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政策君 发表于 2021-1-21 15:56:09

中国财经报:酒香绿色宜宾路

《中国财经报》2011年04月19日第7版刊发

酒香绿色宜宾路
——四川省财政部门促进“中国白酒之都”产业升级纪实
上风上水的位置,得天独厚的气候,独一无二的生态,三江九河的汇集,给了宜宾白酒产业创造奇迹的机会。
凭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宜宾地区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160.4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50亿元,实现了由资源大市向经济大市的迈进。而其中被作为“一号产业”来打造的酒类食品产业更是不负众望,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酒类企业累计完成酒类产值37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36%左右,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利税总额达到100.43亿元。酒类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坚力量。
而“五粮液”,从1991年仅1亿多元的利税到2010年利税上百亿,创造了以20年年均增加5亿利税的发展奇迹。是什么让五粮液有如此神奇的发展力量,是什么让有着600年历史的传统行业永葆青春?
“金三角”成就“一号产业”
面对中央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机遇,宜宾提出要创造再一个“黄金10年”。从2007年开始,宜宾明确把酒类食品产业作为宜宾的“一号产业”来倾力打造。
四川省2008年作出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战略部署。2010年,四川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等白酒企业的产品创新、新技术工艺研发运用项目给予支持。
宜宾市也不失时机地借此东风,紧紧围绕打造“世界顶级白酒生产基地”和“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龙头的战略目标,以五粮液集团公司为龙头,着力建设千亿酒类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宜宾酿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中国白酒金三角”战略部署为宜宾酒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宜宾工业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截至目前,全市白酒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占全省同行业的半壁河山,占全国同行业的20%以上,五粮液更是独占全国白酒出口市场的90%份额。
2009年,宜宾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白酒之都”称号,并荣获“中国白酒行业发展促进奖”,在第16届(2010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100榜上,五粮液以526.16亿的品牌价值,继2009年再次蝉联该榜单白酒行业榜首。
按照打造名酒名镇的总体规划,宜宾迅速启动了总投资约50亿元的五粮液文化特色街区项目。五粮液集团唐桥总裁介绍说,随着这些项目的加快建设,宜宾将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酒文化主题形象城市、世界白酒文化体验和旅游的最佳目的地。
记者从宜宾市财政局了解到,在推动白酒产业发展中,财政部门积极制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入,不断提升企业的品牌意识,大力拓展市场。2010年,市级财政安排酒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酒类产品品牌建设及市场拓展,并对首次获得各级驰名商标或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给予5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奖励。
宜宾有几百家酒类企业,企业间都是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抱团发展,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互相取长补短,使宜宾酒类企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并提高了附加值、美誉度、文化内涵,其结果就是企业赚了更多的钱,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据介绍,到2015年,宜宾力争全市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产值780亿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产值1350亿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600亿元。把宜宾建成中国酒类产品展示和交易的最大平台、世界顶级白酒生产基地和‘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的龙头。
循环经济创造效益奇迹
2011年初,宜宾市财政局制定工作规划,再次提出继续支持白酒产业发展,着力引导企业以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改造传统酿酒工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
2010年,全市已整合安排技术改造资金、科技创新资金等358万元,用于引导酒类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五粮液是财政政策受益者,更是宜宾酒类企业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凭借近年来在绿色、低碳、环保方面实施循环经济取得的成就,五粮液公司被第三届世界环保大会组委会授予“世界低碳环境(中国)推动力百强企业”称号。
“科学发展是保护环境的发展,构建和谐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唐桥如是说。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五粮液工业园区累计循环经济投入8亿余元,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白酒循环经济产业模式。每年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亿余元,利税近亿元。多年来,园区累计减排固体废弃物233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8585吨、减排有机污染物419477吨,资源综合利用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7.2577亿元。实施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五粮液从丢糟废水里回收7亿利税。传统酿酒生产属高消耗高污染的小作坊式生产,丢糟及废水的有效治理问题,一直困扰着白酒企业的发展。1988年至1996年间,五粮液集团为治理酿酒生产排放的丢糟,先后三次共投资3128万元新建和扩建饲料厂,试图通过加工成饲料的方式,解决丢糟日益增加的问题。但是,由于饲料厂消化能力有限,未得到彻底治理的大量丢糟堆放在垃圾场,流出的有机污水对周边地区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1996年,五粮液集团成立了以总裁王国春为项目负责人的课题组,另辟蹊径对丢糟的综合利用进行深入研究。1998年,利用丢糟酿酒和燃烧供热及利用稻壳灰生产白炭黑的“无害化、效益化处理丢弃酒糟工艺技术”研制成功。
五粮液集团共投资2.167亿元建设了丢糟多级链式综合利用设施,年可处理丢糟50万吨,增产原酒15000多吨,蒸汽90万吨,白炭黑5000吨,创经济效益数千万元,基本实现了丢糟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减量化排放,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固态酿酒清洁生产。
针对酿酒底锅水有机物浓度高达10万毫克/升的特点,1995年,五粮液集团专门组织人员研究开发底锅水综合利用技术。2年后,由该公司自行研发的、领先国内的底锅水生产乳酸技术研制成功。利用底锅水生产乳酸后,不但将酿酒底锅水COD排放量降低75%以上,而且每年还能新增销售收入800万元,利税50万元。
酿酒排放的黄水、酒尾、底锅水经过乳酸回收工程后尚有大量香味物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此,2002年初,五粮液集团又开始了提取乳酸生产副产物的研究。经过3年努力,实现了从乳酸产品生产过程中分离酿酒副产物——酒源香味物质。经统计,这套装置年可消化酿酒资源液2000吨,提取酒用香源120吨,使酿酒过程产生的废物得到了100%再利用,实现了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节能减排不仅保护了当地生态,而且使企业科学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唐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公司10多年来在研究、发展、实施循环经济上累计投入8亿多元,这部分创造的产值合计17亿多元,利税超过10亿元。目前,企业在环保上的投入已全部收回,丢糟废水综合利用还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2009年,五粮液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利税目标,2010年更是在很高的起点上实现新的突破,猛增利税近30亿元。公司以年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利税突破100亿元的骄人业绩,再度刷新了历史纪录,舞动了“中国白酒金三角”的龙头。


相关下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财经报:酒香绿色宜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