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政策君 发表于 2020-12-19 05:15:23

我的扶贫记

我叫陈俊雷,是贵阳市税务局派驻清镇王庄乡小坡村驻村干部。驻村以来,我谨记并时刻践行“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用行动换得小坡村百姓的笑脸。这两年来,小坡村的变化让我感受到脱贫攻坚这一世纪工程的伟大之处,感悟到“小康小康关键看老乡”的关键之处,感谢能有机会与扶贫战友一起用汗水浇灌脱贫的果实。
http://file.tax100.com/o/202012/19/937_1608326122766.jpg?width=232&size=23709
从后进村到小康村
小坡村位于贵州省清镇市王庄布依族苗族乡东北部,全村总面积7.13平方公里,有耕地5385余亩,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由8个村民组组成,有1538村民,苗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3%。2014年以前,全村无产业项目,无经营性集体经济收入,属国家贫困一类村、贵阳市20个特别困难村之一,是典型的空壳村、贫困村,也是有名的“后进村”。
经过前期的努力,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141人,在经过入户走访、调查研究,集村民之智、之力,采取产业扶贫、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劳动就业、社会帮扶等措施,已于2019年底全部脱贫清零,全村贫困发生率降低到零。截止今年4月,小坡村村集体账户结余资金1559971.37元。
从糟心路到幸福路
“张组长,今天乡农技人员为咱村开展果树种植技能培训,你们组的人都发动来听哦”,我在电话里说道。
“陈书记,我这一下雨门都出不去,可能去不了了”,张组长回道。
“为什么,这机会难得呀”,此时我有些着急。
“我知道机会不易,但是下雨天您没走过我们这门口的路,走几步不是水满到鞋里,就是泥泞无法前行,摔跤是常事,我这腰之前就被摔过几次,今天真的没办法过去了”。张组长无奈回答道。
“这么恼火,那这样我回头把资料和光盘给你送家去”。我回复道。
http://file.tax100.com/o/202012/19/616_1608326122829.jpg?width=345&size=24715
培训结束后,我立即赶往张贞银家赶,走在泥泞不堪的路上,心中想起了之前张组长也道过几次,我那时忙着为村上跑项目,没顾得上这路的事,将资料送到张贞银家后,立马回到村委会写申请,并赶回单位向领导汇报说明这条影响10户50多人出行困难的“糟心路”。没过几天就得到领导的答复,同意拨款2.8万元修建这条“串户路”……。现在这条长约100米、宽3米、厚度12公分的“串户路”早已成为脱贫致富路、村民幸福路。
从有隔阂到知心人
刚来时,走在村里时,路边闲聊的村民看到我,轻蔑的说道:“又是一个来镀金的”。经过两年多与小坡村苦干、实干、加油干的努力,得到了村民的认可,由不认可到知心人。有次,我正在在村委办公室整理资料时,突然走进一位村民,忧心忡忡地、一脸不悦对我说:“陈哥,这两天我遇到难事,之前承包了一个100多万的工程项目现拖了一年多都没有收到款,工人们还等着工资吃饭呢!上门要过多次,但是都吃了闭门羹,您门路多,肯定有办法吧。”经过深入细致了解,得知该承包方是一家股份制企业,是有能力支付工程款的,经过反复商量最后我提出走法律程序,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权益。最后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拿到156万元的工程欠款。
http://file.tax100.com/o/202012/19/895_1608326122936.jpg?width=941&size=107513
以上只是我为小坡村扶贫、脱贫的缩影,我和千千万万坚守在脱贫事业一线的“战友们”仍用自己的初心践行着为民的使命,用实干增进党群鱼水情。

机关党委??陈俊雷?赵守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扶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