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政策君 发表于 2021-1-21 05:25:08

『我的扶贫故事』在桐上村铸就我的精彩人生--王文才

http://file.tax100.com/o/202101/21/973_1611177908202.jpg?width=1080&size=108636
2018年,在骄阳似火的夏季,我来到了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募役镇桐上村。
那年,我怀着雄心壮志,与工作了22年的安顺市税务局告别,与妻儿告别,带着简单的行礼,来到桐上,接过了“驻村第一书记”的接力棒。
尽管满腔热血,但我知道这一棒并不轻松。
桐上村,是贫困发生率高达22.71%的深度贫困村,全村436户1462人中就有建档贫困立卡户94户332人,要想走上致富路,就得改变村里干部群众思想落后、产业发展滞后的现状。
改变思想,改变的不止是群众的思想,也有干部的思想,且要通过实干去改变。
我刚来时,群众们私下议论我,认为我是个来镀金的样子货,干部们认为我是个沾不得泥巴的“城里人”,我想,我确实对农村工作缺乏经验,缺乏了解,但不等于我做不好驻村工作,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对农村缺乏了解,我就学,农业知识、农民政策我时时学,刻刻记。村民对我缺乏信任,我就“走”,白天他们农忙,晚上我就走遍家家户户,多沟通多了解。党组织软弱涣散,我就“抓”,强化学习、集中整改,增强党员干部的工作主动性。
还真别说,群众们看见我是“来真的”,渐渐都抛弃了过去对我的看法,与我之间越发亲近,更似家人。干部在思想和作风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一跃成为全市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示范支部,全县脱贫攻坚优秀党组织。桐上村的干部与群众共结一心,凝聚力提高了不少,也正是此时,我觉得是时候带领群众踏踏实实做出一番好产业。
曾经,桐上村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绕了不少弯路子,村民们凭着经验种菜,虽然品质好,但市场供大于求。
通过多次带领村支两委外出考察,我们发现了瓜蒌项目,并最终决定引进。
面对村民们对产业的担忧与疑问,我与村支两委耐心讲解,同时详细地算了一笔经济账,让村民们打消了心中的忧虑。
短短几个月时间,我流转来全村220户村民的560亩土地,农户们纷纷加入务工,忙得不亦乐乎。渐渐的,瓜蒌种植基地建设好了,苗撒下了,瓜藤爬上来了,瓜蒌结出果实了,村民们脸上洋溢出笑容,土地里绽放出希望,此时,我欣慰又自豪。
但是,随之而来就是销售问题,又成了全村最担忧的问题。
“王书记,现在瓜蒌结出果了,当初你说销售不是问题,你可不能骗我们啊!”
望着村民们忐忑不安的样子,我拍了拍胸脯,说:“没有问题。”
之所以敢拍胸脯,那是因为,早在瓜蒌苗撒下的时候,我已经报告了市税务局,在2019年10月的时候,就已经在市税务局的牵线搭桥下,邀请了正在寻找土地资源的贵州优作惠农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瓜蒌项目种植洽谈,并与村委达成了协议,按“一带一园一中心”分三期建设开展种植。即一期建设主要是瓜蒌核心种植带,二期建设为全瓜蒌中草药培育园,三期建设为全瓜蒌大健康研发中心。在项目推进中,我和村委聚焦“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实现多个主体抱团共同发展共赢。目前一期项目560亩2020年预计实现产值500余万元,60余户贫困家庭从中已获得130余万元务工收入、约200户村民获得土地流转收入28万元,村集体入股公司合作可获得分红约17万元。随着一期项目的深入推进和二三期项目建设纳入议事日程,桐上村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无缝对接悄然进行着。2019年10月,桐上村最后一批贫困户6户24人脱贫;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初的3700余元增至8900余元,4年间翻了1倍多,这个曾经的国家深度贫困村成为历史。
在桐上驻村两年来,每一个日日夜夜,我都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认真答好脱贫攻坚的每一道题目,有人说是我带领了群众走向脱贫致富,其实更应是桐上的驻村生活铸就了我的精彩人生。
作者:王文才(安顺市税务局)
王锋鸥(西秀区税务局)
图片:安顺市税务局
编辑:纳服税宣中心
http://file.tax100.com/o/202101/21/389_1611177908302.jpg?width=258&size=18040
http://file.tax100.com/o/202101/21/509_1611177908389.png?width=56&size=4622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安顺税务
http://file.tax100.com/o/202101/21/282_1611177908480.png?width=64&size=230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扶贫故事』在桐上村铸就我的精彩人生--王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