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 | 税务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权威解读资源税若干政策问题
“看遍千山枫叶美,不及德保那抹红!”前往德保巴头乡的不少道路,沿途连绵的红枫尽收眼底,成为众多摄影爱好者眼中的摄影天堂!而在枫林美景另外一面的念印村,则是另外一幅景象,山多地少、饮水困难、交通不便,贫困发生率高,这便是德保县税务局干部农修报驻村扶贫的地方。农修报,土生土长的德保人,自驻村担任德保县巴头乡念印村驻村第一书记以来,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把念印村父老乡亲当做左邻右舍,凭真心真情帮助群众,用恒心恒毅谋求发展,成为了群众心中的好“贝侬”(壮话音译,意为兄弟姐妹)。
“土生土长,熟悉情况,
恳请组织考虑我驻村”
“我是土生土长的德保人,乡风民俗和方言等都很熟悉,恳请组织考虑我驻村。”看到选派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通知后,有20年党龄的农修报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21/575_1597941954798.jpg?width=800&size=97546
农修报帮助群众抢抓春耕生产。潘泽道摄
“政治素质好,群众工作能力突出,是我们选派扶贫干部的重要标准,所以当时农修报可以说是不二人选。”国家税务总局德保县税务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黄捷敏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况。
驻村伊始,脱贫攻坚工作千头万绪,如何快速打开局面?农修报首先想到的是抓党建。
针对部分党员作风疲软,党组织模范作用不强,贫困户有怨言等“顽疾”,在驻村第二天,农修报就开始走访贫困户,看望老党员,和村干部促膝长谈,很快摸清村情和贫困户基本情况。他牵头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依托村委党员活动室、村公告栏、党员微信群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扶贫政策宣传,大力开展党员和贫困户结对子、致富带头人宣讲、微党课等,积极申报创建“乡风文明红旗村”、星级党组织,不断提升党员素质,大大增强了村“两委”和党员凝聚力。2018年、2019年,念印村先后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评为“三星级党组织”和“四星级党组织”。
实践证明,这一决定是很正确的。自担任德保县巴头乡念印村驻村第一书记以来,农修报以农村基层党建为主要抓手,围绕精准扶贫工作主要目标,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念印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因工作突出,农修报在2018年百色市税务系统脱贫攻坚工作队员年度考核中获优秀等次,2020年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评为全区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卯足劲,加油干,村子迎来大变样
党员发动起来了,工作就好开展了,而群众最盼着解决的是生活保障问题。由于地处大石山区,念印村长期面临水源少、出行不便两个“老大难”。农修报积极奔走,争取到了项目和资金,组织修建水柜14座,可蓄水5600立方;修建各屯通村部水泥路64公里,实现各屯巷道硬化8.5万平方米。“开车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经常开面包车往返念印村和县城的许峰银笑着说。
解决了后顾之忧,发展就成了头等大事。农修报结合念印村实际,经过多方论证,引入了投入小、回报快的养殖场及食用菌项目,鼓励群众入股分红,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2018年收入5.08万元,2019年收入6.64万元。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21/597_1597941954873.jpg?width=800&size=94730
农修报到致富带头人的养殖场实地了解生猪养殖情况。
针对大石山区可耕种土地少的现状,农修报借鉴外地做法,决定引导村民发展种养殖产业。他积极争取种养殖政策资金扶持,依托村养殖合作社、村致富带头人实行“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让贫困户参与入股分红和打工务工,扩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技术技能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最大短板,按照志智双扶的精准扶贫理念,农修报和村“两委”一道,积极利用农村书屋、网络视频、专家指导等渠道,组织群众免费参加种养殖专业技术培训、劳动技能培训等,让贫困户掌握更多的种植、养殖、加工、劳务等技能技术,通过开班授课、农技推广、签约家庭技术员等方式“授之于渔”,提升贫困户致富的“造血”能力。
李树西作为村致富带头人,被选派到广西师范大学系统学习了养殖、种植技术和理论知识,目前共饲养母猪12头、肉猪80头、黄牛5头,种桑养蚕30亩。农修报协调村合作社,以市场价收购其养殖的肉猪,动员村里其他养殖户购买其部分猪仔。2018年、2019年仅养猪一项,李树西就分别实现收入近10万元。“现在猪仔价格上涨明显,下半年打算划再补栏10头母猪,赚钱后争取尽早把房子好好修缮一下。”对于未来的生活李树西信心满满。
在第一书记组织下,全村共带动贫困户发展养牛大户2户,养猪大户4户。全村养牛100余头、养羊300只、养猪200多头、养鸡2500羽,种桑养蚕80亩、脐橙40亩、山楂40亩。还通过人事劳动等部门,将剩余劳动力向广东等地输出,全村90余户约150人实现就业。先后修建了村部围墙、群众灯光篮球场,安装太阳能路灯,村风村貌大为改善。
上有老,下有小,
驻村扶贫和照顾家庭难两全
45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农修报两个儿子分别上小学四年级和幼儿园小班,岳母长年瘫痪卧床,家里家外都压在妻子身上。2020年3月,由于岳母脑梗病情加重,随时要送医院治疗,农修报有的时候不得不连夜从村里赶回县城照顾孩子或岳母,但他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也没有因此贻误工作。岳母弥留之际,他没能留在身边照顾,在处理完后事之后也没能多陪在妻子身边。因为除了自己的“小家”,还有一个“大家”需要他去照顾,当时念印村面临疫情防控和抢抓春耕生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双重艰巨任务。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21/852_1597941954946.jpg?width=800&size=123693
农修报走访村里老人宣传养老政策,询问政策落实情况。
为打好各场硬仗,他四处争取项目和资金,起早贪黑走访排查,完善各种资料档案,几乎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回家的次数逐渐减少,偶尔回来常常已是深夜。对贫困户,他倾尽全力,能帮则帮。他经常星期天上午就赶回村里,为的是走访周末回家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2019年5月,农修报了解到贫困户吕世炳之女吕彩纳就读于广西师范职业学院,其弟弟就读于初中。因母亲生病,吕彩纳不得已打算弃学务工。农修报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为该户争取到低保C类,每月补助880元;协助申请“雨露计划”,补助1500元;动员在家休养的吕世炳妻子养牛一头,帮助其申请产业奖补4500元。解除决了后顾之忧,吕彩纳终于如愿返校。两年来,该村没有出现学生辍学的现象。
如今,念印村已经顺利脱贫出列,全面进入脱贫攻坚巩固期。在当地群众和派出单位的信任下,农修报继续留下来,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斗志投入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继续做乡里乡亲的好“贝侬”。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21/409_1597941955013.jpg?width=1059&size=90480
页:
[1]