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资讯】纳税信用等级有大用处!不要与这些福利擦肩而过~
http://file.tax100.com/o/202009/09/311_1599588036218.png?width=800&size=314805小市场 大民生——我市开展集贸市场整治纪实
“以前的菜市场又旧又差,到处污水横流,走进去脚都不知放哪儿。如今的菜市场像超市,又大又靓,每天都想多逛几遍。”昨日,家住大洪路西7巷的喻冬枝奶奶高兴地对记者说。
在大洪住了20多年的喻奶奶,见证了大洪集贸市场的巨大变化。
经过4年多建设,“天鲜荟·大洪市场”今年年初投入使用。原来狭窄陈旧的菜市场,彻底变了模样。一座敞亮通透、四面畅达,融人流、物流,集吃住玩学购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矗立在城西大洪繁华地带。
市创城办市场环境整治组副组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会主席商俊说,大洪市场改造后上档升级,是在仙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背景下,具有示范性的城区菜市场改造的样板。
“菜篮虽小,却连着民心”,小市场中体现着大民生。创城以来,我市以提高城市品质、生活品质为根本,通过硬件建设标准化、功能设施完善化、长效管理精细化、改造投入常态化等措施,补齐短板、完善功能、强化管理、提升品质,实现农贸市场硬件设施和精细化长效管理同步提升,打造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消费需求的现代民生市场。
4月18日,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将16个老旧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纳入2020年仙桃市政府十件实事强力推进,专题审议新建、改造和以奖代补方案,出台了《仙桃市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实施方案》,落实奖补资金1500万元对老旧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建。
http://file.tax100.com/o/202009/09/205_1599588036306.jpg?width=768&size=82993
市民在改造后的十一墩集贸市场内购物。摄影记者刘贤双
清单式管理、“销号式改造”,一批集贸市场旧貌换新颜,惊艳亮相。
龙华山办事处黄荆邻里市场,曾经的“脏乱差”,如今的“高大上”。市场负责人王启宏告诉记者,经过一番“改头换面”,原来的污水不见了,乱扔乱丢的菜叶扫净了,地上的垃圾清理了,市场宽敞明亮,整洁大气,成了居民们爱逛的好去处。
走进沙嘴办事处昌盛市场,4000平方米超大空间,钢构大棚气势雄伟,菜台统一依次排列。蔬菜区、肉食区、水产品区等新鲜菜品分门别类、合理布局,通道开阔,市民们穿梭在各个摊点,满意选购,一派井然有序景象。
“市场升级,的确是件让老百姓高兴的大事。”市场负责人昌能炎说,他在这里住了20多年,“今年的变化是看得到的最大。”从4月开始,他们对市场进行顶棚吊顶、卫生间改造、菜台造型等硬件设施改造,环境焕然一新。
不仅环境变美,连生意都好了许多。摊贩们以前总是抱怨,夏天太阳晒、冬天雨雪飘、下雨没处躲,人都不愿来,“如今市场的环境好了,蔬菜摆放井井有条,周围环境干净卫生,人流量平均3000人,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
好市场不仅是建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我市坚持建、改、管并举,通过建章立制,实现管理的精细化、长效化,切实扭转农贸市场“脏乱差”状况,全面提升农贸市场管理专业化水平。管理人员督促市场内熟食摊位落实“三防设施”,规范使用“三防设施”,要求从业人员穿工衣,戴口罩、手套、工帽,共规范熟食店数百家;落实肉制品“两证两章”管理制度,每天对全市农贸市场肉制品经营摊位进行监督检查,严防白条肉流向餐桌。
据市场环境整治组统计,今年以来共取缔马路市场流动菜贩600余处,规范出店经营、占道经营行为920余次,拆除违章搭建遮阳棚近百处,清理乱贴乱画“牛皮癣”、广告标语、条幅1300多处。通过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规范了农贸市场商户经营秩序,强化了商户守法经营的理念。
“变脸”后的集贸市场带给群众的不仅是日常生活的便利,更是生活理念的转变,以及满满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家住大洪的退休职工魏尚琼对记者说,“感谢政府为广大群众做的大好事,为居民营造安全、舒适、便捷的消费环境,也提高了大家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我们都要为创城出一份力!(仙桃日报记者许立菊)
“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美”
8月25日,沔阳大道58号农机宿舍大门口,只见数名工人正在铺设水泥,进行道路改造最后收尾工作。
“小区里面的路都修好了,就等着大门口收工。”小区志愿者、55岁的居民李怀香一直在现场盯着,眼看着居住多年的老旧小区一点点变了模样,他时不时嘴角上扬,露出欣慰的笑容。
老旧小区普遍存在脏、乱、差问题,历来是城市管理的难题。临街而建的农机宿舍更是基础设施薄弱,公共道路、下水管网年久失修,改造任务十分繁重。
在李怀香的印象中,小区以前横竖4条主路还是砖头路。“路面狭窄,坑坑洼洼,走路特别容易绊脚。”说起之前的环境状况,李怀香的言语中满是无奈。
http://file.tax100.com/o/202009/09/100_1599588036391.jpg?width=768&size=136072
图为小区道路施工现场。摄影记者张钰
“居民的烦心事就是我们的操心事。”钱沟社区副书记彭波介绍,创城以来,社区集中力量攻坚老旧小区改造,针对农机宿舍实际情况和居民反映的突出问题,量身定制改造方案,对小区1600多平方米公共道路进行拓宽和维修,并统一更换下水管网,解决渍水难题。
自打7月初,施工队进场修路,热心肠的李怀香比往日变得忙碌起来。不仅向邻居们宣传配合施工,帮着清垃圾、除杂物,为道路清场,他每天还要到现场转悠几圈,监督施工队保质保量。
走到一处楼道,两名工人正弯腰俯身粉刷出入口路面,81岁的居民黄天佑守在一旁看着工人施工。谈起创建文明城市带来的变化,老人打开了话匣子,“这次搞建设,小区路面垫高了,下水管道也换了,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美,个人更要注意不乱丢乱扔,保护公共环境。”
道路维修改造、雨污管网分流、公益广告宣传……一项项民生工程相继落地实施,居民的烦心事一件件得以纾解,幸福指数随着创城力度不断攀升(仙桃日报记者张钰)
“路修了,群众心敞亮了”
“社区道路统一硬化,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理解和支持。”8月27日晚上,干河办事处和谐路二巷,志愿者胡连兵连夜给邻里做工作,希望大家主动配合拆掉门前的台阶,建设统一有序的路面。
胡连兵带头拆了自家的台阶,邻里也很配合。居民熊艳芳家门前有个小院子,平时停放电动车很方便。听到社区创建,熊艳芳虽然舍不得还是主动答应拆除院子,连夜和丈夫对庭院进行了清理。
第二天天刚亮,施工队伍就来到了现场。一辆装有水泥的挖掘机缓慢开过,水泥有序地卸在了居民家门口,施工人员拿起铁锹把水泥铺平。胡连兵在一旁指挥。为了加快推动社区创建步伐,胡连兵8月26日晚就联系了施工队伍,确保工程进度。
http://file.tax100.com/o/202009/09/746_1599588036474.jpg?width=768&size=118825
图为施工人员在居民家门口翻修路面。摄影记者胡圣
听说要修路,很多群众来围观。“周边的邻里都盼着、等着看路面修好的样子,这条路老了,修好了肯定漂亮!”尹冬英眯着眼,望着眼前的工地出了神。
经过半天的时间,曾经坑洼的路面“亮堂”起来,胡连兵当起了“管理员”,主动拉起警戒线,义务疏导市民和车辆。
“这是一件大好事。”尹冬英说,以前道路窄,自家的车子停放在门口被过往的车辆“误伤了”几次,花了不少冤枉钱,很心疼。现在路面宽了,车可以停放上来了,心里松了口气。
熊艳芳接过话茬,以前小巷子没有统一规划,看上去很显“年纪”。现在道路宽了,很显档次。她一边说一边在硬化后的路面上施水。(仙桃日报记者胡圣)
清雅环境会“说话”
近来天气转凉,家住龙华山街道流潭社区开发区宿舍的张梅芳,总爱搬把椅子坐在巷口吹风、赏景,“环境搞好了,看着都舒服,天天都想出来看看!”
而以前,这里“不是一般的破”,说起旧貌,65岁的张梅芳直摇头,“路上有几个大坑,还有一个大鼓包,出来进去害我们不知摔了多少跤。还有乱堆乱放,把门都堵得看不见。再就是淹水,一泡半个月,到处长青苔!”
“还是‘创城’搞得好,你看现在,这路面多平展!墙也刷白了,墙上这些标语啥的,就像会说话一样,教导我们从德向善!”旁边正带着孙子玩耍的操长姣接过话头,“这段时间,咱们小区环境一天一个样,确实变漂亮了!住在这样的环境里,舒心得很。”
随着两位奶奶的指点,记者看到,开发区宿舍及斜对面的流潭佳苑小区院门、巷道、墙面等目之所及,都整洁有序。雪白的墙面上,清新醒目的创城宣传图文一路铺开。
http://file.tax100.com/o/202009/09/864_1599588036543.jpg?width=768&size=101000
图为流潭社区流潭佳苑小区居民操长姣正带着孙子在清新小巷里玩。摄影记者胡平
《志愿精神》《仙桃市市民公约》《社区居民公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劝善谏正的丰富文字,配以墨竹、紫燕等清雅插图,点缀着小巷的“颜面”,也浸润着人们的精神。“天天看到这文明标语,走在这干净路面上,行为举止不文明怎么说得过去?!”居民叶本才对此深有感触。
“创城”不光只是政府投钱投力改善硬件环境,更是发动群众一起提升精神内涵。龙华山街道流潭社区总支书记许艳华介绍,最近几个月,社区以“创城”为契机,展开了形式多样的氛围营造活动。比如严格对标对表,布置精神文明“橱窗”;比如志愿者进社区,面对面宣讲“创城”之种种;比如组织社区文艺演出,让更多居民参与其中、分享喜悦……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的环境打造还有很多短板,继续加油!”已为创城连续工作2个月没休息的许艳华说。(仙桃日报记者胡平)
楼道“蜘蛛网”不见了
“过去小区电动车多,很多人都是直接从家里接线后,垂在楼道里充电,不仅阻碍出行,而且还有安全隐患,现在方便多了,安全隐患也没了,一举两得。”8月30日,徐少军指着小区新建的充电桩高兴地说。
家住襄河社区的徐少军是一名退伍老兵,在社区开展创城工作以来,花甲之年的他被火热的氛围感染,不时向周围邻居宣传相关知识,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本就是我应该做的,而且创城能让我和邻居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好,何乐而不为呢。”
http://file.tax100.com/o/202009/09/427_1599588036618.jpg?width=768&size=82895
图为居民在集中充电点为电动车充电。摄影记者陈亚东
由于年纪大,过去面对楼梯内蜘蛛网似的充电线,徐少军每次下楼都只能小心翼翼扶着栏杆,一步一步慢慢挪动,以免被充电线绊倒,他说:“我们老年人本来腿脚就不好,身子骨也弱,一旦摔倒就很危险,但很多人出行又必须依靠电动车,好在现在新建的充电桩解决了这个矛盾。”
为解决安全隐患,襄河社区在全社区新建4个集中充电点,可供200多台电动车同时充电。
除此之外,襄河社区自创城以来,第一时间成立了创城领导小组,在全社区新增宣传栏30幅、宣传牌100个,发放市民创城宣传手册500余份,清理小区楼栋杂物200余处、“牛皮癣”1500余处、乱搭乱建20余处,清理整顿乱停乱放车辆500余辆、杂草2000余平方米,新建道路9000平方米、更换垃圾桶200余个。
面对焕然一新的社区,徐少军说:“现在环境美了,人的心情也就好了,小区成了大家的幸福港湾。”(仙桃日报记者陈亚东)
“老伙计”有了“根据地”
茂林修竹,花草环抱,柏油路旁高大的柳树下,京剧票友吹拉弹唱……9月1日下午,还未踏入市体育广场,悠扬的戏曲便已“先声夺人”。
午后的市体育广场一片生机盎然,歌舞队、戏曲团、合唱队各得其乐,欢笑的场面伴着斜阳,洒满广场各个角落。
“沾政府的光,路好走了气儿也顺!这文化广场是我们老伙计的‘根据地’,每天早晚过来下棋听戏,别提有多自在!”80岁的廖银榜告诉记者。
每天下午,廖银榜都要与几位老友相约来到广场听戏。十来个戏班轮番端出“戏曲大餐”,让酷爱看戏听戏和唱戏的老戏迷特别过瘾。
http://file.tax100.com/o/202009/09/333_1599588036696.jpg?width=1080&size=97010
图片来源仙桃电视台
与他一样,72岁的付炎池从市税务局退休后,几乎每天都要来广场上转转。“这一块是唱戏的,那一块是唱歌的,林子里面的石桌石椅都可以下棋,还有城管部门帮忙维持秩序。”付炎池一一介绍。
而一年前,因为空间有限,戏迷们每天都要为争抢“地盘”而烦恼。“有时来得稍微迟些就没地儿听,转了好几处都找不到落脚的地。”家住西桥的张相国说。由于久经日晒雨淋,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广场上的几处破损路面好几次差点将他绊倒。
今年以来,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大手笔启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对市体育广场基础设施进行“地毯式”排查,对损坏的园路、面砖等设施一一维修维护,从细节入手,精心打造展示文明的前沿窗口。
铺草皮、建栈道、修补路面……一件件微改造背后,牵动着民生大期盼。
政府搭台,送“乐”于百姓。全新活动场地,为老年群众生活带来别样精彩。(仙桃日报记者张曼)
http://file.tax100.com/o/202009/09/283_1599588036763.jpg?width=640&size=1084
来源:仙桃发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