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在新的起点上开好局—访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财政厅厅长
《中国财经报》2011年3月15日第2版刊发在新的起点上开好局
——访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财政厅厅长黄锦生
2010年跨上新平台
此次来参加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财政厅厅长黄锦生在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同时,还带来了四川“十一五”财政工作的成绩单和“十二五”的新思路。
2010年,四川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61亿元,较上年增长32.9%,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增长了2.2倍。同时,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提高到75.6%,一般预算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4.6%,收入质量稳步提升。全省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242亿元,较上年增长18.2%,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了两番,支出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财政支出结构更加优化,民生保障、产业发展支出占比达到81.8%,比2005年提高8个百分点;行政运转支出由26.2%下降到18.2%。
黄锦生表示,“十一五”期间,四川财政经历了极为特殊、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5年来,面对繁重的保障任务和巨大的支出压力,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四川财政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狠抓增收节支,强化调控职能,深化管理改革,全力保障重点,全省财政综合实力和政府保障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在应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四川财政积极创新理财思路、理财方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保障和财税杠杆调控的关键作用,为全省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为全省经济加快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在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四川财政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改善民生、应急保障、促进发展、财政管理、帮助基层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的亮点。
改善民生——倾力而为,重点保障。“十一五”时期,全省财政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8578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了3.8倍,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超过60%,公共财政的民生取向日益凸显。2010年,全省仅“十项民生工程”就累计拨付资金940亿元,各项民生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藏区“三大民生工程”等重点民生工程加快实施。
应急保障——统筹调度,保证急需。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救灾中,四川财政创建了“调度资金保急需、灾情稳定作分配”以及“统调为主、专调为辅”的应急保障模式,并不断加以完善,在抗击各类自然巨灾、应对突发事件以及灾后恢复重建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促进发展——整合资金,注重引导。近年来,四川财政加大了对各类财政性资金的统筹力度,统揽政府收入,统筹政府财力,建立完善了资金整合投入机制,着力促进不同资金在区域、项目和产业上实现集聚。综合运用财政奖励、贴息、补贴等政策工具,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财政政策效能明显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增长。
财政管理——全程控制,科学精细。近年来,面对财政收支规模迅速扩大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管好用好数量日益膨胀的财政资金成为各级财政部门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挑战。
帮助基层——财力下移,激励约束。为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四川一直坚持“财力下移”的原则,在提高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和帮助基层化解债务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2010年,省财政对市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较“十五”末期的2005年增长了近2倍。同时,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范围不断扩大,测算因素更加科学,分配结果更加公平合理,“正向激励、逆向约束”的导向机制基本形成。
为“十二五”开好头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开局之年。如何在这特殊而关键的时点“开好头”、“起好步”,直接考验着四川财政的“理财”能力和“用财”水平。对此,黄锦生具体谈了以下几点:
一是集中财力办大事。四川各级财政将按照中央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集中财力加大对交通、水利、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的投入,同时认真落实就业促进、收入分配调整、稳定物价以及企业个人减负等政策,促进民生与发展协调推进。特别需要提到的是,今年四川省级财政还通过调整财力结构和安排新增财力集中80亿元资金,重点办好“五件大事”:实施内地县及彝区农村危旧房改造和新农村示范片项目,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支持天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再造一个“产业成都”战略实施;实施地质灾害重大治理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60岁以上低保人群全覆盖。加上原有预算中可以安排的资金,省级财政安排用于“五件大事”的资金将超过100亿元。
二是多措并举促转变。2011年,四川各级财政将大力支持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中小企业发展和产业园区建设,支持灾区产业振兴。
三是加大投入惠民生。2011年,四川省实施民生工程预计总投资达到840.81亿元,较2010年计划数增加58.23亿元,同口径增长11.69%;省级财政安排民生支出达到427.38亿元,占省级支出的60%,重点支持教育均衡发展、社会保障和就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民生项目建设。
四是强化管理保平衡。四川各级财政将在不折不扣落实减免税费政策的基础上,拓宽财源建设领域,依法加强收入征管,确保应收尽收,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财力保障。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坚决贯彻落实厉行节约的有关规定,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公务购车用车费等三项经费预算原则上实行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相关下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