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政策君 发表于 2020-10-3 07:45:12

【青税之声:中秋④】“背篼”情结

http://file.tax100.com/o/202010/03/464_1601682311873.jpg?width=900&size=46832
http://file.tax100.com/o/202010/03/347_1601682311922.png?width=426&size=52472
http://file.tax100.com/o/202010/03/206_1601682311970.png?width=95&size=9705
“背篼”情结

又是中秋月圆时。
乡村马路。
三吨重的煤炭散落在路上,黑压压一片,犹如匍匐在大地上的一座小山丘。
母亲说:“这是今年家里过冬用的煤,刚请师傅从矿里拉回来。难得节假日你们姐弟都在,今天的任务就是把它们全部背回家。”
晚饭过后,月亮偷偷从山头爬了上来。
我们各自利索地背起背篼,径自往马路走去。我数了数,六个“背篼”,六个劳动力,心里窃喜,要不了多久就会收工。
村里一位长者笑着问我:“小伙,还背得动不”。“背得动,背得动,明早起床肩膀恐怕是要疼了……”我说着,背起大半背篼煤,告别长者,扬长而去。说实话,现在干活,无论从体力上、耐力上,还是速度上,大不如前了。
想着想着,思绪飘到了2002年的那个夏天。
那是初三毕业的暑假,正值农闲,母亲说:“这两个月家里没多少活,干脆你到桐梓和大姐夫一起背‘背篼’去”。闲来无事,我不假思索答应了。
背“背篼”,就是背着空背篼,出门,大街上一站,等待吆喝声传来:背篼、背篼……这类活,干得最多的就是背砂、背煤、背砖、背水泥,偶尔替人搬家,帮人扛行李,下田收谷子,地里掰包谷……
第一天,是拼活干。
一群不相干的人在一起,替一家酒店搬家,床垫、柜子、桌椅、沙发、电器……见着什么搬什么。我扛的第一件物品是一张大床垫,或许是我个头太小,或许是床垫太沉,抑或是太庞大,我几乎使不上力,只有举起来顶在头上,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扶着,走走歇歇,被同行催促,因为工价是按人头算,人家干得多,肯定不愿意;有的太贵重,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留神摔坏了,拿什么赔偿;有的实在搬不动,盼着有人搭把手,可盼来的是同行鄙视的眼神,内心充满的是无奈与无助……
一早上拼命下来,我拿到人生中的第一份工钱,二十块钱。那一瞬间,眼泪几乎掉了下来,是欣喜、是心酸、是不值、还是不易……复杂的心情交织着,说不清,亦道不明。
也许是尝到了挣钱甜蜜的滋味,慢慢开始习惯背“背篼”的乐趣,累并快乐着。和搬家截然相反的,是背砖。
山脚的砖,搬到山上,主人用来迁坟。山路有些崎岖,雨后的山路时有泥泞路段,行走不便。一块砖有三十多斤重,跑一趟几乎要三十五分钟,老板开口价是五角钱一块,一次背两块不划算,跑一回才一块钱,于是决定背三块,我心里估摸着。这如同做工计件,背得多才得的多,一起干活的还有四五个人,生怕被别人背完了,下山时几乎是一路小跑。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充分利用中途不歇气的速度来增加砖块的数量,马不停蹄,争分夺秒。同行的一个中年妇女开玩笑说:“小伙子,慢点跑嘛,你一个人背完了,我们背啥”。尽管如此,我还是来回的跑着,没有停留,一刻也没有。大汗淋淋,汗流浃背,见证了背转的那股劲,大而足。头发湿了,衣服湿了,手心湿了,就连脚底已冒出了汗……
那个7月,天气异常的热,桐梓的气温近乎35摄氏度。背背篼,最辛苦的就是既背砂又背煤了,一整天下来,脸上手上脚上沾满了黑色煤灰的残影,衣服上头发上残留着灰白色砂土的足迹,炎炎烈日下,空气沉闷的几乎无法呼吸,汗水和着尘土,在衣服上画着不规则的曲线,白一块、黑一块,偶尔磨破皮的肩膀,红一块……但我不觉得累,看着砂方越来越矮,煤堆越来越瘦,心情也会越来越晴朗。
就这样,日复一日,背了一个月背篼,临行回家时,兜里装着350块钱,换上一套崭新的橘黄色衣服,心情异常美好。
月过中天。
随着月亮步伐的移动,小煤山见了底,煤,背完了。
母亲说,大家辛苦大晚上,一人煮两个鸡蛋吃。随着飘来的鸡蛋香味,我想起小时候背煤的情景,依旧是圆月夜,母亲对我们姐弟提前承诺:背完煤,咱们煮鸡蛋吃。当时爱吃鸡蛋,为了早点吃到鸡蛋,不知从哪里来的力量,脚下如风,步履轻快,背着煤几乎也是一路小跑。母亲煮的鸡蛋依旧是人均两个。那年头,鸡蛋都是拿到市场上卖,换取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用品,煮来吃算是奢侈了。
2009年12月,我穿上蓝色税服,踏上“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生命征程。从此,肩上的“背篼”伴随我的一生。这个无形的“背篼”,满载着希望。
从税收管理员,到机要文秘,到行政后勤、税收宣传,从纷繁复杂的报表数据,到精益求精的文字材料,到细致入微的待人接物……这份工作,融入了服务的本色,从简单走向复杂。
“税”月变迁,肩上的“背篼”越来越大,装的东西越来越多,有时,气喘吁吁,有时,身心疲惫,有时,彷徨惆怅,有时,甚至想丢掉这个“背篼”,轻装上阵,潇洒走一回。可是,使命告诉我,你身上穿着蓝色税服;责任告诉我,你头上戴着金色税徽;担当告诉我,你心里铸着蓝色税魂。是的,我是税务人,是共产党员,于是,再次背起这个“背篼”,寻找前边美丽的港湾,一路风雨兼程,走的好不潇洒。
时光荏苒,风雨无阻,十年的“税月”慢慢而过,背上的“背篼”,依旧在,只是,里面装的,不是砂,不是煤,不是砖,也不是水泥,而是成长,是责任,是担当,是奉献……
2015年5月,县政府举行综治宣传活动,局里安排展板宣传,同事告诉我,请两个“背篼”帮忙吧,展板太沉,我们搬不动。“背篼”来了,由于展板太沉,他们费了好大劲,气喘吁吁,两腮逼得通红,展板才勉强上了车,眼看刚刚上车的展板即将滑落,我索性将相机交给旁边的同事,搭了把手。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回味着那句谢谢,心里默默说了句:和你们一样,我,其实,也是个“背篼”……



http://file.tax100.com/o/202010/03/762_1601682312023.png?width=69&size=612
END
http://file.tax100.com/o/202010/03/739_1601682312078.png?width=72&size=5778
作者 | 夏万强(税收宣传中心)
编辑 | 税收宣传中心
http://file.tax100.com/o/202010/03/173_1601682312148.jpg?width=258&size=18040
扫码关注
http://file.tax100.com/o/202010/03/412_1601682312235.png?width=640&size=2167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税之声:中秋④】“背篼”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