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政策君 发表于 2020-8-22 01:40:59

压减企业开办时间至4个工作日、麻醉等研究生招生规模要扩大……这些民生大事很重要!

纪语清风




1、机关食堂带头向浪费行为说不精细入手树节俭之风
2、国务院修改规定 明确行政执法机关向监察机关移送公职人员违法案件的情形和程序
3、内蒙古:以易地建设费为切口深挖人防系统腐败问题
4、仝卓事件为什么典型?从政务处分法的角度来说说
5、毛泽东照章交费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22/770_1598031658171.gif?width=96&size=40261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22/509_1598031658232.gif?width=280&size=3959
机关食堂带头向浪费行为说不精细入手树节俭之风
“食堂出入口、取餐口、收盘口等醒目位置应该设置关于杜绝餐饮浪费的标识标语;风味窗口菜品可以按照大、中、小三类标准确定分量,通过满足不同用餐者的个性需求,从而杜绝浪费……”这是8月18日发生在浙江省丽水市行政中心机关食堂内的一幕。
当天,丽水市纪委监委派驻市政府办公室纪检监察组会同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对市行政中心机关食堂餐饮浪费问题进行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机关食堂标识标语设置、部分菜品小量化改造、“光盘行动”落实等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现场提出整改要求。
节约粮食,不仅是美德,也是责任,更是一个社会文明素养的体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全国人民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拒绝餐饮浪费,厉行节约。
各机关单位纷纷带头响应。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至少已有山西、江西、广西、辽宁、江苏、山东、河南、河北、重庆等9个省区市向干部职工发出倡议,呼吁带头弘扬厉行节约,坚决制止机关食堂餐饮浪费行为。
为了杜绝浪费,有的机关食堂在饭菜的数量方面作调整。山东省昌邑市各机关食堂倡导“打半份菜”,同时,建立食堂备菜补充机制,即在菜品制作环节,按照预估用餐人数的85%制作菜品,剩余的15%制作成半成品,菜品不够时再从半成品中补做,最大限度减少菜品浪费。
江苏省句容市城市管理局职工餐厅,每天根据用餐人数改进食品采购数量。同时,推行“大份”“半份”“小份”的分餐模式,干部职工可以按需按量取餐,减少浪费。
节约不仅表现在就餐上,采购环节也不容忽视。四川省成都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严控采购环节,坚持计划采购与动态库存并举的原则,根据原材料的实际消耗数量,科学预测采购量,合理保持实体库存数量。同时,坚持质检制度,采用抽查、专人跟踪检查等多种方式对购进原材料的质量进行定期检查,避免因采购过量、质量不佳却验收不严而造成浪费。
提出要求,出台制度,也是很多机关的有效做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监委机关要求,每日对就餐人员数量进行精准统计,调整餐盘尺寸,倡导勤取少拿,以光盘为荣,以剩饭为耻。同时,还出台了《节约用餐制度》《餐饮浪费通报制度》等制度,对餐厅实现全流程、“清单化”监管,从制度严管浪费行为。
像其他领域一样,机关食堂制止浪费也插上了科技翅膀,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
山东省威海市高新区机关食堂采用“科技+”模式,安装“人脸识别”系统,监测每日用餐人员数量。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合理购买、搭配食材,有效避免食材采购和制作过量。
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管委会机关食堂开发了“饭师傅”微信小程序,就餐人员提前网上预定,食堂定量采购和制作餐食。按照“吃多少、打多少”的原则,加强餐食捡取管理,不断丰富菜品数量,提高菜品质量,减少人为浪费。
江西省吉水县运用数据分析破解小餐盘里的节约密码,建立涵盖46个机关单位,服务两千余名干部的刷卡消费系统。通过定期分析刷卡用餐数据,用数据追踪机关干部用餐消费规律。根据消费规律有针对性地增减食堂食材采购数量,在保证供应的同时,从源头上杜绝小餐盘里的浪费。
为提高思想认识,各地还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
在重庆市铜梁区纪委监委机关食堂,抬眼就可看到取餐台上一块醒目的提示牌——“传统美德不能丢,共产党员更应带头节约粮食!”江苏省盐城市组织发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食堂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张贴画、桌卡等形式,开展节俭养德公益宣传,旗帜鲜明反对浪费。(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22/861_1598031658294.gif?width=40&size=80905
国务院修改规定 明确行政执法机关
向监察机关移送公职人员
违法案件的情形和程序
8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的决定》公布。该《规定》根据监察法、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对行政执法机关向监察机关移送公职人员涉嫌犯罪案件的情形和程序等进行相应修改,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
一是鉴于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将“行政处分”修改为“处分”,对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中的“行政处分”作了相应修改。
二是根据监察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为了明确向监察机关移送公职人员违法案件的情形和程序,增加一条,作为第十八条。规定:“有关机关存在本规定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所列违法行为,需要由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的,该机关及其上级主管机关或者有关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将相关案件线索移送监察机关处理。”
同时,第十八条改为第十九条,修改为:“行政执法机关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公职人员有贪污贿赂、失职渎职或者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等违法行为,涉嫌构成职务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监察法等法律规定及时将案件线索移送监察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处理。”
三是根据监察法第十一条、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对违法行为的表述等作了修改;考虑到此种情形下移送案件的依据涉及刑法、刑事诉讼法、监察法,补充了移送案件的法律依据。
《规定》明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接受人民检察院和监察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行政执法机关违反规定,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而不移送的,有权向人民检察院、监察机关或者上级行政执法机关举报。
该《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22/471_1598031658366.png?width=177&size=5856
内蒙古:以易地建设费为切口深挖人防系统腐败问题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召开深入推进全区人防系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电视电话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防系统腐败问题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安排,深入推进自治区人防系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此前,自治区纪委监委会同自治区人防办联合下发调查整顿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以易地建设费为切口,推动人防系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向纵深推进。按照方案要求,全区各级人防主管部门及时下发催缴告知书,协同发改、审计、税务等部门,全面深入开展易地建设费追缴工作,做到应追尽追、应缴尽缴。同时,建立完善制度机制,严格规范易地建设费支出,严禁各级地方政府以招商引资名义随意减免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明确易地建设费支出范围、上缴比例及超出支出和不按规定上缴的责任追究,最大限度压缩权力的自由裁量空间。今年以来,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人防系统腐败案件37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3人,组织处理20人。
“开展人防系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重要举措,是坚决践行‘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任务,是人防系统革弊鼎新的重要政治机遇,也是深化反腐斗争的重点监督任务。”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刘奇凡要求,“以事立案”“以案找人”,对人防工程建设、审批、缴费、出租、管理中存在的违规、异常情况进行深挖彻查,筛查人防工程建设管理乱象背后的责任、腐败、损失问题,有责任追责任、有腐败查腐败、有损失追损失。
近期,自治区纪委监委将约谈一批推进专项治理工作进展缓慢、治理效果较差的地区部门负责人,对于专项治理中出现的空泛表态、应景造势、等待观望、消极应付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肃追责问责。对于长期未“破零”和线索多、成案少、查处慢的盟市、旗县(市、区),自治区纪委监委将成立专班进驻,全天候督查督办、跟踪问效,着力解决责任落实不力、监督执纪不力、建章立制不力等方面的问题。(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22/145_1598031658427.gif?width=360&size=3478
仝卓事件为什么典型?从政务处分法的角度来说说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22/625_1598031658827.mp4(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TRAVEL
毛泽东照章交费
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展出了一册苏区时期的账本,上面记载着毛泽东廉洁自律的感人事迹。
1933年8月17日,毛泽东和江西军区参谋长陈奇涵(当时叫陈奇寒)一行四人,来到苏区长胜县铲田区(今宁都县湛田乡)调查工作。
铲田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钟赤牯听说毛泽东到村里来了,急忙四处寻找,最后在红军家属许大娘家里找到了。他埋怨道:“毛主席,你们进村来,为啥不事先打个招呼,好让我们有个准备呀!”
毛泽东闻言,拍着钟赤牯的肩膀笑着说:“为什么要事先打招呼呢?下来了你们一定会晓得,现在不少干部下乡,生怕下面不知道,这种作风不好嘛。”
当晚,毛泽东等人住在区苏维埃政府旁一所破旧的祠堂内。晚饭吃的是山芋粥、红薯,外加一盆咸萝卜干。钟赤牯执意要去弄点好吃的东西,被毛泽东坚决制止了。
次日清晨,毛泽东同警卫员吴吉清要赶回瑞金临时中央政府。临行前,他对小吴说:“你按照规定去区苏维埃政府财政部结清伙食费和住宿费,我们先走一步,你随后赶来。”
在区财政部,长工出身的老部长听说毛主席在这里住了一宿也要交食宿费,说什么也不肯收。吴吉清推辞不了,最后只好收回钱,匆匆上路,追上了先行的毛泽东。
毛泽东问他:“食宿费结了吗?”小吴吞吞吐吐地说出区财政部不肯收钱一事。毛泽东闻言,大为生气,立即要吴吉清再次返回,务必将钱交清。陈奇涵参谋长眼看离开区苏维埃政府已经很远了,便笑着说:“毛主席,还是由我来办这件事吧,你们赶路要紧。”
毛泽东紧握陈奇涵的手,叮嘱道:“老陈,这件事你一定要办妥。我们是领导干部,在执行制度方面更要严格。”陈奇涵郑重地点了点头。他回去后果真代表毛泽东向区财政部转交了食宿费。于是在铲田区苏维埃政府财政部用毛边纸制作的账本上,便记载了这样一笔:“十八号主席毛泽东住,付还大洋一元四角五分,陈奇寒。”
新中国成立后,铲田区的老同志将这册保存完整并盖有区苏维埃政府财政部大印的珍贵文物捐献给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成为革命领袖廉洁自律的生动见证。(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22/774_1598031658486.png?width=46&size=2779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22/569_1598031658541.png?width=97&size=1193
END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22/653_1598031658596.png?width=97&size=1193
责任编辑:孙媛媛 制作:王赫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赤峰税务《纪语清风》第五十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