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政策君 发表于 2020-12-19 10:08:27

政策解读之五十一:加大对财政困难县(市、区)财力性补助力度


政策解读之五十一:加大对财政困难县(市、区)财力性补助力度


    内容:为缓解县市财政困难状况,缩小地区间财力差异,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均等化,促进县乡财政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省通过改革财政体制,创新发展动力机制,加大对县(市、区)财力性补助力度等措施,使财力分配进一步向县(市、区)倾斜,增强了县(市、区)财政实力,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省县级可用财力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0%左右,为全国最高的省份之一。
目前,虽然我省县级财政整体状况有所好转,保障能力得到提高,但由于我省县域经济规模小、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加上各项民生工程支出增长较快,部分县(市、区)财政仍然较为困难。为此,从2008年起,省财政加大对困难县(市、区)财力性补助力度,主要用于解决民生问题,增加安排2.5亿元,省财政总量达21.8亿元。
点评: 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和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当前,县域经济更以其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差异性等特点使其发展成为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今年,为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省财政特别推出加大财政困难县(市、区)财力性补助力度的保障政策,进一步完善了包括增加财力性补助、实行多种形式的奖励,以及“省直管县” 、“乡财县管”在内的一系列涉及保障体制、激励机制和管理方式创新的财政综合治理体系,从强化“补血”到激发“造血”,全面提升县(市、区)财政实力。它的现实意义,从近期看是促进基层财政收支平衡,维持县(市、区)政府的正常运转和民生工程支出的需要,从长远看则在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从经济方面看,旨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从政治方面看,则关系到实现“五个统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实可谓“一补多效”。
(江西财经大学教授 程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政策解读之五十一:加大对财政困难县(市、区)财力性补助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