光下用到了“刀刃”上。
“重建资金投放规模空前,项目开工建设密度空前,必须节减不合理、不合规的财政资金支出,必须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当资金和项目源源不断地涌向什邡的时候,什邡市财政局长张肇梧果断作出建立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的决定。在两地财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一个由5名专业人员组成的财政投资评审中心2009年正式运行。
腾飞
友爱援建构筑新平台、拓展新空间
对口援建,如何探索出一条实用、高效、持久的区域合作新路?两地财政局的领导班子,围绕这个问题及早着手调研起“后援建时期”两地及两局的携手合作事宜。经过与北京援建方的协商,北京最终在援建资金里留下3年2亿元专项运行维护资金,帮助什邡过渡“十二五”。
今年,这笔专项运行维护资金已经列入什邡2011年部门预算。按两种类别,一是定额定向补助,基层学校、卫生院、福利院“全额保运行”。另一类则是道路桥梁的运行维护。这部分的资金,将通过什邡市政府性基本建设及国资处置等重大事项联席会议进行逐项决议。
北京援建任务顺利结束,但与什邡的血脉联系没有中断。2010年,北京、什邡财政领导共植同心树,两局之间达成2010年—2013年合作框架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结为长期、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关下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