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政策君 发表于 2020-6-1 17:10:12

减税降费微课堂之《溪发说税》第75期:商品销售收入该怎么算?(上)

本帖最后由 平井桃桃桃 于 2020-8-10 14:48 编辑

有人说:“泄密不都是谍战剧里的剧情吗?
应该离我们现实生活很遥远吧?
”其实不然,日常生活中
我们的每一个不经意
都有可能分分钟造成泄密
泄密有时与我们仅一步之遥
又有人会问:“那防范泄密不都是保密部门
或者是保密人员的事情吗?
这与寻常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这里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
防范泄密,维护国家秘密安全
不仅仅是个别单位少数人的事情
而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日常生活中
都有哪些泄密隐患?
我们又应该如何去防范?
80后研究生泄露国家秘密,被判刑一年
01
微信办公给工作带来了一些便利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用微信办公导致的泄密案件
却在逐年递增

案例:2019年5月6日,裁判文书网上公布了一则《李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一审刑事判决书》,案中被告通过微信将资管新规的部分内容泄露给前同事,前同事又发到自己的微信群里,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最终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最终被告人李某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使用微信办公是发展趋势
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
对干部职工保密教育培训
质检员把新产品随手发朋友圈惹祸
02
pyq已经成为了展示自己生活的窗口
小到和朋友聚餐、大到结婚生子
但是pyq里可不是啥都能发的
一不小心就会惹来麻烦

案例:小斌(化名)在南京一家手机工厂当质检员,一天,他在生产线上检到公司尚未发布的最新款手机,随手发了朋友圈。这一举动给他惹来了麻烦,他被指泄露公司商业秘密。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小斌的行为很可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275万条银行信息泄密:行长卖账号,员工窃信息
03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到骚扰电话
房地产推销、保险推销
...
绵阳市的杨女士
每周都会接到来自小额贷公司的电话
实际上杨女士的信息已经被泄露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起银行信息泄露案件

案例:2016年6月,警方发现吴某(男,29岁,湖北襄阳市人)在其电子设备以及网络存储空间中提取个人银行征信报告多达120余万份。审讯中,警方得知吴某在胡某处购买征信系统查询账号一个,利用周末监管的时间漏洞,非法获取6万余份征信报告。
根据吴某、胡某提供的线索,警方进一步调查抓获了夏某(33岁,湖南邵阳人),案发前他是湖南省邵阳市某县农商银行一支行行长。夏某的好友姚某得知征信银行账号能赚钱,从夏某处以数万元的价格购买了征信系统查询账号。看似是出售账号,其实是租用,一般是两天时间,夏某就会修改密码。在本案中,直接出售征信系统查询账号的是一名辽宁省的一家银行的员工。
本次案件中的“中间商”、内线利用职务之便、非法交易公民个人征信报告,这也就是杨女士信息泄露的原因。



银行必须要堵住漏洞
管理好员工,普及好法律
而个人也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副校长因泄露期末试卷题目开除党籍处分
04
保密性是所有的考试中必须有的
这样才能保证公平性
为了防止考题泄密
通常会采取很多措施
但是有些人却利用职务之便
将考题泄露给部分考生

案例:2019年1月16日(考试前一天),江苏省靖江市副校长陶某通过微信将2018至2019年度小学期末考试卷分别发送给靖江市习上儿童托管服务部及青果教育培训中心,造成严重后果。还因为违反廉洁纪律,违规经营校外培训机构,违反政治纪律,对抗组织审查,最终被开除党籍处分,并建议市教育局给予陶某撤职处分、撤销教师资格。



我们身边发生的考题泄露不止一二
身为人民教师应当
做好每一份试卷的保密工作
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负责
微信算命游戏走红 当心隐私泄密被骗
05
“测算基因看你开什么车?”
“测试你是女神or女神经?”
近来,不少市民热衷在
微信上玩各种“算命”小游戏
贫富、婚姻、性格都可以
通过这些小软件“推测”出来
令不少“拇指族”趋之若鹜

案例:有市民在测试中发现,不少“算命”软件需要填写姓名、性别等个人隐私资料。这就意味着此类游戏将成为“帮凶”,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或者成为垃圾广告投放的便捷渠道,另外,很多网友的手机都绑定移动支付工具,随意填写则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钱物损失。



时刻把安全牢记心上
提高防范意识
切勿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这样才能防止受骗
那么,我们普通人在生活中
如何增强保密防范意识呢?
01.学习保密知识
学习保密常识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一定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了解泄密的危害性和违法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02.遵守法律法规
学习保密常识并掌握后,还需要我们自觉守法,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关于保守国家秘密的规定,使其成为我们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

http://www.tax100.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006/01/730_1591002612056.jpg
03.增强防范意识
间谍的目标是获取有价值的情报,或者制造有价值的事件。哪里有情报,哪里有价值,哪里就可能出现间谍。如我们发现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应立即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

http://www.tax100.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006/01/387_1591002612194.png
宁大大综合保密观、银行联合新新网
吃转靖江、网络等整理
宁大大联合宁德市国家保密局发布


宁大大丨素材来源
福州众享家丨排版编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别再这么做了,很可能你的行为已经造成泄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