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税收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纳税人有感受
http://file.tax100.com/o/202011/19/424_1605761405213.png?width=999&size=1094855深秋渐凉,长江进入最美的季节,携一路风光旖旎、奔腾到海,眼前这片由长江冲积而成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如今早已从地理概念中超脱而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探路先锋。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以下简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年来,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正在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汇聚起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磅礴力量。
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国家税务总局陆续推出支持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 16 项税收服务举措和 10 项税收征管服务措施,构成了“16+10”的长三角一体化税收支持体系,助力长三角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于落地执行的税务新措施,纳税人有何感受?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破数据壁垒,
让企业“动起来”
创立于江苏省的苏州爱果乐商贸有限公司是国内儿童健康家居领导品牌。出于布局线下新零售的考虑,公司在安徽芜湖投建了集研发、制造、销售、供应链于一体的爱果乐健康智慧家居产业园。“原本以为跨省迁入安徽芜湖会很麻烦,没想到 1 天就办完了。”爱果乐——芜湖诺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陈向林表示,“多亏了长三角区域内企业跨省(市)税收迁移服务的新举措,原本需要 15 个工作日办理的业务,现在我们只花了 1 天时间就办理了迁出迁入手续,相关权益还可延续享受。两地税务机关能够‘即时办’‘自动接’,区域间流动更方便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要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为税收服务和改革指引了方向。一体化,要素自由流动是关键。以前,烦琐的手续、大量的材料,各部门间缺乏协同联动机制所导致的数据壁垒阻碍了要素流动。为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半小时生活圈”,长三角各地税务部门发挥自身优势,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做出税务贡献。
过去,从一个省迁移到另一省,需要企业来回奔波于迁出和迁入两地的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税务、银行等至少 6 个部门,先在迁出地、迁入地办理原执照迁出、迁入变更,再回到迁出地办理原税务注销、银行账户销户,最后再到迁入地办理税务开户和银行账户开户等,办理时间至少15 个工作日。
随着“便利跨省企业迁移业务办理”措施的实施,目前,长三角区域纳税信用级别为 A 级、B 级的企业,在区域内办理跨省( 市 ) 迁移手续,只需迁出地税务机关即时将企业相关信息推送至迁入地税务机关,迁入地税务机关自动办理接入手续,企业原有纳税信用级别等资质信息、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等权益信息可以完全承继,打破地域间原有的数据壁垒,真正实现区域内纳税人跨省迁移,纳税信用数据共享,做到纳税人“少跑路”‘,让大数据“多跑路”。
“要为税务部门点个赞,像我们这样信用等级良好的企业,直接通过迁移方式就可将企业涉税信息传递到上海,刚才青浦区税务局已经通知我们领取税务 U-KEY 和发票了。这离我们完成商事登记变更手续还不到 1 天时间,速度太快了!” 上海小西几家居有限公司(原昆山酷尔家居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万惠说。
以宁波为例,自 2020 年 5 月长三角便利跨省企业迁移业务落地实施以来,宁波市已有 46 家企业成功体验跨省迁移新流程,其中 15 家企业通过新流程成功落户宁波。新举措累计为纳税人节约办税时间超过 230 天。
跨区域通办,
让距离不是问题
为方便纳税人在长三角苏沪浙地区就近选择实体办税服务场所跨区域申请办理事项,今年 8月 19 日,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三地税务局共同签署《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涉税事项跨区域通办合作备忘录》,推出首批 4 类 15 项涉税事项跨区域通办清单。
江苏广吴建设园林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市政及园林绿化的企业,随着长三角市场一体化加速融合推进,公司经营范围逐渐拓展到了安徽地区。“以前每完成一期项目,都需要拿着在吴江区税务部门开具的《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表》到滁州市的办税服务厅办理报验登记,并进行预缴申报,最后再回到杭州公司开票,至少要跑两三趟。”该公司财务人员茆宁表示,“现在,我们通过电子税务局就可以将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报验、申报、预缴一次办结,太方便了。”茆宁是长三角中众多享受便利办理跨省涉税业务的企业人员之一。据测算,长三角区域每年约有 20 余万户次跨省报验业务,此项服务预计可减少纳税人往返税务机关 40 余万次。
为促进跨区域业务“同城化”办理,青浦、吴江、嘉善三地税务机关不断加强三地的业务融合沟通,彼此在当地办税服务厅互设自助办税终端,提供跨省打印完税凭证和纳税记录等服务 ;在办税服务厅设置“长三角一体化服务专窗”,对接示范区涉税业务办理 ;搭建远程视频连线咨询平台,为纳税人提供“面对面”的涉税咨询等。
上海乾朗精密器材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顾微冬说 :“几年前公司因产业布局调整,生产线迁移至嘉善县姚庄,但是总部仍设在青浦区。涉税事项跨区域通办以后,我们只需要按照统一的办税指南,到最近的办税服务厅就能完成两地业务的办理,真的很方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好处,我们最有体会。”
国家税务总局嘉善县税务局局长朱雪祥表示,下阶段,示范区内的税务机关还将围绕税务总局出台的 10 条举措,大力推进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按次申报除外)、土地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五税合一”按季度申报。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持续丰富跨区域涉税事项通办清单,并加速推进税种综合申报、建设智慧税务、探索电子发票应用等方面的探索实践,为便利长三角地区企业办税、推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税务助力。
统一“度量衡”,
让执法“一把尺”
坐落于上海市青浦区的上海香海织带机械有限公司,在江苏吴江等地设有分支机构,该公司负责人汪剑平表示 :“在多地经营中,由于疏忽大意,企业曾经发生过未及时申报的情况。在看到‘首违不罚’的清单后,我们深有感触,这一包容性的举措是实实在在的,给了企业自我纠错、自我改正的机会,最大程度降低了行政执法对企业运营的不利影响。”
汪剑平赞不绝口的“清单”就是《长江三角洲区域税务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清单》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申报发票类税务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宁波五地税务部门于今年 8 月 1 日起统一执行,这是税务部门继支持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16 项措施后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全国首次对跨省市税务行政执法行为裁量权实现“同事同罚”、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统一了区域行政处罚标准,实现区域内“执法一把尺子、处罚一个标准、行为一个准绳”。
“别看一次罚款金额就 50 元、100 元,影响可不小。前阵子我们刚刚通过‘税银互动’成功申请到了贷款,如果存在税收违法行为并受到处罚,进而影响企业信用等级,可能就无法顺利享受贷款政策了。”谈到“首违不罚”清单,浙江省嘉善县瑞亚木业公司的法人代表陈卫东说。执法标准一体化不仅体现在税收规范的统一,还体现了对市场主体的包容和善意,尤其是给初创企业、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较为宽松的营商环境,激发创业热情。
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政策法规处处长余文华说 :“税收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税务部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本次三省两市联合发布《关于公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第一批涉税事项跨区域通办清单的通知》,是上海税务部门联合长三角区域兄弟省市主动发挥税收工作‘融入一体化、服务一体化、推进一体化’作用的一项具体落地举措,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执法尺度,体现包容审慎的现代监管理念,做到相同情形相同处理、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对于打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助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路风雷激荡,一路歌声嘹亮。
长三角区域的税务部门在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而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为全国办税便利化积累经验、提供借鉴。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幅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图景会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熠熠生辉。
来源:中国税务杂志社
http://file.tax100.com/o/202011/19/460_1605761405444.jpg?width=640&size=45464
http://file.tax100.com/o/202011/19/374_1605761405580.gif?width=187&size=60693
http://file.tax100.com/o/202011/19/876_1605761405704.gif?width=187&size=6069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