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税务:脱贫攻坚路上中的点点微光
上世纪20年代,鲁迅先生在《热风》中写道“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诚然如斯,这种“发光发热”的精神,在兖州区税务局驻新驿镇袁村帮扶工作队的党员干部助力脱贫攻坚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火灾无情人有情
现年74岁的吴岱荣是新驿镇袁村的一名孤寡老人,也是袁村的精准帮扶对象之一。今年11月3日,她家中厨房失火,造成了不小的财产损失。
群众利益无小事,脱贫攻坚看行动。区税务局包保干部谭昌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吴岱荣老人,关心询问情况,孙欣然同志及时向局党委汇报。局党委划拨1000元慰问金,帮助她维修厨房、购置生活用品。包保干部协助村委会帮助吴岱荣女士进行电路更换,确保正常用电和生活。
“你们真是为俺们老百姓做实事啊,要不,俺都不知道该咋办了,太谢谢啦。”吴岱荣老人一手抹着眼泪,一手握着区税务局孙欣然同志的手,久久不肯放开。
孙欣然同志笑着说道,“老人家,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咱们脱贫的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以后您还得多注意消防安全,我们会经常来看您的。”
http://file.tax100.com/o/202011/21/813_1605895210098.jpg?width=1080&size=188764
真是一场及时“雨”
2020年9月5日,在兖州区新兵入伍报道现场,一对姐弟在说着告别的话,姐姐叮嘱弟弟到了部队后要遵守纪律,努力学好本领,保家卫国。小伙子手中拿着姐姐送的钢笔,眼中除了对家人的不舍,还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对姐弟不是亲姐弟,却胜似亲姐弟。这位知心姐姐是区局的帮扶干部——张晓雨,而这个小伙子是她的帮扶对象——新驿镇袁村的袁建康。
袁建康的父亲早逝,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青春,他就感受了来自生活的现实压力。从小在慈善学校寄宿,建康养成了朴素踏实的习惯,虽然腼腆寡言,却是个内心善良懂事的好孩子。
作为帮扶责任人,张晓雨同志积极和镇政府、村委会沟通,协助申请教育扶贫优惠,保证应享尽享。每次去家里,都要和建康聊很久。考上大学后,袁建康立志当兵,张晓雨知晓后,第一时间与新驿镇征兵办联系,帮助他准备各种资料。在得知袁建康体能较差时,张晓雨及时联系家里成功入伍的亲戚,给建康制定了体能提升计划。终于,袁建康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了入伍的体检,成为一名武警战士,圆了自己的军旅梦。
http://file.tax100.com/o/202011/21/271_1605895210190.jpg?width=1080&size=223064
在他踏上新征程的时候,张晓雨发了一个朋友圈——“向国家上交一枚好小伙”,照片中姐弟俩站在一起,笑靥如花。
不忘初心传帮带
兖州区税务局驻新驿镇袁村帮扶工作队共有8名同志,从二十多岁到临近退休,覆盖各个年龄层次,老同志们积极传递经验、把控方向,新同志们头脑灵活有想法,这是一支优势互补的队伍。
今年56岁的王永光是税务局的一名“老人”,日常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扶贫工作中,他负责帮扶袁村黄玉芹女士家。2015年,黄玉芹家还没有自来水,王永光老师立即协调村委会给她家安上了自来水,又帮她家门口铺上了地砖,避免了下雨天的泥泞。尽管去新驿镇袁村的路程遥远又颠簸,尽管王永光老师有肩周炎,但这五年扶贫攻坚的路上,他从未缺席。他的精神鼓励着这些年轻后辈。
“要做好访贫、问需、济困三篇文章,因人施策,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同步帮扶,俯下身来为老百姓做实事,确保脱贫攻坚落到实处。”驻袁村帮扶工作队的联络员杨文堂总是这样强调。
“兖州税务局的包保干部早就成为了帮扶对象的知心人和贴心人,村委会和帮扶对象都非常感谢区税务局为我们村所做的工作。”袁村村委会主任袁兴田说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