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好书推荐——《瓦尔登湖》
http://file.tax100.com/o/202101/07/940_1610004305095.gif?width=639&size=21784亨利.戴维.梭罗著的《瓦尔登湖》是一本落寞、恬淡、充满智慧的书。这是一本孤独者的笔记,但更是一本“独特、卓越的名著”。
http://file.tax100.com/o/202101/07/818_1610004305237.jpg?width=500&size=28754
1817年,梭罗出生于美国康科德城,那时的康科德与美国其他地区一样,已经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梭罗曾见过,或读到过有关爱尔兰人和中国劳工饱受剥削的情况,也为康科德日渐被摧毁的自然资源和本土文化感到痛心和愤慨。“人类在过着安静而绝望的生活。”梭罗这样评价这世界上绝大多数在工业化进程中碌碌生活的人。在他看来,“那些在店铺、公事房、田野中到处可见的人们,仿佛都在赎罪一样,从事着成千种惊人的苦役”。梭罗一针见血地指出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人们正在过着的那种绝望的生活状态。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还有无休止的生活欲望,它们就像一股汹涌的暗流,将人们冲击得站不稳脚跟,以至于每天跌跌撞撞地奔走,却找不到自我存在的真实价值。
http://file.tax100.com/o/202101/07/322_1610004305358.png?width=1080&size=1020167
梭罗深刻批判现代文明社会的浮夸,敏锐注视着当时美国的社会现状,他坚决反对美国罪恶滔天的奴隶制,多次帮助南方的黑奴逃亡到自由的北方,并为起义的废奴主义者请愿。在《瓦尔登湖》中他质问道:“为什么有人能够享受60英亩田地的供养,而更多人却命定了只能啄食尘土?”“一个阶级的奢侈全靠另一个阶级的贫困来维持。”
“而他之所以要孤独,是因为他要思想”。为了走出这种生活怪圈,梭罗28岁时只身来到城郊的瓦尔登湖,在湖光山色中度过了两年远离尘嚣的生活。“一刀一斧一铲一车”,就是他所有的劳动工具。他自食其力,亲手盖起栖身小屋,赤脚开山种粮,在这里采集浆果,欣赏野性之美。动物在这里自由奔放地生活:鹰的飞翔、乌龟的窝、夜莺、河蟹,还有田野的光辉、花开的过程,大地的呢喃,燕雀“黑白分明的身影在蓝天的映衬下煞是好看”,他甚至还能“听到湖上冰块的咳嗽声”。书中大量描写了瓦尔登湖的自然风光,春日降临的万物复苏、盛夏狩猎与禽兽同乐、初秋湖水的湛蓝如镜、隆冬时节湖天一色,白雪纷飞。在时令交替的过程中,四季风光也在美妙变化,而梭罗的信仰都穿插在这些景物描写和生活描写中,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以让人思考很长的时间。
“我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梭罗证明了人除了必需的物品,其他一无所有也能在大自然中愉快地生活。正是因为他本人对物质的需求很少,所以用较少的劳动就能养活并满足自己。在没有一丝物欲的、纯净的大自然中,他逐渐悟出了尘世中人们痛苦的根源:“花了一个人生命中最宝贵的一部分来赚钱,为了在最不宝贵的一小部分时间里享受一点可疑的自由。”
如果你的心不能够平静下来,你是看不进去《瓦尔登湖》的,但读罢此书,相信你也会对梭罗在瓦尔登湖的这种生命状态产生强烈的共鸣并深深着迷。最大的感慨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或者梭罗所在的时代远未结束,世界上任何国度的人们都可能正在受着心灵空虚与精神匮乏的牵绊。也许我们永远都不会像梭罗一样拥有那样一间美丽的木屋,可是我想,我们可以在心里拥有一个美丽的湖泊,用湖水不断洗濯漫漫人生路上的尘埃。
http://file.tax100.com/o/202101/07/910_1610004305555.png?width=982&size=390273
http://file.tax100.com/o/202101/07/835_1610004305750.png?width=64&size=2300
作者|玉龙县税务局 杨梦瑶
编辑|杨政春
统筹|赵菊英 审核|和丽根 李赟
主办: 国家税务总局丽江市税务局
承办:丽江读本
http://file.tax100.com/o/202101/07/389_1610004305866.jpg?width=900&size=90287
我就知道你“在看”
http://file.tax100.com/o/202101/07/148_1610004305943.gif?width=53&size=1114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