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政策君 发表于 2020-5-30 15:00:13

【纳税资讯】纳税信用等级有大用处!不要与这些福利擦肩而过~

本帖最后由 奈奈 于 2020-7-7 16:48 编辑

“扬团旗 战疫情”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选(二)
http://www.tax100.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005/30/674_1590822010103.jpg
http://www.tax100.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005/30/928_1590822010128.jpg
青年人在此次防疫攻坚的战役中展现出
自强、团结、创新、乐观的青春蓬勃力量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
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下面就来看看鄂州市税务局
在防疫期间的那些最美青年工作者们!

你是最帅逆行人

(舒翔,1991年5月出生,湖北鄂州人。2014年7月参加税务工作,现为鄂州市税务局办公室一级行政执法员)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看到了许多平凡而伟大的身影。在这场特殊的战“疫”里,每一个逆向而行的身影都值得致敬与铭记。而还有一些人,他们虽然不是白衣天使、不是社区工作人员,却每天背着包、拿着相机、扛着摄像机,冒着被病毒感染的危险,以另一种姿态披挂上阵,奔波在疫情防控最前沿,记录下一位位最美的逆行人,记录下一幕幕时代的记忆。
我身边也有这样一位“幕后英雄”,他,就是市局办公室副主任、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省旅游摄影协会理事邱良明。
说起邱主任,大家肯定都很熟悉。单位组织的大大小小各种活动,往往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拿着相机,举起镜头,穿梭在人群中,只为找到最合适的角度,拍摄最美的瞬间。
别看他平时总是笑眯眯的,但工作起来却是一丝不苟,忘我投入。疫情防控期间,他不分昼夜冲在抗击疫情最前线,从上门入户做信息采集、防疫宣传,到进驻社区参加防控值守,他从来没有怨言,也从来不会缺阵。
2月14日,我们接到市防疫指挥部通知,要对洋澜湖一号小区10栋进行24小时封闭防控,邱主任主动请缨,来值这第一个夜班。当天晚上,天气很恶劣,救灾帐篷被狂风掀开,雨雪交加,等邱主任修好帐篷时,从头到脚都已经被淋湿。
收拾好后,他看到手机上的信息,才恍然到这一天还是情人节,便给妻子拨打了视频电话,问候她节日快乐,也与家中80岁的老母亲、5岁的小女儿视频团聚,告诉他们不要担心。他的妻子在民政部门工作,同样承担着防疫值守任务,夫妻两人相互鼓励、相互扶持。“晚上很冷,一定要注意保暖!家里有我,一切都好。”听着妻子的叮嘱,邱良明心里暖暖的。
在履行好自身防疫责任之余,邱主任始终没有放下他的相机,没有放下他热爱的摄影事业。每天,他都背上照相机早早出门,一出去就是一整天,辗转于各个“战场”进行拍摄,11个社区、39个小区、11个村,都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邱主任说,这是一段珍贵的记忆,他希望能够多拍一点,尽可能让所有人都能留下照片作为纪念。
“多拍一点”是他这段时间说得最多的。疫情期间,外面的饭店都关门了,他都是从家里带一些干粮放到摄影包里,中途饿了就吃点儿。他一人身兼多职,摄影、选片、修片、制作、发布,因为想及时地把抗击疫情一线最新的照片发送出去,那段时间他都是连轴转,在家修图修到深夜,睡不了几个小时,又接着开始第二天的防疫值守或是外出拍摄。
连续80多天,他穿梭在鄂州的大街小巷。与响应国家号召,“宅家”隔离的普通民众相比,为了捕捉更多真实、动人的瞬间,他平均每次外出拍摄的行走里程都在20000步以上,成为了“朋友圈”当之无愧的运动达人。截至目前,邱良明已累计拍摄照片26000多张,共计180多个G,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他的作品在鄂州各媒体上都有转载和引用,好评如潮。
邱良明深入一线的勇气担当和敬业精神得到了市委宣传部的肯定,3月6日,市委宣传部特约邱良明参加全市的疫情防控宣传,为贵州省援鄂医护人员拍照留念。
接到委任后,他立即奔赴各大医院、各隔离点,为贵州省400多名援鄂医护人员拍照。一开始,他也有担忧也有紧张,毕竟没有专业的防护设备,也没有专业的防护知识,就这样一头扎到最前线。但是,他跟我说,有时候拍着拍着,不自觉就热泪盈眶,每天看着他们防护服上为自己打气的口号,看着水雾弥漫的护目镜,还有因长时间佩戴口罩而有了深深勒痕的脸庞,让人感动,更让人心疼。白衣天使们用他们无悔的青春,诠释了什么是医者仁心,什么是大爱无疆,越是近距离去拍摄、去接触,就越能体会“贵州鄂州,风雨同舟”背后的厚重。
身为“战地记者”的他先后30余次到最前线,用40多组照片记录下医护人员与疫情斗争的情景,并与多位医护人员结下了浓厚情谊。邱良明组织拍摄的欢送照片,得到鄂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以及贵州医大附属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等医疗队肯定。5组图文被《鄂州基层党建》《天天鄂州》《鄂州市摄影家协会》等公众号采用,同时还被评为鄂州市文艺界抗疫先进个人。
可能跟他爽朗、幽默的性格一样,在他的照片里,有社区值守时的坚定目光、有物资搬运中的丰沛活力、还有国旗党旗下的灿烂笑容。从他一张张的作品里,听得到军令状、听得到冲锋号、也听得到胜利的凯歌!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最是危难,才见初心使命。在这场不见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大像邱良明这样的“幕后英雄”,党旗所指、心之所向,传递希望、传递正能量,传递战疫必胜的信念。
26000多张照片里,都是你对其他逆行人的记录,今天,我们也想为幕后的你鼓掌,你,也是最帅逆行人!

你守“小家” 我护“大家”

(尹扬,1991年2月生,湖北鄂州人。2012年7月参加税务工作,现为鄂州市税务局办公室一级行政执法员)

“我理解你的决定,我会照顾好咱妈和肚子里的宝宝,你不要有顾虑,去守护‘大家’!”分别时,孕妈陈淳向丈夫尹扬说道。今年29岁的尹扬是市局办公室的一名干部,妻子到疫情严峻的3月份已怀孕9个月,母亲经过头部手术后听力受损,走路都不稳。疫情期间,带着对妻子和母亲的挂念,尹扬和同事一同坚守在战“疫”的第一线。

上阵“父子兵”,一个都不落

尹扬和陈淳都是90后独生子女,加上双方父母,构成了传统意义上的6人大家庭,这个即将出世的宝宝自然成为了家庭的焦点。也有人好心劝说尹扬,“你们楼栋本来就有确诊病例,现在又到其他封控楼栋工作,万一把病毒带给孕妇,晓不晓得多危险啊!”尽管如此,陈淳在担忧中还是决定支持丈夫的工作,尹扬有时要给确诊过的住户上门送物资,返回家中时,只能洗手、洗手、再洗手,消毒、消毒、再消毒,和家人保持一定距离,最大限度消除潜在危险。
大家庭的“男将”们在疫情中“尽锐出征”,“父子兵”3人在各自单位的包保点投入到战“疫”第一线。由于抗疫期间交通管控,尹扬的父亲老尹翻出“尘封多年”的自行车,从鄂州老城区住处骑到包保的范墩村值守40多天,每天伴随着“咯吱咯吱”声来回20多公里,回到家早就汗湿了,衣服上都浸出了盐霜。岳父老陈家住浠水县,在包保福利院的帐篷里值守,一天夜里狂风呼啸,疾风骤雨掀垮了帐篷,被褥全部被打湿,老陈也淋成了“落汤鸡”,却依然在风雨中坚守岗位,守护特殊群体的健康晚年。最小的“男将”尹扬在市局包保的月畔湾社区参加抗疫工作,值守点离母亲和妻子的直线距离只有100米,在服务群众时,常常“三过家门而不入”,在换班休息之余,又经常赶回阵地帮助搬运物资,服务确诊过的病例也毫不推辞。面对群众的感谢,他只质朴地说道,“如果党员不做,谁还来做呢?如果没人管病例的‘小家’,哪会有和谐稳定的‘大家’呢?”
这3位“父子兵”,虽然战斗地点不一样,所属“番号”也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党员。
面对疫情,“男将”们不顾家里的特殊情况,毅然冲锋在前。面对疫情,“女将”们也没有对“男将”的选择作出任何阻挠。因为他们都知道,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战“疫”必将夺得全面胜利,春天必将如约而至,宝宝也必将如约而至,宝宝将为他们的选择而感到自豪!

工作“夫妻档”,夫唱又妇随

由于办公室工作的特殊性,平时加班加点即是常事。疫情期间,为了更好保障政务运转、文秘宣传等工作,办公室战线的同志要么在防疫点上仰首战斗,要么在办公室里埋头“码字”,做到了“防疫不松劲,工作不断档”。
“戴姐,我想采写几对战‘疫’夫妻的故事,你的爱人在医院一线奋战很多天了,能不能了解下具体情况?”
“熊科长,您为了帮特殊居民修理家电,手都弄出血了,方不方便深入采访一下?”
“陈主任你好,听说鄂城区局为爱心捐赠企业落实税收优惠很有一套,请问具体的细节和数据?”
……
尹扬的微信提示音、电话铃声总是响个不停,采写、编辑、审稿、推送……每天都有大量的素材和稿件,他都加班加点、耐心细致地进行处理。“咱们税务的先进人物、好故事太多了,没能百分之百展现出来,虽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我还是感到惭愧……”他惋惜道。
传统媒体宣传是尹扬平时承办的工作之一,但特殊时期传统纸媒暂停了发行,于是在领导的鼓励下,尹扬不但开辟了网媒、美篇等新媒体战场,还利用休息时间自学视频制作。不会做视频,就找人请教、网上自学;没有专业软件,就自费购买;拿不准风格,就做出四种风格给领导选择……
“这么晚了,你不睡我也睡不着,我来帮你出点子吧!你看这个妇女节专题的抗疫宣传,我觉得站在女性角度,加上一些祝福元素和温馨氛围会更好,比如这样……”尹扬在家加班时,陈淳也总是挺着大肚子陪着一起熬夜,夫妻齐心,不断为传播税务正能量、唱响税务好声音添砖加瓦。
抗疫期间,在全市税务系统共同努力下,已在网上制作发布战“疫”主题长篇宣传5期;制作 “鄂州税务战‘疫’掠影”系列视频;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发稿60篇以上(其中省级25篇),全市税务系统平均每天就有1篇宣传稿被省级、市级媒体平台采用。
一位叫“清泉”的网友评论,“税务女同胞的事迹确实感人至深”;一位叫“罗玲”的网友评论,“虽然都是小故事,但感动到了我!”……看着这些素不相识的网友留下的评论,尹扬觉得一切努力也便值得了。

2小时变成2分钟

(詹洁菲,1993年9月生,湖北鄂州人。2015年9月参加税务工作,现为鄂州市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税源管理股一级行政执法员)

4月24日,鄂州市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税源管理股科员詹洁菲接到一位吴女士的咨询电话:“你好,我买了一辆国产小轿车,因为疫情原因一直没缴车购税,现在想来缴税,需要带什么东西啊?”
经过沟通了解到,该纳税人住在鄂州市较为偏远的梁子湖区,如果到征收点来缴税,需要驱车2小时。于是小詹耐心地向吴女士介绍到:“疫情期间我们推出了‘非接触式’办税渠道,现在大部分车辆购置税业务都可以网上办,像您这样的情况可以不用到税务大厅来,直接在家通过手机微信就可以完成缴税。”
“真的吗?那怎样办呢?”吴女士听后,好奇地问。
“操作流程已经发布在鄂州税务官方网站,您可以学习操作。” 小詹回答。
吴女士一听,话音一沉:“我年纪大了,文字的东西不一定看得懂,也不像年轻人会上网会玩手机呀!要是搞错了还多了麻烦,我还是保险起见,到你们前台去办吧!”
小詹听后觉得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要想办法让这类不懂操作的纳税人也能轻松享受线上办税的便利!”小詹在电话这头沉思了片刻。这时,一个念头闪过:“我们可以按照文字版的操作流程亲自操作一遍,将整个过程制作成视频,这样就能降低学习门槛,让人一目了然,更放心地操作!”
小詹向股室负责人涂国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涂国明表示非常赞同。小詹当即通过电话再次与吴女士沟通,吴女士高兴地答应等候操作视频制作完成,尝试在线上操作。
涂国铭立刻召集车辆购置税宣传团队,收集操作画面截图,撰写宣传讲稿,拍摄现场实景,录音剪辑素材,加班赶工了两天两夜,制作完成了包括电子税务局、自助缴税终端、手机微信3个版本的线上操作视频。视频不仅有操作画面,同时还配合人声同步讲解,简洁明了,生动活泼,指导性强。
视频经过上级部门审核并在鄂州税务官方媒体发布后,小詹第一时间联系了吴女士,将视频通过微信发送给了她。没过多久,小詹收到吴女士的消息:“我缴税成功啦!以前我们这些偏远地区的人缴税来回要跑半天,没想到这次居然只用了2分钟就搞定了!网上缴税真方便,太感谢你们了!为你们税务部门细心的服务点赞!”
小詹将吴女士的这条消息分享给车辆购置税宣传团队的队员们,大家不约而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周末清晨的暖阳(李专事,1991年9月生,湖北大冶人。2017年9月参加税务工作,现为鄂州市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办公室一级行政执法员)

周末晨醒,拉开窗帘,看起来是个艳阳天,想着“春光无限好”,适合出去走走。便爬起洗漱,穿戴整齐,带好口罩,慢悠悠晃荡出门。
沿着每日上下班的古城路,径向江边公园,路遇好多晨跑的勤快人。及至江边武昌门楼,十字路口等红绿灯,忽想起,鄂城封控管理的某个夜晚,同事从值守点归家途中拍摄的一段短视频,正是沿江大道这一路的风景:道路两侧华灯初上,街边树上挂着五彩斑斓的彩灯,绚烂而耀眼,仍然残留着过年热闹的气味。可当时那刻看着灯光映射在高高低低的灌木丛,往常人来人往的宽广马路空荡荡的,悄无声息,一片孤寂,让人心里一阵发酸。“我的城市生病了,希望它快些好起来,期盼春暖花开,按下‘重启键’的那天!”是当时所有人的共同愿望吧。
时隔两月,整个城市恢复生机,人声鼎沸、热闹繁华渐次袭来。走入熟悉的江边公园,映入眼帘的景象让人沸腾:一招一式缓缓比划太极的功夫武者,身姿灵活而又矫健;伴随欢快音乐翩然起舞的大妈,舞姿优美而优雅,丝毫不输舞台上的专业舞者。沿着石子铺就的小路向前走,路边草坪上黄的、粉的、白的,一簇簇的小花,开得极其绚烂。还未走到场地中央小游乐场,就能听到笑闹声:滑滑梯的孩童、荡秋千的少女、吊嗓子的奶奶……果然如同以前一样热闹。
迎着朝阳往前走,有一个小小的广场,被一株株或大红、或浅粉、或粉白的盛开月季包裹着,偶有一株开出双色月季,爱花之人围观驻足欣赏,间杂有人“与花比美”,好一幅“人比花娇”的美景图。倚于江边栏杆,江滩边不少垂钓者,“风雨自来,我自岿然不动”。观音阁耸立江面,底部大石清晰可见。江面运沙船只,轰鸣声来,真是好听!回望不远处,鄂黄大桥隐隐约约,通途两侧。
徐徐向前,十余米高的孙权雕像,耸立广场中央。广场四周散落着挥舞“扫把”,一笔一画书写,书法家们兀自沉浸诗篇中;各执黑白棋子,棋手厮杀正酣,周身环绕不少静待输赢的“真君子”;树荫下窜来窜去的男娃女伢,身后步步不丢的大人扯着嗓子喊着“慢点慢点”……一路慢慢行来,惠风和畅,阳光正好,被热闹的景象所感染,举起手机,沿途拍照,欣喜间,也迫不及待将这份安然美好分享给好友。
太阳缓缓升起,暖暖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是立竿见影的温暖。带着愉快的心情,回家。路上,想着,也许下个周末,可约三两好友,去美丽的西山公园探探险!

后疫情时代的浪花

(王堃,1993年11月生,湖北鄂州人。2015年7月参加税务工作,现为鄂州市税务局稽查局办公室一级行政执法员)

年初时候正是整个疫情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还记得那时每天看着数据图那锐角上扬的感染及致死率,仿佛整个外界的空气也随之胶凝,混杂着莫名的危险。
当这一切如潮水般退去,仍是心有余悸。
如今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趋于稳定,报道的零星数例亦如近海时翻腾的浪花,却也提醒或有“潮”来再起的风险。相比之下,大洋彼岸的世界在川建国的系列神奇操作下,总是恍添魔幻主义色彩。
然而。
那些倒在了这场战役中的人们,我们无法忘记。
他们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或许有的已没有家庭。死生亦大矣。他们不该是,也绝不能只是,一串冷冰冰的数字。
早前看过一个新闻报道,讲的是那些感染新冠肺炎,经过诊治得以痊愈的群体,当他们重新回归生活试图融入社会时,却遭到了周边人的歧视和排挤。
我想被重创的不仅仅是个体,被拷问的或许还有人性。
易地而处,换作我是街坊邻居,我又会是怎样的反应?是敞开心扉待之如往常?还是退避三舍畏之如虎?
不过我想,在后疫情时代,人与人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所面临的最大危机,就是信任危机。
就如同《三体》中黑暗森林法则,“猜疑链”。我不知此刻所面对的你是否带有病毒,亦或者昨日之你是安全的,今日之你会不会因为期间接触了谁,触碰了什么而变得吉凶莫测。
也不敢再在陌生的环境停留,因为我不知它曾有怎样的过去。
西方媒体曾一度叫嚣所谓“群体免疫”,颇类似于《三体》中的“安全声明”,“光速隔离带”。我记得在大西洋探险时代,当欧洲殖民者踏上北美洲土地,由于自身抗体能力的差异,导致天花在印第安原住民中肆虐,死伤无数。换而言之,人与人之间所谓的“抗体免疫”,总会有差异程度区别,终会形成一方对另一方的独占性优势,将不可避免走向个体间的封闭。
或许最好的选择,就是待在各自相对熟悉且舒适的环境区间?
不敢深想,有时我也觉得自己太过悲观。
疫情期间每个人对生活或多或少都有新的领悟,我只是觉得,人,归根结底终只有此生此世。没了,那就是没了。千秋万岁名,一无所有。说起来或许有点唯心,但你,就是你所观、所知、所感、所悟的世界的全部。所以,要善待生活,热爱自己。
说点轻松的吧。前段时间B站上一部名为《后浪》的视频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此我不置可否,多元化的时代应当允许多元化的声音。时代与时代之间都裂变着鸿沟。之前教过三个月的书,带的那帮孩子大多是02年的,今年正好参加高考。平日里私交甚笃,也很好奇他们这代人的成长与想法。后来我发现,得嘞,完全无法理解。他们有独特的饭圈文化,有所谓的“好友扩列”,有比之当年火星文更难理解的新新语言。对于这一切,我都理解并予以尊重。因为我最反感的事情之一就是好为人师,强行灌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间该回答的自会回答,历久自明,不必急于求白。
不过现在的媒体,似乎正在把现代的变成传统的,把时代的变成“广场舞”的。
可救救咱们这代人的审美吧。
以上,是一朵欢腾“韭浪”的自白。

充满生机的日子,真好

(邵苗,1992年6月生,湖北天门人,2015年7月参加税务工作,现为鄂州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检查一股一级行政执法员)

2020的关键词是什么?“突如其来”“义无反顾”“不计生死、不论报酬”…当这些词从脑海涌出,眼眶亦随回忆一起酸涩。微博上字字泣血的武汉同城互助帖子我没有忘记,一批接着一批舍小家为大家的医护人员星夜奔赴湖北的身影我没有忘记,周遭亲朋好友为筹集捐赠防护物资四处奔走的脚步我没有忘记,逆行者们搭在卡点24小时值守的帐篷我也没有忘记。
时间回到岁初,湖北各城团团喜气迎接新年,车站码头挤满面带喜色归赴家乡的人群,那时那刻,并没有人能预知到疫情的可怕。20日,钟南山院士奔赴武汉,凝重警示“新冠肺炎可以人传人”。于是,敏觉之人开始买口罩、囤生活物资,提醒身边的亲戚长辈出门务必戴口罩,不聚集。
年初三,鄂州封城第5天,接到单位通知开始上班。上班伊始气氛较为紧张,一名同事感染,全省感染和死亡人数也不断攀升。内心虽然些许恐慌,但面对单位安排的防疫任务,身边同事们无一人退缩。做好自身防护后,大家陆续进驻包保社区挨家挨户摸排登记,派发防护物资。
2月17日,主城区封闭管控升级,所有人员一律不得擅自出入。于是我们增添一项新技能--“代购”,每天统计居民需求,代买食物、药品、老幼必需用品等。2月的天寒气凌冽,也许是想到自己能为这场全国性的“战疫”使出一份力,内心却暖暖洋溢,充满干劲。
近月余的坚持,我们的城市疫情持续向好,城区逐步下调管控级次,居民可以自行出门采买物资,我们的部分职能光荣“下岗”,工作内容随之调整,但每天24小时的轮班值守依旧没变。
我所经历的疫情,也许你会觉得轻松平凡,既没有生离死别也没有感人肺腑。但是当看到新闻报道中疫情越来越严重,看到朋友圈好友为父亲求床位的信息,当看到身边不断有人感染甚至死亡,你问我们真的不害怕吗?当然怕的,和小时候那场“非典”一样,我也会半夜躺在床上怀疑自己是否已经感染,也会担心自己会不会死。现在想来或许幼稚可笑,当时的恐惧却没有半分作假。
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湖北各城逐渐恢复了以往的生机,朋友圈被各种赏花靓照刷屏,路上车流人群来来往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充满生机的日子,真好。

社交距离远了 心理距离近了

(李文,1980年1月生,湖北武汉人,2014年7月参加税务工作,现为鄂州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办公室一级行政执法员)

有人问我,为什么会主动回葛店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我觉得我内心的答案和所有共同经历过的人一样,“坐不住啊,总觉得要做点什么”。每天电视上、手机上、社区里播放着各种消息,我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跟死神抢人,可也不想坐在家里等,这个冬天实在太长太长了。
武汉封城当天,葛店也同步进入紧张的防控状态。有多紧张,从留守单位同事的工作细节中能感受一二,一天三顿泡面,吃饭时间不超半小时就去轮班。早期物资的匮乏不仅体现在伙食上,从各种花色口罩上亦能看出一二,蹲坐在家里的人们都会焦虑的到处寻摸买口罩,到包保村参加疫情防控的同事们更是刨箱底拿出了多年来的存货。那个时候正是新增感染人数不断往上攀升的时间段,一声咳嗽或者打个喷嚏心里都忍不住犯嘀咕,自己是不是感染了,感染了自己没关系,连累了家里人该怎么办?谁心里没怕过?可也没时间去纠结和犹豫,先冲上去再说。
从大年三十开始,顶了半个月的领导和同事们身体开始出现各种不适,再没有合适人员补充进去,恐怕真的会有人由于免疫力下降而扛不住病毒侵略,我越想越坐不住。居家期间除了一直观察自身状态,更多时间是拿来研究离汉的规定和程序。2月8日元宵节终于办好了离汉手续返回葛店,感觉真的是碰运气,因为过了2天就听说手续收紧了。我庆幸由于我的到来能让同事们有喘口气的时间,我更庆幸自己能参与战斗而不仅是见证。
2月15日下了好大的雪,单位组织去给包保村的村民送蔬菜,进村入户是我们曾经每个月都要开展的工作,可那天村民的表情与往日是不同的,不能聚集的日子里,我们的到来仿佛是亲戚来串门子,仿佛送的不是菜而是火盆子,每句感谢后面都要带上几句“你们真不容易啊!”那天就感觉雪是暖的。
2月21日我们接到开发区防疫指挥部安排的新任务,包保5个小区的疫情防控,我被分配到局长带队的第一小组金汉花园,别看小区名字带“花园”,去到现场却完全无法下脚。这是一个没有物业的老旧小区,所有的垃圾都堆放在楼栋门口的露天水泥槽中。在未来的日子里,这贴着封条的楼栋门口就是我们的“家”,于是我赶紧先把垃圾清理干净,进行一次全面消杀,让我们组有个能落脚的干净地儿。到了晚上寒意渐浓,帐篷还无法到位,但折叠床和军大衣已经送来,我裹着大衣坐在折叠床上,看看月亮,看看手机,然后看到对面穿着志愿者服装的社区工作人员,他穿着单薄的外套坐在一个小板凳上耷拉着头想睡觉,聊起来才知道他是来替他老婆值夜班的,夜里太寒,怕老婆受不住。这样的寒夜,有多少夫妻档、父子兵都守护在千家万户门前。
帐篷搭起后,我们一组9人迅速组建了临时党支部,并于3月3日夜间召开了党支部生活会,推选“老叶”当选支部书记。那晚,讨论着习总书记说过的话,聊着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和我们的心情,局长用诙谐的语言讲着多次差点“踩坑”的故事,我们几个也不知道是笑得发抖还是冷得发抖,曾经台上台下听发言,如今促膝长谈听故事,我们感触更深,距离更近了。
帐篷里队员渐渐多了,小区居民也慢慢熟了。慢慢的,我们成了临时物业人员,他们有啥事情都会来找我们,这也是一种特殊时期的信任。有天晚上,2号楼有户居民家里停电了,这种时候请人上门修理不太可能,我只好联系局里叶师傅一起去人家里,帮他们修好了电路。最怕的是有居民在夜里发作急性疾病,3月7日晚上十点,有个姓李的女士要出门,说是腹痛近20个小时希望能送去医院,她当时脸色已经苍白,我测量体温并不发热,考虑情况紧急,而且无法短时间安排应急保障车辆前来,赶紧向领导汇报迅速开车前往20公里外的大湾卫生院。路上为了让她保持清醒,我得不断的大声跟她说话,到了医院诊断后,治疗方案是输液,我就一直陪着她,直到打完针再送回来时已经是凌晨三点,我很清晰的感觉到当她忍痛忍了20个小时不得不走出家门的时候,我们值守队员就是她唯一的依靠,在医院里我们就是她最大的安全感。
解决居民 “菜篮子”、“米袋子”和“药盒子”的需求问题更是我们日常工作。说起心理辅导,最拿手的还是“老叶”叶贵生,操着一口地道的葛店方言拉家常,能把吵架的夫妻劝和了,把焦虑孩子学习的妈妈说舒心了,把孤独的老人说乐呵了,把沮丧的人说振奋了。家住金汉花园3号楼的廖先生就是个例子,夫妻俩都有点身体残疾,平时在附近市场卖菜为生,封城一个多月,虽然生活方面都没有困难,但一想到疫情对经济来源影响较大,两口子心理负担都很重,老叶隔三差五的就上门去唠唠嗑,有时给出一些中肯的建议,有时现身说法,拿自己幽上一默,来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帮助他们度过这封闭的2个月。
封闭的几个月,为了安全大家的社交距离拉远了,但心与心的距离靠的更近了,结束值守的那天,有的居民要请值守队员吃饺子,有的居民给我们值守队员点歌感谢,有的社区还给我们送锦旗,我想最可贵的是这份难得的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抗新冠疫情感吟

(李琼珊,1970年10月生,湖北鄂州人。1988年10月参加税务工作,现为鄂州市税务局西城区税务分局税源管理二股股长(正科级))

新型冠病起江津,
惊动中央和万民。
众志成城投抗疫,
齐心协力战瘟神。
递书请战趋前线,
含泪救人捐重金。
守护平安于此役,
聊赠华夏一枝春。

鹧鸪天●致抗疫前线税务人员

(周珊萍,1978年12月生,湖北鄂州人。1998年参加税务工作,现为鄂州市华容区税务局办公室办事员)

庚子妖风漫卷来。居家闭户阻瘟灾。为民请愿驱时疫,税务人员当壮怀。
扶正气,扫阴霾。忘身不怕染尘埃。且看寰宇惊雷起,剑斩邪魔霁日开。

无题

(朱志成,1990年12月生,安徽芜湖人。2016年7月参加税务工作,现为鄂州市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纳服科一级行政执法员)

忽逢新冠疫,
怅怅忍隔离。
候至葭灰见,
休明必有期。

携手抗疫税助力 复工复产添动力

(李婷,1995年7月生,湖北鄂州人,2016年7月参加税务工作,现为鄂州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收入核算科一级行政执法员)

疫情期间,税务干部与医务人员、生产工人携手聚力,对抗疫情。经历了满是消毒水、处方药剂的严冬,终于迎来樱花绽放、万物复苏的春光,能够再次看到黄鹤楼的巍峨,品尝武昌鱼的美味。税务干部将继续发挥职能优势,全力以赴为复工复产增助力、添动力、注活力!

来源:鄂州市税务局


蛋挞 发表于 2020-7-7 16:22:11

【纳税资讯】纳税信用等级有大用处!不要与这些福利擦肩而过~

“扬团旗 战疫情”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扬团旗 战疫情”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