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政策君 发表于 2021-1-21 15:57:06

中国财经报:筑牢财政资金安全监管“铁闸”

《中国财经报》2011年5月28日第二版刊发

筑牢财政资金安全监管“铁闸”
四川省财政厅建立健全国库管理
长效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平稳运行

近年来,四川省财政厅积极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依托财政信息管理平台,加强财政专户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切实构建起国库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平稳运行。
完善制度设计,健全长效机制。为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确保资金支付流程顺畅,四川省财政厅对国库管理制度进行了充实完善,在理顺资金支付流程基础上提出了“四个完整”管理要求,即资金完整,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要涵盖所有财政性资金;单位完整,所有预算单位和使用财政性资金、代管资金拨款的一次性单位均纳入改革范围;账户完整,所有涉及财政性资金拨付的银行账户均应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办理业务;业务完整,要实现预算执行全过程自动化控制和流水线作业。目前,四川省本级符合改革条件预算单位已全部实施改革,改革单位所有资金已统一纳入系统进行管理,全省所有市(州)本级和县(市、区)已全部实行改革,预算执行信息均实现了功能分类到项级、经济分类到款级。
四川省各级财政部门还建立完善“账户统管”制度,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确保财政资金运行载体安全可控。四川省财政厅制定出台了《四川省财政厅财政资金专户内部管理办法》,对财政资金专户进行了全面清理,使全省各级财政资金专户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对使用年限到期的账户做到坚决撤销。目前,四川省省级财政专户已全面实现国库统管,并进一步加强了对省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了省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年检子系统和数据库,初步实现对账户的网络化、精细化管理。
四川省财政厅还进一步规范省级财政资金专户再支出流程设计,将省级财政资金专户再支出流程划分为账户维护、额度控制、计划审核、票据打印和退票处理五个环节,每个环节岗位分设、双人双岗、相互制约。目前,省级财政所有专户、所有资金都纳入了大平台管理,杜绝了“一手清”、“包包账”、“账外账”、体外循环等弊端,大大提升了财政资金的安全程度。
狠抓薄弱环节,堵塞管理漏洞。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运行,四川省财政厅“四管齐下”全方位狠抓落实对账制度。狠抓月终对账,指派专人负责与人行成都分行、财政资金专户开户银行进行按月对账,逐笔勾兑。狠抓定期对账,与厅内相关处室、拨款单位和各级财政部门进行省本级非税收入入库、预算内支出和财政专户支出、与下级往来等账务核对。狠抓大额支付对账,要求专户开户银行人员在办理支付时与省厅指定的专人进行电话核实后才能办理资金汇划手续,内容包括资金支付金额、收款单位、用途、时间等关键要素。狠抓抽查对账,随时接受人行成都分行对省财政国库存款账户的换人抽查对账,接受财政专项资金开户银行以外的第三方对账。
四川省财政厅在去年正式启用财政境内外币业务程序,将外币业务票据纳入支付系统统一机打票据,有效解决了外币业务票据由各家财政外币代理银行自行制订、票据复杂多样的问题,结束了财政境内外币业务手工操作的时代,进一步提高财政外币资金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加强安全督查,防范运行风险。为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四川省财政厅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通过规范和强化内部监管,切实防范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建立岗位责任制,每个岗位实行AB岗制度,一人一岗、一岗多人,各岗位人员不得越权办理业务,建立起每一笔资金支付、每一笔会计核算均需三人以上才能办理的相互制约机制。完善国库业务流程,适时调整了预算外资金的清算流程,将财政零余额账户与预算外清算账户进行了分离,并撤销了人行资金清算审核的“反审核”功能,避免出现资金重复清算的发生,进一步保证了资金运行安全。强化内部检查,建立了分层次的内部检查制度,通过科室自查、交叉检查和联合复查等方式,针对影响资金安全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岗位,认真梳理、查漏补缺,以内部检查工作促进省级财政资金安全工作。开展专项重点检查,在全省财政系统深入开展财政资金安全检查,重点检查财政专户是否纳入国库统管、财政专户是否纳入大平台统一管理、银行对账制度是否落实等有关资金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形成财政资金规范安全使用的高压态势。
在强化内部监督的同时,四川省财政厅对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财政资金实施了全程实时动态监控。一方面,不断完善省级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建立起一整套从系统预警到核查处理再到跟踪反馈的监控工作流程,实现“单向监控”向“双向联动监控”转变,确保能够及时阻止和纠正违规支付行为。另一方面,不断推进市县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建设。按照“逐渐完善、巩固成果、先期试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选取试点市县逐步实施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有序推进市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建设,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省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


相关下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财经报:筑牢财政资金安全监管“铁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