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政策君 发表于 2021-1-20 10:10:08

帮人砍价?市反电诈中心发布预警!

动动手指就能帮人砍价成功
让其免费获得某件商品
这样的操作安全吗?
http://file.tax100.com/o/202101/20/181_1611108606746.mp4

日前,市反电诈中心发布预警,提醒市民砍价需谨慎,不仅个人信息可能遭到贩卖,还有可能陷入诈骗陷阱。
http://file.tax100.com/o/202101/20/486_1611108605445.jpg?width=360&size=25772

?朋友圈内砍价的多,但免费拿到商品的少
“我经常收到微信好友帮忙砍价的邀请”,至于砍价的结果,不少市民吐槽免费拿到商品的次数少之又少。别看每次商品砍价的金额都不高,但想要免费拿到却并不容易。“至少需要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帮忙砍价,才有机会成功。”小丽说,原因十分简单,“每次砍去的金额都非常少,有的几毛钱,有的甚至才几分钱。”市民王某有过两次砍价成功的经历,但也因为这两次经历,让她彻底放弃了砍价的念头,“为了免费拿一个榨汁机,我邀请近两百名好友帮忙,砍价倒是成功了,可到手的榨汁机质量实在太差了,第二次使用时,它的插头位置就冒烟了。”
?朋友圈的砍价,很可能是骗局
不过,有时候砍价成功与否并不重要,财产安全才是第一位。
日前,市民刘某就因为帮朋友砍价损失了2000多元。原来,他在朋友圈看到了一条求助帖,对方请求朋友们帮忙砍价购物,即可最低0元购买苹果X手机。讲义气的刘某立刻点击了“砍价”键,随后在页面输入自己的姓名和电话,页面上显示其成功帮朋友砍价188元,同时提示“因活动时间有限,填写相关信息再转发此链接,就有机会0元购机”。刘某赶紧转发,但随即就收到了一条信息,提醒他微信绑定的银行卡出现变动,其内的2000元钱被全部转走。
“我们接到过类似的报案,被害人其实是不小心进入了钓鱼网站,造成经济损失。”市反电诈中心的民警介绍,微信帮砍价最初只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主要是为了在短时间内赢得关注。但是,因为这样的方式成本低,所以才会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有的是为了借机盗取网民的个人信息,参与砍价者的个人信息、银行卡号等会被高价卖给黑客;另一种是则是网络诈骗陷阱,参与砍价者点开的链接是钓鱼网站,这些网页与商家的官网十分相似,消费者误信后参与活动,然后银行卡或者微信零钱里的钱会被划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http://file.tax100.com/o/202101/20/716_1611108605658.gif?width=246&size=75520
http://file.tax100.com/o/202101/20/266_1611108605935.png?width=20&size=1362
http://file.tax100.com/o/202101/20/220_1611108606157.png?width=20&size=1362
警方提示
?砍价需谨慎,民警总结四种“砍价”诈骗套路:

“砍价”只是噱头,只为骗转发。
对方打着“免费”的旗号诱惑人们为其分享转发,给他们带来流量。殊不知当你消耗朋友圈友情,让人砍价完成后,这个所谓免费的商品却很可能只是莫须有的幌子,或者本身就是个伪劣产品,根本不值得你这样一番大费周章。

套取个人信息。
很多时候,网友转发了砍价的链接,价格也被砍到0元,但接着页面跳出一个填写收货人信息的表格,内容包括姓名、电话、收货地址、身份证号,无形中自己的个人信息就被泄露。

骗取密码。
很多时候达不到要求的砍价人数,无法免费拿到商品,这个时候页面就会提示砍到多少元就能以多少元购买。尽管不是免费,但有的人一看还是便宜不少也就买了,随即订单跳转到微信支付,填写密码成交。没想到购买的商品没收到,微信绑定的银行卡上的钱却没了。

砍价链接植入病毒。
不法分子会在砍价链接中植入病毒,受害人一旦点击后,手机就会中毒,从而盗取受害者的钱财。
民警提醒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类似微信群、朋友圈发布的砍价活动时,应该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轻易填写个人信息,特别是敏感信息千万要谨慎填写。对于要求转账汇款的,一定要核实好对方具体身份后再汇款,谨防诈骗。一旦发现被骗,应保存好证据并及时报警。
来源:衡水公安
避免损失远比赚钱容易,关注、点赞、在看、转发,帮助他人远离诈骗!

http://file.tax100.com/o/202101/20/684_1611108606340.gif?width=240&size=100990
——六安市反电诈中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帮人砍价?市反电诈中心发布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