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政策君 发表于 2020-11-26 10:45:06

从习水到纳雍的“圆梦”之旅——高新区税务局结对帮扶工作纪实

点击上方蓝字“贵州税务”快速关注
高低起伏的山路上,点缀着零星的袅袅炊烟,密林深处、沟壑之间掩映着层层叠叠的美丽梯田,烈日下有佝偻着身子劳作的农民。留守的老人和小孩坐在屋前,打发着宁静的日子。这是贵州常见的乡村图景,也是扶贫队员熟悉的攻坚战场。2016年以来,高新区税务干部的扶贫足迹,从习水县到纳雍县,从裕民村到大营村。帮扶地区在改变,帮扶对象在改变,不变的是对扶贫户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对扶贫工作的用情用心。
http://file.tax100.com/o/202011/26/413_1606358705431.jpg?width=1080&size=128128
扶贫队员与村民交谈
圆瘫痪女孩的“自立梦”
高新区税务干部与袁晓霞结缘,是在2016年4月。丛山深处的裕民村,还是春寒料峭的时节。区局扶贫工作组一路颠簸6小时才到达大坡乡,顾不上舟车劳顿,立即到乡政府对接扶贫事宜。简单了解情况后,原高新区地税局党委书记、局长吴海冬迅速带领扶贫工作组成员开展逐户走访。第一家叩开的门,就是村干部重点提到的袁晓霞的家。
虽然已经初步掌握了袁家的情况,但亲眼目睹女孩瘫痪在床的景象依然让扶贫队员心头一紧。家徒四壁的房间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四处堆放着破旧的衣物,简陋的木板床上趴着一个身着明黄色睡衣笑容灿烂的女孩。一位中年妇女在为女孩擦拭着伤口,肢体腐烂的怪味让人下意识屏住呼吸。这一幕令扶贫队员目不忍视,但女孩和家人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原来,女孩今年23岁,父母兄弟共6人,家境贫穷, 命运坎坷却聪明懂事。7岁时一次严重摔伤, 导致她终身残疾,16年来一直卧床不起,如今,整个下半身肢体已高度腐烂,大小便失禁,全靠父母24小时护理,年轻的生命不知道哪一天就会走到终结……
在交谈中,扶贫工作组发现,女孩虽然身患重病,命途多舛,但依然阳光积极,不仅没有怨天尤人,反而感恩于父母、兄弟姐妹、邻里相亲十多年不离不弃的照顾,脸上充满了愧疚之情。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离开卧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家人减轻负担。
女孩的梦悬在了扶贫队员的心上,后来的故事忙碌而充实,就像一场爱心接力。工作组迅速向习水县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汇报包括袁晓霞在内的特困户情况。回到区局,迅速开展全局干部职工爱心募捐,同时积极联络地方媒体、医院、社保部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接一个的好消息陆续传来。在习水县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在扶贫工作组的积极奔走下,袁晓霞的弟弟免费就读公立中学;袁晓霞到习水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社保局特事特办为她办理并启用大额医保。为了让她得到更好的治疗,工作组又积极协调,助她转入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同时《贵阳晚报》《百姓关注》《松哥梅姐帮帮帮》等有影响力的地方媒体对她的遭遇进行了报道。各界爱心就像一股洪流注入了这个缺乏命运恩泽的家庭。在高新区地税局的倡议下,区内机关单位、企业、社会人士踊跃捐款,习水县政府也划拨了15万元爱心帮扶金,最终爱心捐款达37.33万元。
在各界善意的帮助下,袁晓霞于2017年2月完成双腿截肢手术,3月康复出院。扶贫工作组合理安排剩余捐款,为她在村里修建了一间小卖部,购买了种猪。仅仅一年的时间,这个卧床16年的不幸女孩,如今已经可以坐着轮椅,在便利店里忙前忙后,用自己的劳动贴补家用,不再需要父母贴身照料,真正实现了自立的梦。她因病致贫的家庭,也插上了脱贫的翅膀,开始展望未来光明的生活。
圆贫困学子的“上学梦”
“扶贫必扶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高新局扶贫工作组在结对帮扶中积极贯彻习总书记的扶贫理念,每结对帮扶一个村,必不可少的一项调查就是了解贫困户子女的受教育状况。通过保教育拔穷根并非易事,虽然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学费优惠、高等教育阶段有助学贷款等,但由于观念落后,家庭负担重,贫困学子很难心无旁骛地学习,主动、被动辍学的现象并不鲜见。
http://file.tax100.com/o/202011/26/754_1606358705540.jpg?width=1080&size=173520
高新区税务局赴纳雍县化作乡以麦小学开展助力教育保障“走进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众共度扶贫日”捐赠活动
裕民村贫困学子的家庭状况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艰难的经济状况没有阻断他们对求知的渴望,没有阻碍他们通过读书来改变家庭未来的决心。这当中就有马从菊、马从贵姐弟俩。姐姐马从菊就读于六盘水市水矿一中高二年级,弟弟马从贵就读于化作中学七年级。家中父母因早年务工时的一场意外,落下严重伤残,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无法自理。一家四口靠着低保和贫困补助勉强维生,状况窘迫。
“我们要好好读书,以后才能照顾爸爸妈妈。”姐姐马从菊对着弟弟说。与其他高中学生心无旁骛向着高考冲刺不同,坚强懂事的她也有自己的困扰,在相邻市读书的她总是会担心家中父母的日常起居。高新局扶贫工作组在助学调查中了解到她家状况后,迅速把她纳入长期助学的名单。助学名单中还有:母亲早年因胃癌过世的高三学生,父亲早年因车祸过世的兄妹6人,父母在家务农供养4名在校子女的家庭……7个特困学生家庭的名单形成以后,区局机关党委向全局干部职工发起倡议,号召大家奉献爱心积极捐助贫困学子,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共募集资金2.58万元,用于7个家庭每月的助学补助,持续到贫困学子完成高等教育。
除了重点帮困,工作组还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化作乡以麦小学由于经费缺口较大,导致缺少办公用品,教学开展困难。为让爱心惠及更多学龄儿童,助力大营村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区局再次发起爱心捐赠,向以麦小学共计捐赠价值8093.5元的教学物资,捐款1.2万元用于购买教学设备。受助学生纷纷表示将好好学习,立志成才,争做对家乡有贡献的栋梁之才,回报社会的关爱。
圆缺水山村的“通水梦”
纳雍县大营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可谓是一波三折。结对伊始,扶贫工作组就发现纳雍县大营村因为地理位置偏僻,地质条件特殊,村民祖祖辈辈望天吃水,日常生活依靠储存雨水和屋檐水,饮水安全状况十分堪忧,更制约了发展农业和禽畜养殖。
http://file.tax100.com/o/202011/26/987_1606358705638.jpg?width=1080&size=137159
高新区税务局对口扶贫点大营村安全饮水工程圆满竣工,七个村民组的328户家庭、1180多位村民喝上了安全的饮用水
高新局党委决心从源头上解决村民吃水用水问题。局领导邀请地质水文勘测专家多次赴大营村开展勘探,寻找地下水源。当得到无地下水不适宜掘井的结论后,区局党委没有气馁,而是重新谋划,积极奔走。通过4个月的前期接触,得到了贵州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瑞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的支持,约定由两家企业分别提供26.8万元的管材和20万元的施工费用,铺设管道进村,把管道铺到每户村民家门口,让村民用上放心、便利的自来水。
饮水工程实施过程中,区局扶贫队员协同村支两委组建3个工作组,对全村6个村民组328户进行实地入户调查,对饮水入户管材、闸阀、水表、龙头等进行测量统计。管材到位后,又与村民、施工队员同工同劳,在烈日下一同搬运管材、铺设管道。村民集体动员,男女老少主动参与施工劳作的场面,让每一个人心中都洋溢着暖流。最终,经过1个半月的现场施工,大营村安全饮水工程于2019年9月25日竣工。
http://file.tax100.com/o/202011/26/997_1606358705832.jpg?width=1080&size=102226
高新区税务局对口扶贫点大营村安全饮水工程圆满竣工,七个村民组的328户家庭、1180多位村民喝上了安全的饮用水
“在祖国华诞前夕,我们终于确保了饮水工程提前竣工,让全村328户,1180口人结束了祖祖辈辈喝望天水的苦日子,让大营村村民与祖国人民共同过上一个幸福欢乐的国庆节!”竣工仪式上,扶贫队员高庆平激动地说。水龙头里哗哗流淌的自来水,让祖祖辈辈缺水的村民们激动感慨。缺水山村有了水,除了生活条件上的改善,也有了开展农业、畜禽养殖的条件。
后记
化作乡党委书记赠与高新局的锦旗上写得好:“扶贫济困送温暖,真情帮扶解民忧”。开展扶贫工作四年多来,高新局坚持党委书记亲自谋划,扶贫工作组具体实施,干部职工全体动员;做到“机构改革期间不断档,班子调整期间不掉棒”,持续保证“扶贫工作组人手不减、帮扶力度不减、帮扶目标不减”;坚持以精准帮扶、民生帮扶作为全区产业帮扶的有力补充,深入贫困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做细致的工作,让扶贫帮困有暖暖的温度。
http://file.tax100.com/o/202011/26/734_1606358705994.jpg?width=1080&size=97694
化作乡党委书记向高新区局赠送锦旗
编发:贵州税务
来源:贵阳税务
http://file.tax100.com/o/202011/26/862_1606358706082.png?width=1080&size=23479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习水到纳雍的“圆梦”之旅——高新区税务局结对帮扶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