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山东省纳税百强排行榜解读
2011年度山东省纳税百强排行榜解读
在全国第二十一个税收宣传月到来之际,山东省国税局、地税局决定联合发布2011年度山东省纳税百强排行榜,目的是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治税环境,推动广大企业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增强内生动力,谋求更大发展,为实现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次纳税百强企业为独立纳税人或企业集团,其中百强企业为集团公司的,无论控股与否,凡是隶属于企业集团的下属子公司、分公司,均合并统计纳税情况。纳税数额是纳税人2011年度在山东省境内实际缴纳入库的全部税款。从入选名单看,今年全省纳税百强排行榜与去年相比,其构成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有86户企业继续名列本年度纳税百强榜单,14户企业落榜,14户企业新上榜。14户落榜企业中2户是被企业集团涵盖或兼并,12户是纳税数额低于入榜门槛落榜。14户企业新上榜中制造业(主要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8户、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户、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户、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户、零售业1户、货币金融服务1户。总的看,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直接影响了今年的纳税百强榜单和纳税百强企业的座次排序。
一、纳税百强税收贡献情况
2011年,全省企业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宏观经济政策,积极作为、科学务实,企业发展总体上继续保持了运行平稳、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据统计,2011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5429.2 亿元,增长1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反映在税收上,2011年国税收入达到4318.92 亿元,同比增长21.6%;地税收入达到2311.37亿元,同比增长37.9%;全省税收收入实现6630亿元,收入总量迈上了6000亿元新台阶,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6.82%;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5.31%。这其中,纳税百强企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无愧于“百强”称号。
2011年度全省纳税百强企业纳税总额高达1887.0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同比增长17.39%,占全省税收收入的28.46%,每家企业平均贡献税收18.87亿元。其中,年纳税额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2家,分别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197.19亿元)和山东中烟工业公司(145.23 亿元)。50-100亿元的企业有5家,分别是山东电力集团公司(93.38亿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92.4亿元)、中国烟草总公司山东省公司(92.38亿元)、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78.19亿元)、兖矿集团有限公司(69.07亿元)。20-50亿元的企业有14户、10-20亿元的企业有23户、5-10亿元的企业有33户、5亿元以下的企业有23户。今年纳税百强企业的入围门槛为3.96亿元,与上年的3.34亿元有所提高。从上榜企业的位次看,有52家企业纳税排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有37家企业纳税排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纳税百强排行榜中,集团企业和独立纳税企业分别为82户和18户。集团企业的分公司、子公司户数达到2796户,平均每个集团企业在山东省设立的下属公司的户数为34户,集团企业缴纳税款达1335.58亿元,占纳税百强企业纳税总额的70.78%,平均每家集团企业纳税额为16.29亿元。
二、纳税百强行业分布情况
从行业大类来看,纳税百强企业涉及采矿、电力、制造、金融、信息传输、批发和零售、交通运输、服务共八个行业。采矿业有19户,纳税总额为502.11亿元,户均纳税额为26.43亿元;制造业有55户,仍然占据纳税百强排行榜的半壁江山,纳税总额为937.44亿元,户均纳税额1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22%,这基本符合山东制造业大省的地位。金融业有7户,电力业有6户,批发零售业6户,交通运输业4户,信息传输业2户,服务业1户。
从行业聚集度来看,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开采辅助活动等资源性行业为主的企业共有19户,纳税总额为502.11亿元,占纳税百强企业纳税总额的26.61%,这充分体现了我省资源大省的特点。作为特殊的烟草制品及其销售业,在排行榜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今年全省两户烟草企业(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烟草总公司山东省公司)的纳税额达到了237.61亿元,比上年增加47亿元。
2011年度纳税百强企业中,产业分布于上年相同,第二产业有80户,纳税总额为1573.08亿元,占纳税百强企业纳税总额的83.36%;第三产业有20户,纳税总额为313.95亿元,占纳税百强企业纳税总额的16.64%。产业分布不均衡,第二产业上榜企业贡献的税收是第三产业的5倍多,第三产业在榜单中所占比重和税收贡献明显偏低。
三、纳税百强地域分布情况
从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省会城市群优势明显,黄河三角洲和鲁南经济带发展潜力大,区域分布相对不均衡。
半岛蓝色经济区六市、两县共有44户企业上榜,纳税总额729.66亿元,比上年增加139.37亿元。其中,青岛市凭借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共有12户企业上榜;东营市依托石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炼化行业,共有10户企业上榜;烟台市和潍坊市则分别凭借其现代制造业和综合优势,分别有12户和6户企业上榜;威海、日照分别有1户、3户企业上榜。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内七市共有43户企业上榜,纳税总额为974.95亿元,比上年增加149.35亿元。济南市作为省会城市,吸引了大批烟草批发、移动通信等企业总部或省域管理中心,共有25户企业上榜,纳税总额为632.67亿元, 比上年增加115.18亿元,占百强企业纳税总额的33.53%。经济圈辐射带动效应显现,周边地区上榜企业增多,滨州、淄博、聊城、泰安、莱芜等5市共有18户企业上榜,比上年增加5户,纳税总额为342.29亿元,比上年增加163.41亿元。
以东营、滨州为主体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共有15户企业上榜,纳税总额为350.73亿元,比上年增加46.59亿元。
鲁南经济带以临港产业区为龙头,发挥资源、区位优势,带动鲁南地区加速崛起,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5市有16户企业上榜,仍然以传统的煤炭开采、化工医药和电力生产为主,其中济宁、菏泽两市上榜企业分别达到了6户和2户。
四、纳税百强所有制结构情况
从今年入榜企业的所有制结构看,国有企业共14户,纳税总额为597.84亿元,占纳税百强企业纳税总额的31.68%。榜单排名前10位企业中有4户是国有企业,纳税额为400.07亿元,占入榜企业纳税总额的21.2%。此外,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7户,私营企业3户。从上市企业入榜情况看,今年有24户上市公司榜上有名,比上年增加1户,纳税总额为681.57亿元,比上年增加253.02亿元,上市企业的效益较上年有了好转,税收贡献能力有所增强。
从以上榜单数据和分析情况来看,我省的税收与经济的发展是基本吻合的。税收来源于经济,正是不断深化的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不断增强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不断加快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我省经济快速迅猛的增长,为税收的增长奠定了充实的基础。但是,也应当看到,我省经济与税收的发展既有优势,也有不足,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山东经济大省和税收大省的地位,还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缩小区域经济的差距,挖掘税收的增长潜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